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交叉检索1999年至2014年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源全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相关文献,通过循证医学和文献计量方法,运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献进行系统质量评价与综合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合计检索到234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所入选文献共796例病例,其中治疗组416例,对照组380例,治疗组总有效例数378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1例,总有效率为73.9%。可认为头针对小儿脑瘫的治疗结果增加了17%的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OR为0.16,95%CI为(0.11,0.21),合并效应检验Z=6.27,P0.01,表明本次纳入的多个研究的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针为主的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高于现代医学综合康复疗法,可广泛应用于于临床。但由于国内发表的关于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章质量普遍偏低等原因,致所纳入的文献量偏少,故更加确凿有力的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辅助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等数据库,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和止吐时间。结果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65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辅助西药的临床总有效率优势比(OR)=4.98,95%置信区间(CI)(3.03,8.19),P<0.01;止泻时间加权均数差(WMD)=-26.16,95%CI(-31.26,-21.05)P<0.01;退热时间WMD=-15.26,95%CI(-19.17,-11.34),P<0.01;止吐时间WMD=-17.45,95%CI(-27.33,-7.57),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辅助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较单独西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文献,采用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符合RCTs纳入标准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8篇,均为中药灌肠组与西药组比较。Meta分析结果示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药灌肠方法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总有效率方面比西药有优势(P〈0.00001)。但这一结论是建立在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和低质量研究的定量综合分析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苏娜  尹茜  徐珽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4):1158-1163
 目的 评价氨溴索静脉给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IS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纳入氨溴索静脉给药组对比常规/安慰剂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评价(SR)和Meta分析,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参考纳入文献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论。结果 氨溴索静脉给药组常规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组共纳入29个随机对照试验。两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1.25,95%CI(1.20, 1.30)], P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EMBase、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建库至2014年8月发表的关于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1 2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蓝芩口服液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7,95%CI(1.19,1.36),P0.01]。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和整理近10年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治疗方法和穴位选择,以及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分析整理。结果:根据检索策略,最终纳入文献65篇,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以针灸疗法+康复疗法为主,结合或未结合其他疗法。头针使用率高,常头针、体针并用。头针使用中以焦氏头针、靳氏头针和标准头穴线多用。体针取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的所属经穴使用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肩髃、百会等。观察疗程的设定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疗效观察指标以粗大运动功能量表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肯定,但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使用AMSTAR 2量表评估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使用PRISMA量表对文献报告质量进行评分,使用GRADE量表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最终纳入14篇系统评价,共37个结局指标,通过AMSTAR 2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4篇为低质量,10篇为极低质量文献,得分较差的条目为2、4、7、10、16。PRISMA评分为15~25分,报告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为结构式摘要、方案和注册、检索、资金等方面。GRADE分级结果显示,高质量证据3个,中等质量证据7个,低质量证据10个,极低质量证据17个,降级因素主要为局限性、不精确性及发表偏倚。结论: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论定量分析中医推拿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与实践提供科学有效、实用可行的证据。方法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an Fang Data(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电子检索2016年12月前全文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的随机对照实验或临床对照实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追踪相关参考文献,另手工检索《中华护理杂志》进行补充,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文献质量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鉴,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偏倚的识别,采用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发表的证据分级系统对Meta分析结果的质量和推荐级别进行分级。结果共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总体质量中等;Meta分析结果、证据质量和推荐级别评价结果显示在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Ⅰa级证据,A级推荐](合并效应量WMD=5.21,95%CI为3.00-7.42,P0.00001),在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有效率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Ⅰa级证据,A级推荐](合并效应量OR=3.14,95%CI为1.59-6.17,P0.05);2项结局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均与原结果无本质差别,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漏斗图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在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面,单纯中医推拿治疗或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进行单纯中医推拿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中医推拿治疗的其他单项干预或综合干预的效果[Ⅰa级证据,A级推荐],中医推拿治疗脑瘫患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并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婴幼儿湿疹的有效性及目前的临床现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V1P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间的文献,共收集相关文献122篇,其中11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11篇文献采用RevMan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225例患者,11篇文献中的治疗无效率汇总合并OR为O.260.17,0.40,中医药外治法治疗组对婴幼儿湿疹的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常规疗法组(P〈0.00001)。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婴幼儿湿疹的有效率优于西医常规疗法。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及质量有限,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电子检索,纳入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与其他疗法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根据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项目的质量。使用RevMan5.1版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0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温针灸能显著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温针灸治疗组总优势比OR=7.59,95%置信区间(CI)为(4.35-13.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漏斗图"图形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结论:资料表明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症状及整体疗效方面,但还需要高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性瘫痪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功能训练,针灸治疗采用头针加体针,对照组行单纯功能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运动功能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3.3%(P〈0.25);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别为36.86±7.45、65.91±10.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评分差值29.05±5.32明显高于对照组14.27±3.61(P〈0.01)。结论: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作用。方法132例脑性瘫痪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语言训练组(训练组,44例)、小儿常规针刺联合语言训练组(电针组,44例)和行针联合语言训练组(行针组,44例)。训练组采用一对一的语言训练,包括游戏治疗,交流态度训练等;电针组及行针组选取百会、四神聪、语言一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等进行常规针刺后,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再进行语言训练;行针组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行针及留针40min。3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20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采用S.S检查法评定各组疗效,根据Gesell发育量表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疗程后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quotient,DQ)。结果电针组(有效率:77.5%,DQ值:60.4±13.5)和行针组(有效率:81.0%,DQ值:64.0±11.6)疗效及治疗后DQ值均优于训练组(有效率:51.3%,DQ值:58.1±13.3,P〈0.05),电针组和行针组疗效及治疗后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腰骶段SPR手术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手术结合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术治疗.针刺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运动功能障碍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惠儿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优于单纯手术疗法,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推拿、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2星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锥体区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仅用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刺锥体区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GMFM-88评分及综合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痉挛分级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针刺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年龄、性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6.5%﹚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37.49±4.81)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得分结果(84.86±7.27)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针刺治疗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方便确切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五音结合头针疗法治疗失眠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30例)、头针组(28例)、五音组(29例)。药物组以口服舒乐安定治疗;头针组以百会、四神聪(左、右)、神庭、头维为主穴;五音组以辨证选取中医五行音乐结合头针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 PSQI )及睡眠率评定3组的睡眠质量。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0%,头针组为82.1%,五音组为86.2%,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3组患者PSQI积分及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白天功能紊乱上五音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五音结合头针疗法和头针疗法是治疗失眠虚证的有效方法,其中五音结合头针疗法更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选自2009年6月1日-2013年6月1日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30例,将这3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患儿,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在采用基础治疗的之外,对观察组的15例患儿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15例患儿采用基础治疗方法,显效7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6.7%,有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3.3%,无效3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0%。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15例患儿采用基础治疗基础之上再进行针灸治疗,显效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53.3%,有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3.3%,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3.4%。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结论:两组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性障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史华 《世界中医药》2013,8(7):796-79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瘫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补肝益肾方外洗治疗,2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大运动的发育,改善病情效果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针刺、穴位注射配合作业训练,对照组25例只行作业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进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总有效率观察组94.0%,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小儿脑瘫手功能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