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山丘型务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残存钉螺复现规律,指导监测工作。方法对全市1994~2002年螺情、气象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年监测表明,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原疫情严重区县,有螺环境分布与历史螺情相一致,二者相关分析有非常显著性意义(r=0.9923,P<0.01)。有螺面积和有螺环境数于1997和2001年出现两次高峰。残存钉螺复现与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关系不密切。结论山丘型地区残存钉螺复现与历史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2.
余杭县南湖草荡类似湖沼地区的草滩,原有钉螺面积107万m~2,1967年开展水利、围垦、灭螺三结合工程后,消灭了大面积钉螺.但由于该地仍是东苕溪的一个蓄洪区,环境复杂,残存钉螺时有发现,且因蓄洪排水造成钉螺扩散,1988年查出钉螺面积6.9万m~2.自1988年起,在应查环境普遍建立钉螺图帐的基础上,采取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查的查螺方法,开展单位自查,区、县复查与普查,对当年发现钉螺地区,应用土埋与药物灭螺2—4次,并普遍进行巩固性灭螺.4年后,钉螺面积下降99.8%,1991年秋季普查再未发现钉螺.其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江宁县位于南京市西南,共23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查出有螺面积2458.9万余m~2、血吸虫病人12837人,建国后经过30多年防治,至1981年有螺面积降为133.3万余m~2,病人数降为25人。以后因1983年洪水等因素,疫情有所回升。1990年重建血防站后全面进行调查,进一步查清了螺情,为全县制订防治规划提供了依据,现将近3年查螺结果分析如下: 1 调查方法 以乡、村为单位,组织培训查螺专业人员,用系统抽样查螺法对江滩和山区进行全面普查,捕捉钉螺,全部解剖,统计有螺面积、有螺条块、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数据。 2 结果 2.1 钉螺分布类型及条块 境内有洲滩和山丘两种类型。洲滩钉螺主要分布在江宁镇和铜井乡;山丘钉螺分布在汤山、上峰、其林、上坊、方山、淳化、横溪、县化工厂、汤山林场长  相似文献   

4.
实行承包责任制消灭山丘钉螺的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底,我县山丘尚有钉螺面积36.6万m2,分布在9个乡(镇)、29个行政村。由于山丘地区地形复杂,螺点多而分散,有的只有几十平方米,若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对付分散的残存钉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为此,我们成立了血防专业灭螺队,与承包人签订了“消灭山丘钉螺面积协议书”。1995~1996年,共消灭钉螺面积343万m2,占总有螺面积的93.7%。1做法1.1定人员实行承包责任制消灭山丘钉螺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关键是要制订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而灭螺承包人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因此,首先,建立承包组,每小组负责1~2个乡,…  相似文献   

5.
皖南山区残存钉螺的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残存钉螺分布、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和消除残存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5年黄山市螺情监测数据和气温、降雨量等气象资料,分析残存钉螺分布特点、相互关系;选择有残存钉螺环境现场观察螺口消长和钉螺繁殖状况;选择2001~2005年施行药物灭螺的20个螺点,现场观察土表、土内钉螺分布情况和药物灭螺对残存钉螺的作用。结果1994~2005年螺情资料显示,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历史疫情较重的区(县)和复杂环境,查出的有螺环境数和有螺面积与历史有螺面积分布密切相关(r点=0.984、r面积=0.962,P均<0.01);年降雨量和3~5月降雨量对逐年查出的有螺环境数呈负相关(r年降雨=-0.618,r3~5月降雨=-0.590,P均<0.05);残存钉螺交配率最高达13.18%;药物灭螺对土表、土内残存钉螺杀灭效果显著。结论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回升与历史螺情及环境有关;残存钉螺繁殖能力较强;加强历史有螺区药物灭螺可有效控制钉螺回升。  相似文献   

6.
山丘地区残存钉螺螺口自然消长现场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阐明残存螺点螺口消长情况和不同查螺方法的检出效果,为制定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的钉螺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于1987~1990年在浙江5个县(区)的山丘地区现场进行了残存钉螺自然消长观察。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血吸虫病疫区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的北江中下游的仁化、清远、三水、四会等10个县(市)3个农场及东江水系增江的增城县。全省原有钉螺面积为1亿余m~2。根据钉螺的地理环境,分为2种类型:草塘型有螺面积为9539.81万m~2(占94.75%);山丘田沟型有螺面积528.61万m~2(占5.25%)。 草塘型地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北江、绥江流域的六泊草塘和迳口草塘。山丘田沟型钉螺主要分布在大小河道、排灌沟渠内,其次是稻田基边,大小鱼塘边,草坝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属典型的山丘型。钉螺经过30多年的反复查灭,至1986年底,有螺面积已由原来的2 728万m~2,减少至1470m~2。1987年后,全面开展监测巩固工作,重点监测钉螺。现将近5年来螺情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基本控制阶段的灭螺经验,我们在安凌镇琅田村采取填埋与开垦种植的办法,消灭残存钉螺取得了显著效果。l概况本县属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县历史有螺面积1227498m’。琅田村累计有螺面积为441587m’,占全县历史有螺面积的13.7%。防治初期钉螺最高密度162只/框(O·tim2),平均密度为34只/框,钉螺感染率为3.8%,入群阳性率为10.27%。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特别是经过1958年和1970年两次群众性防治运动,于1972年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但随着大面积钉螺的消灭,残存钉螺由片状、线状分布…  相似文献   

10.
本县经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有螺面积减少了99%以上,但钉螺仍时有出现,特别是原老螺点的新出现令人忧虑。对这种现象该怎样认识,本文就新、老螺点这一提法,提出不同的看法,以与同行商榷。 何谓新螺点,就是指首次查到钉螺的地方。老螺点则指以往发现过钉螺的地方。从各地资料表明,历史老螺区是残存钉螺出现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从我县情况看,钉螺分布以山丘型为主,历史有螺面积6,727,510m~2,在累计1,469个历史螺点中,属老螺点有842个。特别是近15年中查到的899个螺点中,有778个属老螺点,其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现场评价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SC)在山丘地区灭螺效果,并与传统灭螺药物相比较。方法选择泥沟环境采用喷洒法,分别按50%SC 1 g/m~2和2 g/m~2的浓度施药、设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0%WPN)和清水进行对照试验。灭螺3 d、7 d和15 d后观察钉螺死亡率、活螺密度等变化,比较不同浓度药物的现场喷洒杀螺效果。结果灭螺3 d、7 d和15 d后,1 g/m~2的50%SC试验组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71%、78.81%和83.25%。2 g/m~2的50%SC试验组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57%、91.87%和95.30%;WPN对照组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91%、87.38%和89.04%。结论 50%SC在山丘地区灭螺试验效果较好,喷洒推荐剂量为1~2 g/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杀虫丁对山丘地区残存钉螺的杀螺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杀和喷洒方法,与氯硝柳胺灭螺效果进行比较,并设清水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的钉螺死亡率。结果室內浸杀杀虫丁2.0mg/L48h钉螺死亡率为99%,氯硝柳胺2h 1.0mg/L、2.0mg/L和48h各浓度组钉螺死亡率均达99%以上,两种药物浸杀灭螺效果除2.0mg/L组浸杀48h差异无显著性(x~2=0.00005,P>0.25)外,其余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室内喷洒杀虫丁和氯硝柳胺24h和48h各浓度组钉螺死亡率均达99%以上,两种药物的喷洒灭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杀虫丁具有较好的抑制钉螺爬动作用。结论杀虫丁的灭螺效果喷洒优于浸杀。建议浸杀灭螺浓度应大于2.0mg/L,喷洒剂量为2g/m~2。  相似文献   

13.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全市 9个县 (市、区 ) 114个乡(镇、场 ) 90 6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 ,疫区大致可分湖沼型和山丘型两类 ,波阳、余干县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7个山丘型流行区有 5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玉山、上饶县 1995年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市现有钉螺面积 2 770 5 hm2 ,尚有血吸虫病人约 5万人。现就传播控制地区疫情动态及监测对策探讨如下。1 疫情动态1.1 螺情 由于 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 ,造成山区钉螺扩散 ,残存螺点均有所增加 ,钉螺密度普遍升高。玉山县七一水库东干渠及相关水系钉螺蔓延扩散 ,有螺面积达 31hm2。2 0…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铜陵市2007~2013年不同流行类型和流行程度钉螺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为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13年螺点卡报表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资料,分析不同年份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比较流行类型和程度不同的地区上述指标的年间变化。 结果  2007~2013年间实有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减少了332.28hm2和29.68hm2,分别下降了10.69%和100%,江洲湖滩地区实有钉螺面积占历史有螺面积的百分比为39.64%~51.93%,山丘地区实有钉螺面积占历史有螺面积的百分比为2.95%~3.51%。2007~2013年钉螺感染率由0.148%下降到0,下降了100%(χ2=27.82,P<0.01)。7年间江洲湖滩地区新查出钉螺面积0hm2,山丘地区新查出钉螺面积6hm2(占100%),江洲湖滩、山丘型期间实有钉螺面积的构成比分别为97.66%~97.92%、2.08%~2.34%。 结论  铜陵市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策略为主的综合治理力度,同时根据湖沼型和山丘型地区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的不同特点,制定一环境一策,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逐步消灭钉螺孳生的环境,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望江县于1983年基本消灭内陆钉螺后,发现有两处内陆新螺点,均由堆放垸外芦苇造成。一处位于雷池江滩长江修防段垸内的一口水塘,1987年4月,发现钉螺,面积200m~2,活螺平均密度2只/0.11m~2,最高密度12只/0.11m~2。该水塘边长期堆放从雷池江外滩运来的防汛备用芦苇。外滩钉螺面积60万m~2,活螺框出现率50.11%,活螺平均密度3.21只/0.11m~2,最高密度61只0.11m~2。另一处为泊湖滩垸内一条水沟,1991年4月发现钉螺,面积2500m~2,活  相似文献   

16.
我县属山丘地区,青云乡夏村水库上渗水岩石壁有螺,石壁坡度在20~80度,钉螺孳生最高处11.3m.由于泉水常年不断,杂草丛生,缝隙甚多,20余年来虽经多次药物灭螺仍不彻底。1980年春查出有螺面积500m~2,钉螺平均密度为4.03只/0.11m~2.改用了综合性灭螺措施,效果较满意。 一、灭螺措施灭螺前先架梯割除荆棘杂草,集中待干后就地火烧。开沟排水,缩小渗水面积。用  相似文献   

17.
霞浦县1964年发现血吸虫病流行,是福建省最迟发现的山丘型重疫区。疫区分布在7个乡(镇),历史有螺面积1015.57hm^2。1986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1987~2000年螺情监测虽然每年发现残存钉螺,但面积小、密度低,孤立分散。而2003年之后有螺面积呈较大幅度回升。现将2003~2005年残存钉螺消长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市位于江汉平原西北,丘陵占73.7%。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0505250m~2,病人7457人。经过反复防治,1979年和1990年分别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以后的10年巩固工作中,累计发现残存钉螺113处、764915.6m~2。现将残存钉螺的消长情况作一分析。 1 分布类型 将钉螺孽生地分为5种类型,各类残存钉螺面积占历史有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河滩16.5%、沟渠9.0%、堰塘6.1%、荒地3.2%、水田1.1%。沟渠型与河滩型环境残存钉螺面积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9.
残存螺点查螺质量控制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假螺点查螺已有报道,在监测地区布放螺壳后查螺,以提高查螺质量。我们在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的山丘地区设置假螺点查螺,探讨用假螺点检出率作为调查残存螺点的质量控制指标。 材料与方法 一、螺壳:死钉螺壳口内侧标记褐色漆。 二、方法:在常规查螺前,根据当地钉螺分布的特点,在查螺环境的水线以上或地面上0.33m宽的范围内布放螺壳,田水缺、渗水田后壁等处适量  相似文献   

20.
1 赤壁江滩钉螺再现的调查 螺情 赤壁镇下江洲(滩)原有面积170.0万m~2,至1979年增加为236.8万m~2。历史钉螺面积103.4万m~2,到1979年降为40.0万m~2,在红(厂朝)一带(与嘉鱼县交界)。而东风二村江滩面积为26.8万m~2,离居民点约100余m,常为人群活动之地。1970年以来,由于坚持年年翻耕种植(麦、油菜等),15年来,江滩一直未发现钉螺。1985年,该村改种芦苇46.7万m~2,当年即发现钉螺,1987年以后,钉螺密度逐年上升。1990年调查,有螺面积26.8万m~2,活螺框出现率17.97%,活螺平均密度0.711只/0.11m~2,近2年,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055%及0.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