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多见(87.5%);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75.0%);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手段。12例患者行内科抗生素治疗,治愈7例,显效3例,死亡2例;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愈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预防亚急性心内膜炎的目的。方法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规范治疗,同时对患者行技术操作护理及临床对症护理。结果12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随访半年,1例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论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规范治疗,精心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预防亚急性心内膜炎的目的。方法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规范治疗,同时对患者行技术操作护理及临床对症护理。结果 12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随访半年,1例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论 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规范治疗,精心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 9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复发或死亡,随访1年均可正常工作、学习.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部分心内膜炎患者,急诊手术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5.
周杰 《吉林医学》2012,33(12):2615
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探讨,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内科治疗、病情转归。结果:56例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贫血,经内科抗生素治疗21例痊愈,死亡8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衰竭。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情进展迅速,应早期足量给予抗生素治疗,彻底消灭病灶以免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基层蒙医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结果对比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药物治疗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4±6.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62.7±10.56)mm、短轴缩短率为(35.1±5.4)%;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4.3±6.8)%、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58.9±9.7)mm、短轴缩短率为(28.8±4.1)%,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结论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显著提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7年8月确诊和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6例。结果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11例经内科治疗后,治愈4例,好转7例;行手术治疗5例,均不同程度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8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3例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正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4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总结提高诊断治愈率.方法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中血培养细菌阳性45例(93.8%),其中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25例(52.1%)占首位,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例14(29.2%)真菌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12.5%),人工瓣膜置换性心内膜炎患者3例.结论 血培养细菌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直接的证据,及时了解和掌握此病的诊断对治疗预后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手术疗法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为此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为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用以静脉注射抗生素为主的内科疗法,并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为本组54例患者进行治疗后,有50例患者痊愈出院,有4例患者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总治愈率为92.73%.结论 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手术疗法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4例,均行TTE、3D-TEE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TTE、3D-TEE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的检测准确率。结果:84例患者中有64例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阳性63例,阴性21例。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阳性64例,阴性20例。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准确率、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3D-TEE对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的检测准确率均高于TTE(P0.05)。结论:与TTE相比,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具有高敏感度、高特异度,能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检出率,并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等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广西医学》2007,29(12):1955-1956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心血管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心血管手术和有创性诊断手段的广泛开展,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文分析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旨在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心胸外科14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手术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其中同期行瓣膜置换手术12例,行先心矫正术2例。结果结论在早期、足量、广谱、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心胸外科14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手术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其中同期行瓣膜置换手术12例,行先心矫正术2例。结果结论在早期、足量、广谱、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抗生素的选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对病原学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血培养阳性7例(23.33%),病原菌以葡萄菌为主21例(70.00%)。结论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心内膜炎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91例,其中发生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2.1%),总结其临床表现、病原学、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3±8)岁。血培养阳性3例均为葡萄球菌,其中2例为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组织培养阳性2例,其中1例为真菌。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赘生物。4例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手术取出起搏器装置,随访4~19个月,无感染复发。1例单纯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于院内死亡。1例失访。结论葡萄球菌为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且部分致病菌为耐药菌。去除起搏器装置是治疗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并可改善预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张林  罗昭全  赵雄飞  张伟 《四川医学》2012,33(2):274-27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时机,提高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毁损瓣膜置换、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术。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早期成功39例,死亡3例,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病死率。而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芳  王磊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69-3270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大动脉内膜的感染性炎症,近年来有增加趋势[1]。死亡率虽高,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能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本文对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超声心动图能为临床提供(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择我院近几年来诊断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7岁~65岁,平均36岁。均有心前区杂音,畏寒,持续高热史,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例(1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1例室间隔膜部缺损),主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结果:发热(92%)和心脏杂音(88%)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他包括心力衰竭(56%)和动脉栓塞(20%)。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为28%,先天性心脏病比例为36%,本组无基础性心脏病患者所占比例为36%,经胸心脏彩超发现赘生物42例,发现瓣膜粗糙4例。进行血培养48例,阳性率52%。采取药物治疗23例,其中11例痊愈出院,8例未愈,4例死亡;采取外科手术治疗26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发热、心脏杂音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栓塞的发生率较低。心脏彩超的检出率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低。根据药敏试验选药,积极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99年4月至2009年6月,我院120例IE患者在接受内科抗感染治疗同时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围术期死亡1例,远期IE复发死亡2例,其余患者经随访,心功能均恢复至1~级.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