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资料统计,1997年重庆市未直辖前的四川省已从26种动物中检出钩端螺旋体(钩体),分属17群31型。其啮齿目鼠科姬鼠属中的黑线姬鼠系四川主要带菌动物,又是大部份地区优势鼠种,且携带钩体血清群达10群,主要为黄疽出血群,占97.刀%,是四川稻田型钩体病主要传染源。1998年,我站钩端螺旋体病实验室对重庆市卫生防疫站送检的钩体(1997年秋从黑线姬鼠中分获)进行血清群鉴定(15群15型参考株诊断血清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结果显示:该株钩体与巴达维亚群诊断血清发生正:3200o的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91年7~9月对青蛙肾组织进行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分离。从有效培养630只中,阳性8只,阳性率1.27%。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00例HBsAg阳性携带者B超检查结果分析洪明,刘彦俐,赵玺为了探讨HBsAg阳性携带者肝脏B超图像的改变情况,我们对门诊中无症状及肝功能化验正常的100例HBsAg阳性者进行B超检查。一、病例来源:所检病例来源于常规体检初次检出单纯HBsAg阳性...  相似文献   

4.
黄河以北首次分离出黄疸出血群赖型钩端螺旋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以北首次分离出黄疸出血群赖型钩端螺旋体梁中兴,时曼华,聂一新,陈浩利,李林村,王广科,孟素霞,李玉环,秦进才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是我国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流行菌群。河南省原阳县自1992年首发稻田型钩体病以来,病例逐年增加,1993年钩...  相似文献   

5.
6.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病原菌群复杂、储存宿主种类较多,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安徽省自1962年证实钩体病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疫情发生。由于省内具有不同的地理区划,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不同,因而钩体病流行特征、菌群分布、流行形式及宿主动物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次从银川郊区、永宁县、贺兰县当地476份单侧猪肾,用切尔斯基培养法分离出6株钩体,经13群15型钩体血清凝集试验和吸收试验,鉴定为波摩那型,总分离率为1.3%。从银川郊区62份猪血清中查出波摩那群抗体阳性7份,豕群抗体阳性2份;从灵武县33份猪血清中查出群抗体阳性8份,两地猪血清总抗体阳性率为17.9%。文中还讨论了今后工作重点应放在发现钩体病人上。  相似文献   

8.
1983年在渡口市两只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肾组织中各分离出一株钩端螺旋体(83—189株及83—194株),经反复鉴定为犬群新型钩体,鉴定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13群15型群代表株诊断血清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2.参与检定的国际国内参考菌株及免疫血清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3.鉴定方法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钩体菌种检定程序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菌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于 1974年首例报告以来 ,因菌群复杂多次引起暴发和流行。进入 90年代以后 ,我县钩体菌群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钩体菌群变化规律 ,加强防制 ,控制暴发和流行 ,1997~ 1999年开展了钩体病人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现将本次监测结果结合我县 1985~ 1989年监测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进行个案调查 ,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1]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用MAT法检测抗体和分离培养病原体。3 宿主动物监测 在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国家乙类传染病.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常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谭明文译徐兆炜校阿尔巴尼亚:钩端螺旋体病在阿尔巴尼亚是最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之一。1980~1990年间阿尔巴尼亚有两次主要的爆发流行,各自分别为104例和30例。由接触污染的水引起。1986~1990年五年期间,发病率(由于散发和个别的病...  相似文献   

12.
过去二十年来,钩端螺旋体感染已在许多过去不知道有本病存在的国家中被发现。它在人、家畜及许多野生动物中发生。有人认为钩端螺旋体病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动物病,这并不夸张。许多临床学家(包括兽医)、公卫工作者及细菌学工作者可能对钩端病及钩端螺旋体知识的进展,尚不太熟悉,故在此对本病的各方面作一概略介绍,旨在澄清一些流行的误解,并激发进一步的关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1828 1978~1992年广东省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何剑峰(广东省流行病学防治研究所)…//广东卫生防疫/广东省卫生防疫站。 1978一1992年全省累计发病9888例.年平均发病率1.17/10万,病死460例,平均病死率为4.65%,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2.“呱升至最高的1991年8.97写。地理区域分布为1987年前的钩怀病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区.1987年后发病主要在粤北粤中区。流行形式以稻田型散发为主。季节分布以6一{。月份为主,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0.43%,患者男:女为2.33:l农民占70.34%。人血清抗体与鼠类、猪的…  相似文献   

14.
1979年在达县从一只黑斑蛙肾分离到一株钩体(编号79-601)。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分类概况钩端螺旋体 (钩体 )属原是螺旋体目螺旋体科 5个属 (螺旋体属 ,脊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包柔螺旋体和钩体属 )中的一个属。 1984年版《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将钩体属上升为与螺旋体科平行的钩体科 ,其下分为 2个属 ,即钩体属(Leptospira)与细丝体属 (Leptonema)。前者分为 2个种 ,即问号状钩体 (Leptospirainterrogans)和双曲钩体 (Leptospirabiflexa)。后者为 1个种 ,即为伊利尼细丝体 (leptonemailli ni)。问号状钩体为致病性 (寄生性 )钩体 ,自病…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肝肾肺的损伤.目前,在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和预防方面,都缺乏较好的候选抗原.与此同时,在基因水平研究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机制又存在一定的困难.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水平研究生物体蛋白质组成的一门学科.因此,钩端螺旋体的研究可以从其蛋白质组水平,借助蛋白质组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去发掘新的诊断技术和疫苗候选抗原,以及阐明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宁乡县发现犬携带澳洲群钩端螺旋体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病例报告蛮耗群钩端螺旋体在国内尚少发现,仅云南省于1964—1965年在典型患者中分离到4株,1970年又在患者中分离到,并认为具有致病性。我省于1973年10月首次在佛岗县从患者分离到4株蛮耗群钩体(经韶关地区防疫站鉴定,其中1株送省防疫站鉴定为蛮耗群2型),其中2株是从县医院留医患者分离到,特将其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报道从阿根廷一个屠宰场采集72匹显然属正常的马肾分离出3株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及12株腐生性双曲钩端螺旋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交叉凝集反应图型显示它们在抗原性方面与七日热群属同种。当这些菌株的一种在交互凝集吸收试验时与七日热型相比,发现它与哈勒焦(hardjo)型在血清学方面是同种。这是自马分离出该血清型的首次报告。同样无选择地采集来自屠宰场245匹马血清进行血清学试验,以确定马的钩端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