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治疗杂病的专著,以其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被后世尊为“经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以下简称“本篇”)对中风病做了系统论述,为中风病论治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其治疗特色,试作分析,敬请斧正。1、调理脏腑《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脏腑功能失调,元真受损,气血逆乱,风、火、痰、瘀、虚相互为患,则致中风病发作。故调理脏腑为治疗中风病的中心坏节。1.1 侯氏黑散:本篇云其“洽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此方证病变中心为肝郁脾虚。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流窜经络,而致诸症。故侯氏黑散重用菊花养肝疏肝,以防  相似文献   

2.
肝五行属木,为风木之脏,其体阴而用阳,风木主动,动为阳,动则易耗其所藏之血。又肝为女子第二先天,其藏血又为女子月经提供来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志,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一指各脏腑的生理活动,一指人体内正常的精微物质,所以肝在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运行中起到一个调节枢纽作用,一但失常,则脏腑、气血、津液运行失其常道,聚成“气、血、壕、火、湿、食”滞。进而变生他症。“无形之邪,入结于脏,必有所据,水血痰食,皆邪薮也。”《金匮要略心典》。而肝疏泄功能的运行,势必又耗其所藏。所以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的这种生理特点,决定了肝病的治疗过程中宜补不宜伐。所以古论中有“肝秉刚强之性非借阴液以涵之”之论。现略举事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里的“火”指的是什么? 火焰的特性是:灼热、明亮、升腾、红赤。同样,中医中的火也具有这样的特点。那么,中医里的火指的是什么呢?人体中有阴气和阳气,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二气保持平衡。火可以认为是阳气的一种,人体的这种看不见的火,在阴液的制约下,发挥着温煦身体,推动身体各项生命活动的功能,这种正常的火,我们的祖先称之为“少火”,是生命的原动力,对人体有益而无害。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人体的阴液(血液、唾液、汗液等)出现不足,不能与阳气维持相互制约的关系,或者人体的阳气过于亢进,主动挣脱了阴液的束缚,火作为阳气的组成部分,就成了致病因素,使人体出现火热现象,我们的祖先将它称之为“火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通法”思想出发,认为浆细胞乳腺炎病机以脏腑功能失常,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最终使痰瘀毒阻滞乳络为主,而“五脏通”是人体健康,维持常态的前提条件,“通法”以通调脏腑,疏通经络,祛除人体痰邪瘀毒,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阴阳平衡,以期为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学里,心、肝、脾、肺、肾不仅代表身体器官,更是养生的最终落脚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却在悄悄伤害五脏,必须引起重视。心怕累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与神志,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中医认为,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人才会头脑清醒、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6.
正历来,业内业外人士都觉得中医跟西医完全不同,从基础理论,到治病都有很大区别,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是在经络穴位方面,有一条经络,在中医跟西医角度理解都非常契合,那就是心包经。中医讲:心包是包裹在心脏的脏腑,因为位置上的关系,所以有"心包代心受邪"的说法。意思就是: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生六邪,它们侵袭心,心包是第一道保护屏障,所以心包功能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医理论中,心是人体生命之主宰,是元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上海医药》2008,29(6):264
《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脉者神之舍,心君不宁,化而为火,火者七神之贼也。故曰:阴火太盛,经营之气不能颐养于神,乃脉病也。神无所养,津液不行,不能生血脉也。心之神,真气之别名也,得血则生,血生则脉旺。脉者神之舍,若心生凝滞,七神离形,而脉中唯有火矣。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或生欢欣,或逢喜事,或天气暄和居温和之处,或食滋味,或眼前见欲爱事,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也。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俗称,在中医文献中,常称“不寐”,亦有称为“不得卧”或“不得眠”者。今就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讨论如下。一、病因病机 (1) 心脾不足:心为火藏,具有藏神,主血的作用;脾属土藏,乃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9.
正春天最容易上火。怎么才能"灭火",健康过春天?一起来看看吧。春火最易烧"头面部"虽然上火只是老百姓的"土叫法",并非专业术语,但它在中西医里,都有相对应的症状。西医把上火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这把"火"常会沿着人体经络上行,主要表现在头面  相似文献   

10.
正夏要养"心"心属火,主血脉,主神志,通于夏气,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所以"心"的保健是夏季养生的关键。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盛夏的自然之火与体内的心火可以相互影响。夏天的炎热非常容易使人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焦虑不安;心烦会加速心跳频率,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情绪不稳定,血管痉挛,血压升高。气候的炎热使人出汗较多,致使体液丢失,血液黏度增高。这些都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临床常见的心脏病有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等,这些都是西医的病名。而在中医的眼里,心脏病由不同的病因病理产生,有不同的类型,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其中,有一种类型属于心阳不足、水饮阻络。按中医学的理论,心属火,心脏的阳气是全身最旺盛的阳气;水饮则属于阴气。当心脏阳气充足的时候,身体里面不会出现过多的水饮。若心脏阳气衰弱,身体里就会出现过多的水饮。过多的水饮转过来又会压制、削弱心脏的阳气,并阻塞心脏的脉络,导致心脏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2.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六节藏象论》曰:“凡十藏取决于胆也”,此句历代医学注释较少。王冰云:“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李东垣注释为“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后世医家多从李说。笔者以为:王冰之注单喻封建政体而未结合人体“藏象”之生理病理于理欠通。东垣之说虽较为在理,但只言“胆气春生,余脏从之”亦未阐明其理,似觉牵引。“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为何前贤不言“凡十一脏取决于心或肾”而独言“取决于胆”。可见其理玄奥,胆之功能不容忽视,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脾(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但不完全等于消化系统(如脾统血是消化系统所没有的)。它具有转输营养、调节水液、管理血循环等作用。因此,古人很重视脾胃在人体上的生理作用。如平人气象论篇指出“人以水谷为本”就是见证。还强调说:“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中医的肺相当于西医的呼吸系统,但也不完全等于呼吸系统,它还包括了人体的外围组织——皮肤在内。它具有司呼吸、主肃降、通调水辺、邦助心脏主持血液循环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体的营养来源于脾,脾脏是贮藏营养的仓库,可使其精华变为气血、营养生命。中医有“脾主长夏”之称。中医还把脾称之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和“升清”的作用。所谓“运化”是指将人所摄取的饮食进行消化,其中精华的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送往心而转输到全身;糟粕则从大肠、膀胱等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积累了很多经验,运用现代科学来研究中医理论,整理临床经验,这是创立我国新医药学理论的重要部份。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生命的根源,称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发育、生殖。肾主骨,生髓、通脑,主水等。肾分肾阴,肾阳。人体各脏腑靠肾阴来滋养,肾阳来  相似文献   

16.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强调了阳气在人体内的重要性。《素问·调经论》又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景岳全书》说:“阳虚者,火虚也……”说明如果人体阳气亏虚,火气不足,则常出现寒冷一类的临床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7.
代心受过的手厥阴心包经 中医所说的心包就是心外面的一层薄膜,能够代心受过,替心受邪,即外邪侵犯人体时它要代替心去承受侵袭。因为“心为五脏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就相当于身体之国的君主,所以有什么病灾危难的当然要由心仓之臣来替心君承受了。  相似文献   

18.
肝失疏泄与妇科之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君 《贵州医药》1995,19(1):55-56
肝为人体五脏之一,具有疏泄、藏血、藏魂、主筋、通目、其华在爪之生理功能;其属水通于春气,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由于肝脏具有此特性,在中医发病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有“百病皆生于气也”之说。肝脏疏泄功能正常与否,不仅能影响气机的调畅,使以上诸功能均可能发生异常,且能累及全身各经络、脏腑,出现错综复杂的各种症候,正由于肝脏具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性,故与妇女的生理、病理关系甚为密切。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可引起经、孕、产、乳诸疾,早在叶天士医家就证明了这一点,“女子以肝为先天”,就说明了肝在妇女一身中…  相似文献   

19.
中医解剖失传,至今无完备的脏腑形态学说。脏腑究竟是六脏六腑,还是五脏六腑,男女奇恒之腑的差异,《内经》小心、命门的诠释,相火在脏器的归属,六脏在三焦的正确分配,肾不藏精,特别是六脏之一的心包络与三焦的脏腑形态等,一直是中医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以清初医家程知的理论为基础,以《难经》命门学说为核心,以《内经》小心、命门理论为指归,以心包络脏为主体。阐述了心包络脏在男女的异同,各别的脏器形态,所处的位置、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经络循行、脉诊部位,以及与五脏、奇经八脉的相互关系,提出心包络不是心脏的外卫组织,而是藏精、主生殖的实质器官,将小心、女子包、相火、命门、手厥阴心包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求中医脏腑学说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要想全身少得病,勤揉耳朵与聆听”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认为,耳朵是人体脏腑的外相,与全身脏腑经络相关联,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一身之气贯于耳”之说,常常按摩耳朵可以调整脏腑。现代医学也认为,如果经常按摩耳朵,做耳朵保健操,可以促进机体血液、淋巴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各种机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