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超微粉碎对骨碎补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为骨碎补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考察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显著;除微粉III外,骨碎补超微粉中柚皮苷溶出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普通粉。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骨碎补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骨碎补具有可行性。骨碎补超微粉体粒径宜控制在61.4~23.5μm。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三七细粉和超微粉体物理特性及有效成份体外溶出行为的差异,为三七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三七细粉和超微粉体的粒径、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流动性等物理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三七粉体的粒径对其物理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随三七粉体粒度的减小,其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增加,吸湿性增加,流动性减弱;微粉Ⅰ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量均高于其它粉体。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三七有效成分的充分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三七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三黄细粉与三黄微粉的粉体学性质及体外溶出度,为其直接使用和作为中药制剂原料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普通三黄细粉和三黄微粉的粒径分布、松密度与振实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考察和评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二者体外溶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三黄细粉及微粉的流动性均较差,随着粒径减小,微粉的吸湿性增强;三黄微粉较细粉的体外溶出更加迅速而充分。结论三黄微粉与三黄细粉的粉体学性质差异明显。三黄微粉的吸湿性更强,流动性欠佳,但溶出更迅速且充分,直接使用和作为中药制剂原料应用时需酌情处理。  相似文献   

4.
徐月红  王宁生  陈宝  徐黎 《中成药》2004,26(10):791-794
目的:比较当归普通粉和微粉的粉体学特征、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指标成分阿魏酸溶出量,探索微粉化技术在当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普通粉和微粉进行表征,扫描电镜(SEM)观察普通粉和细粉的表面形态,测定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和堆密度,冷浸法测定水溶性及热浸法测定醇溶性溶出物的含量,利用超声提取进行水溶性指标成分阿魏酸的溶出实验,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的含量.结果:当归普通粉和微粉的粉体学特征及表面形态差异显著,但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量、水溶性指标成分阿魏酸的溶出差别不大.结论:微粉化应用于当归,通过对粉体学特征的影响而影响其制剂学性质,但不能显著提高其醇溶性及水溶性浸出物和指标成分阿魏酸的溶出量,生产中不宜对当归进行微粉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铁棒锤不同药用部位普通粉与超微粉粉体学性质及主要化学成分体外溶出差异,为铁棒锤微粉化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铁棒锤普通粉和超微粉粒径及比表面积;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粉体形态变化;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粉体有效成分溶出度;IR法比较其成分结构差异。结果铁棒锤不同药用部位普通粉和不同粒径超微粉在休止角、堆密度、吸湿性及显微结构等方面具显著差异;与铁棒锤地下部分普通粉、超微粉Ⅰ相比,其地上部分乌头碱、乙酰乌头碱水中溶出率更高,而超微粉Ⅱ溶出率无明显差异;地下部分各粉体相比,普通粉中乌头碱溶出率高于超微粉Ⅱ,低于超微粉Ⅰ;地上部分普通粉乌头碱溶出率高于超微粉Ⅱ,在60~120 min内低于超微粉Ⅰ;地上和地下乙酰乌头碱溶出率超微粉均低于普通粉;IR结果显示,微粉后铁棒锤化学成分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铁棒锤超微粉体是可行的,且适度的微粉化能提高铁棒锤细胞破壁率,促进有效成分乌头碱的溶出。  相似文献   

6.
蒋艳荣  张振海  陈小云  贾晓斌 《中草药》2013,44(9):1122-1127
目的 研究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制备疏水性纳米CaCO3并应用于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方法 采用硬脂酸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H)、吸油值、接触角和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CaCO3进行分析和表征.以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为对照,考察改性纳米CaCO3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吸湿性和有效成分阿魏酸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FTIR表明硬脂酸吸附在碳酸钙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改善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和吸湿性的效果优于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且不影响阿魏酸体外溶出度.结论 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CaCO3应用于中药喷雾干燥粉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白及粉的一般粉体学特性及白及总多糖的体外溶出度变化特征和规律,为白及粉的粒径控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干湿两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粉末粒径,同时对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等进行测定;采用桨法对白及粉在不同溶出介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白及粉的粉体性质随粒径的减小流动性变差,吸湿性减弱。而不同粒径粉体溶出度随粒径的减小呈降低趋势,在水和人工胃液介质中细粉、最细粉的累积溶出率高于2种微粉,而在人工肠液中细粉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率高于其他粉体;不同粒径的白及粉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溶出度大小排序为人工胃液水人工肠液。结论:白及粉的粉粹粒度对白及总多糖的溶出有明显影响,同时其溶出度还受溶出介质的影响,为筛选白及粉的临床应用最佳粒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红花普通粉体与超微粉体溶出度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红花的普通粉体和不同粒径的超微粉体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柰素进行溶出度比较试验,为红花超微粉体的应用与粒径控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桨状搅拌法,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红花普通粉体与3种超微粉体(D50分别为14.71、22.42、和35.33μm)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溶出量分别为1.99%、2.20%、2.23%和2.25%,山柰素溶出量分别为0.16%、0.20%、0.21%和0.21%。红花普通粉体与3种超微粉体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T50、Td为别为14.66、61.21,6.97、30.67,4.281、9.28,3.63、15.31min;红花普通粉体与3种超微粉体山柰素的T50、Td为别为36.74、670.96,17.17、417.36,12.36、200.72,10.911、60.05min。结论:3种红花超微粉体有效成分的溶出量明显高于普通粉体,溶出速度明显快于普通粉体,且随着超微粉体粒径减小,有效成份溶的出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纳米碳酸钙在馨月舒胶囊中的应用特性。方法:研究不同用量的纳米碳酸钙或微粉硅胶分别对馨月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松密度、吸湿性、阿魏酸体外溶出度、阿魏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纳米碳酸钙和微粉硅胶均能显著提高馨月舒喷雾干燥粉体的流动性和松密度,对粉体的吸湿性、胶囊中阿魏酸的溶出度和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结论:纳米碳酸钙提高中药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和松密度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梁兆昌  褚洪标  肖琳  张燕军  熊磊阳  周秋贵  曾红 《中草药》2015,46(11):1609-1614
目的研究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不同粒径粉体理化特性及体外溶出行为的差异,为杜仲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机制备杜仲不同粒径的超微粉体,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径,显微镜观察显微结构,通过破壁率来衡量超微粉碎的破壁效果;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粒径粉体有效成分提取效率及在不同溶出介质的溶出度。结果杜仲超微粉体在显微结构、破壁率、休止角及堆密度等方面与普通粉体差异显著;超微粉体的提取率以及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均高于普通粉体。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提高杜仲细胞破壁率,促进杜仲有效成分的溶出,其溶出度还受到溶出介质的影响,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杜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甘草、丹参、黄连三种常用中药进行超微粉碎,比较所得微粉与常规粉碎的药材细粉在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粉体流动性、松密度等几方面的异同,为微米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倍力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药材的超微粉碎。结果:微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有所提高,松密度较恒定且变大、流动性稍差。结论:药材经超微粉碎,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变大,微粉粒子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鉴定珍珠粉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药用珍珠及市售珍珠粉进行分析鉴定,分别获得了其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以药用珍珠为标准对各组市售珍珠粉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通过X-射线衍射法分析,表明除3#和6#外,其余几种市售珍珠粉与标准药用珍珠粉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结论: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法可简便、快捷、直观的对珍珠粉进行真假鉴别,能以图形与数据实现对珍珠粉的质量控制,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较好的珍珠粉质量控制及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44-246
目的:对全蝎粉发酵前后水溶性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全蝎粉、发酵全蝎粉经过超声水提,分别采用改良Lowry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磷测定法测定磷的含量进而计算出核酸的含量。结果 :全蝎粉发酵前蛋白含量为136.332 mg·g~(-1),发酵后33.885 mg·g~(-1);全蝎粉发酵前多糖含量为5.832 mg·g~(-1),发酵后为12.024 mg·g~(-1);而全蝎粉发酵前核酸含量为24.789 mg·g~(-1),发酵后为58.034 mg·g~(-1)。结论:全蝎发酵前的蛋白含量较高,而全蝎发酵后的多糖和核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当归散对骨折早期局部血管内皮增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建立开放骨折髓内固定动物模型,分当归散组、生理盐水组。两组分别于术后第3、5、7、14、21d相同时间点每组各取6只处死,取股骨全长标本,观察大体标本骨折愈合情况,并在同一条件下摄正侧位X射线片,在无菌操作下快速取下骨折区组织,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VEGF mRNA在大鼠骨折第3天表达开始增强,当归散组术后第3天VEG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7、14、21天当归散组表达较对照组强,第7天VEGF表达到峰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折早期当归散促进VEGF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5.
当归芍药散治疗杂病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芍药散不但能调节肝脾二脏,使肝脾二脏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又能养血健脾,通过养血而补肝肾,还能健脾利水。凡是属于肝脾二脏引起的病变,无论病变在脏在腑,或在经脉气血,或年老体衰,或病情复杂多变,只要病机吻合,都有一定的疗效。本方不但可治常见的妇科病,而且还可治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脂肪肝、痛风等疾病,甚至是脑血栓形成,也照样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的制备及粉体表征和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贝母散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中多种类多质地药物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质.通过对细粉和超微粉的粉体表征及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复方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粒径和细胞破壁率为指标,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药物各级超微粉的粒径,筛选超微粉碎工艺.从外观性状与显微形貌、粉体粒径与比表面积等方面对药物细粉和超微粉进行比较.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指标,考察超微粉与细粉的吸湿性与流动性变化.结果:平贝母、麻黄、甘草、炒苦杏仁振动磨粉碎60 min,炙百部振动磨粉碎40 min,细胞破壁率>95%.物理性质研究表明,药物经超微粉碎后,外观颜色呈变浅趋势,更均匀细腻,扫描电镜显示,颗粒粒径分布更窄,失去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植物药的流动性减小,矿物药的流动性增大.平贝母、麻黄和甘草的吸湿性呈减小趋势.结论:与细粉相比,超微粉的外观、显微特征、流动性与吸湿性均发生改变,为中药超微粉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归芍药散防治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饲养法建立家兔高脂血症模型,观察当归芍药散对高脂家兔的血清脂质、肝脏脂质的影响。【结果】当归芍药散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降低肝组织TC、TG,抑制脂质在肝脏的沉积。【结论】当归芍药散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elect excipients and optimize preparation for the ambroxol hydrochloride/levosalbutamol sulfate dry powder inhalation. METHODS Drug and different excipients in the same ratio were prepared by spray drying to obtain a certain particle size as drug particles or carriers for dry powder inhalation, respectively. Study and compare the parameters of powders of the dry powder inhaler, such as the angle of repose, moisture content, and emptying rate, etc, to screen the excipient of the vectors. Afterward, Box-Behnken design method was adopted to optimize of preparation parameters. RESULTS When lactose-high branched cyclodextrin compounds were used as composite carriers, their powder properti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ry powder inhaler, such as the repose angle was 39.69 degrees, the bulk density was 0.37 g??mL-1, the tap density was 0.66 g??mL-1, the evacuation rate of drug-carrier powders in capsules was 93.12%, and the water content was 0.10% and the simulated lung deposition rate was 14.63%. The prepar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sample concentration, inlet air temperature, nozzle diameter parameters, theirs values were 50 mg??mL-1, 110 ??, 1 mm, respectively, were opmized by Box-Behnken design method, which could obtain the carrier particle size of 30.33 ??m. CONCLUSION Lactose-high branched cyclodextrin complexes can be used as carrier for levosalbutamol sulfate-ambroxol hydrochloride compound dry powder inhaler, which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ry powder inhaler by spray-drying prepar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9.
用MDA生成抑制研究当归、川芎和佛手散药效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东  谢林  后媛媛  苏京  俞森  黄鑫 《中成药》2003,25(8):639-642
目的:用体外肝MDA生成抑制为指标,研究当归、川芎和佛手散在小鼠中药效动力学。方法:测定灌胃当归、川芎和佛手散后小鼠血清对体外肝MDA生成抑制率,测定提取物、阿魏酸、川芎嗪对MDA生成抑制率。结果:灌胃3种处方后的血清均能抑制体外肝MDA生成,但时效过程不同。在体外,中药提取物也能抑制MDA生成,但阿魏酸、川芎嗪及合用无此作用。结论:就MDA生成抑制而言,当归、川芎及佛手散的药效动力学行为不同。阿魏酸、川芎嗪不是抑制MDA生成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