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57KI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探讨其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标本中p57KIP2、PCNA的表达情况,综合分析两者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3.75%,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100%、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93.75%,其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057KIP2阳性表达率在恶性卵巢癌细胞临床Ⅰ期、Ⅱ期、Ⅲ期中分别为27.78%、5.88%、6.25%,其差别没有显著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47%,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0.00%、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8.75%,其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PCNA阳件表达率在恶性卵巢性肿瘤临床Ⅰ期、Ⅱ期、Ⅲ期中分别为55.56%、76.47%、100%,其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p5KIP2与PCNA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235<0.05).结论:p57KIP2低表达和PCNA过度表达,可能参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诱发;两者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同时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进展过程中两者有一定互馈关系.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雄激素受体表达与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膜瘤雄激素受体 (AR)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0例脑膜瘤组织中A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良性、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组织中A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9 2 % (8/ 2 4 )、5 6 3% (9/ 16 )、80 0 % (8/ 10 )。恶性脑膜瘤A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典型性和良性脑膜瘤 (P <0 0 5 )。AR阳性脑膜瘤PCNA标记指数 (LI)显著高于AR阴性脑膜瘤 (P <0 0 1) ,脑膜瘤AR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AR过度表达与脑膜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病理级别有关 ,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涎腺肿瘤中HSP90α、HSP90β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两个亚型HSP90α和HSP90β及抑癌基因p53蛋白在涎腺良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良性和17例恶性肿瘤中HSP90α、HSP90β和p53的表达.结果 (1)HSP90α和HSP90β阳性以肿瘤上皮的胞浆表达为主,伴少量胞核表达;p53表达于肿瘤上皮的胞核,伴少量胞浆表达.(2)HSP90α和HSP90β在涎腺肿瘤中均明显表达,且表达强度正相关(P<0.01),尤其HSP90α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5).(3)p53在肿瘤中高表达为突变型,p53在恶性肿瘤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5).(4)在HSP90α和HSP90β阳性时,恶性肿瘤p53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1),而且p53阳性病例HSP90α的表达率在恶性肿瘤也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 (1)HSP90α和HSP90β、突变p53的持续刺激均是涎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2)HSP90α和HSP90β均可用作涎腺肿瘤治疗的重要的靶点.(3)HSP90α可能通过突变的p53蛋白促进肿瘤牛长及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AEG-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4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AEG-1、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AEG-1、P53、PCNA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AEG-1与P53、AEG-1与PCNA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286、0.3063,P<0.05).AEG-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AEG-1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该蛋白可能通过调控P53、PCNA表达而促进胃癌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复发脑梗死和53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复发组心肌受损率显著增高(p<0.01);女性、房颤、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和中风家族史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0.01);复发组血TC、TG、BS、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0.01),HDL-C则明显低于初发组(P<0.05);复发组死亡率与初发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发性脑梗死的治疗早期要注意预防心肌损伤.复发性脑梗死的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血纤维蛋白原、TC水平、血浆粘度和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升高及HDL-C降低;而高血压病是复发与初发脑梗死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27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C-erbB-2、p53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乳腺癌组织p27、C-erbB-2及p53的表达、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2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表达率分别为54%和73.33%.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其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腋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p53的表达成负相关(P<0.05),与ER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7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27与C-erbB-2、p53蛋白的表达成负相关.p27蛋白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临床进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CNA和p53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和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CNA和p5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和手术分期呈正相关;p53蛋白表达阳性者PCNA指数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PCNA和p53基因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PCNA指数和p53蛋白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504S和PCNA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1例前列腺增生及59例前列腺癌患者p504S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明显增加,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 p504S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l),其阳性强弱表达在各级前列腺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04S是前列腺癌敏感而特异性的标记物,p504S与PCN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王萍玲  黄林  孙袁  仝铁  李惠 《贵州医药》2003,27(2):99-101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Rb、cyclinD1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Rb、cyclinD1在20例良性、9例交界性、31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结果 pR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80%(18/20);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66.67%(6/9);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58.06%(18/3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组内pRb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cyclinD1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5%(3/20),55.56%(5/9),54.84%(16/31).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cyclinD1表达与不同临床期别、不同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分期越高,病理分级越低,cyclinD1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 pRb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失表达,可作为估计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cyclinD1的表达有利于卵巢肿瘤性质的鉴别,在卵巢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NHL EB病毒LMP-1和P53、bcl-2蛋白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4例儿童NHL中LMP-1和P53、bcl-2蛋白.结果 (1)P53蛋白阳性表达39例(60.9%),表达强度与淋巴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阳性表达率在低恶组与中、高恶性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0.01.bcl-2蛋白阳性表达37例(53.8%),bcl高于TCL,低恶性高于高恶性.(2)LMP-1蛋白阳性表达45例(70.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恶性程度和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淋巴瘤免疫表型、性别和发病部位无关.LMP-1表达与P53及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BV感染是儿童NHL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病毒致病因素,其致病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53、bcl-2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中,34例复发(复发组),86例未复发(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波形蛋白(vimentin)、p53、Ki-67和细胞角蛋白7(CK7)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绝经情况、组织学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微转移(LNM)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ER、PR、p53和vimentin阴性率高于未复发组,Ki-67和CK7表达阳性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病理分级G2及G3、有LNM、Ki-67阳性和使用紫杉醇+铂类药物化疗是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组织学病理分级、LNM、Ki-67和化疗方案是宫颈鳞癌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卵巢上皮肿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检测及对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VEGF、p5 3表达的观察 ,以探讨VEGF、p5 3与卵巢上皮肿瘤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 71例卵巢上皮肿瘤患者术前血清及 10例腹水中VEGF水平 ,其中对 7例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进行了连续检测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73例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VEGF、p5 3的表达。结果 ①在卵巢上皮肿瘤患者中 ,血清VEGF水平在良性组、交界性组及恶性组差异有显著性 ;在恶性组中 ,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期别、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 ,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卵巢癌患者经肿瘤减灭术后 ,血清VEGF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而当病情复发后 ,血清VEGF再度上升。②VEGF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恶性组阳性表达率 (86 4 % )明显高于交界性组 (6 6 7% ,P <0 0 0 5 )及良性组 (37 5 % ,P <0 0 0 5 ) ;在恶性组中 ,VEGF强阳性表达率 ,分化差的G3组 (42 1% )高于分化好的G1 、G2 组 (30 4 %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临床分期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③p5 3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恶性组阳性表达率 (76 2 % )明显高于交界性组 (2 8 6 % ,P <0 0 1)及良性组 (9 1% ,P <0 0 1)。在恶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探讨VEGF在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病情监测、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良性组)30例、交界性肿瘤(交界性组)7例、恶性肿瘤(恶性组)33例患者血清和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VEGF的含量.结果 恶性组术前血清和腹水中VEGF的量明显高于交界性组和良性组(P<0.05);交界性组、恶性组术后血清VEGF的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恶性组Ⅲ~Ⅳ期术前血清VEGF的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病理分级G2-G3的明显高于G1(P<0.01);10例复发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明显高于23例未复发者(P<0.05).结论 血清VEGF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的生长、预后有关,具有肿瘤标记物特性,可作为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CD138和p53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2例乳腺癌及3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CD138和p53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CD138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较高(36/36),而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2.0%(47/1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CD13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22.4%(13/58)明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的63.0%(34/54)。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45.5%(51/112)。在乳腺癌中CD138表达的降低和p53表达的增高存在一定负相关(r=-0.23,P<0.05)。结论CD13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其转移密切相关。CD138和p53的表达呈一定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殖分子在甲状腺良恶性组织中表达的意义,以及在分化性腺癌中与AMES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前未行特殊治疗的48例甲状腺癌和15例良性病变中P53突变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P53突变蛋白在良性病变中无阳性表达,恶性肿瘤中为16/48(33.3%),分化性腺癌中为12/43(27.9%),未分化癌中为4/5(80.0%)。良恶性病变中,其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AMES分级无明显相关。PCNA表达在恶性肿瘤中明显升高。分化性腺癌中,其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AMES分级显著相关(P<0.01),与性别无关。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P53突变蛋白与PCNA表达逐渐升高,两者间呈现正性相关。结论P53突变蛋白与PCNA协同表达于甲状腺恶性肿瘤,联合测定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度及预后。AMES分级能有效地判断分化性腺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江苏医药》2012,38(1)
目的 研究p53和HER-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60例胃印戒细胞癌p53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p53和HER-2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33% (29/60)和23.33%(14/60).p53和HE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P>0.05).结论 p53和HER-2蛋白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的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DM2及p53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7例宫颈鳞癌(SCC)、16例宫颈腺癌(AU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NC)组织中MDM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26.67%(12/45)、68.75%(11/16)及59.46%(22/37),在AUC、SCC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及CIN组(P<0.01、P<0.01;P<0.01、P<0.01),在CIN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C组(P<0.05);MDM2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3.33%(6/45)、43.75%(7/16)及43.24%(16/37),在AUC、SCC组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及CI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P<0.01);在CIN和SCC的p53 组中,MDM2 阳性率(41.67%、54.54%)明显高于p53组(3.03%、6.67%)(P<0.01、P<0.01),列联系数分别为0.503、0.610.结论 p53、MDM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宫颈癌中的基因事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宫颈癌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c-1、p53和cathepsinD(CD)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64例乳腺癌及15例乳腺良性病变的表达。分析bc1—2、p53和CD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bc1—2、p53表达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bc1—2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加阳性率降低,p53则相反;CD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p53和CD表达均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bc1-2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53表达复发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bc1—2和CD表达与有无复发均无关(P>0.05)。p53和CD表达阳性率≤5年生存组均明显高于>5年生存组(P<0.05和0.01),呈负相关;bc1-2表达与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bc1-2表达与预后无关,其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属分化较好或属早期阶段。p53和CD均可单独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p53和CD表达均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53、VEGF、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53、VEGF、PCNA的表达。病理分级按WHO标准:G1级12例,G2级24例,G3级7例。临床分期按TNM标准,分为浅表型(Tis~T1)34例,浸润型(T2~T4)9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VEGF、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4%、67.44%、62.79%。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53、VEGF、PCNA均无阳性表达。p53、VE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PCN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VEGF、PCN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p53、VEGF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PCNA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E2F3、AR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前列腺癌组织、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2F3、AR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2F3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 10/50)及66.00%(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71和0.329,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AR表达水平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且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恶性程度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03和-0.391,均P<0.01).E2F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A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rs=-0.017,P>0.05).结论:E2F3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