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院NICU新生儿血培养和痰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和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NICU2000至2006年6098份痰和血液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时间分为3个阶段:早期(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期(2005年1至12月)和后期(2006年1至12月).结果 (1)3个时期痰培养检出菌均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血培养检出菌以革兰阳性(G+)球菌为主,血培养和痰培养检出病原菌的构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3个时期血培养检出的G+球菌中均以葡萄球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逐渐减少,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逐渐增多,其他G+球菌的检出率变化不明显;(3)3个时期痰培养检出的G杆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肠杆菌为主.结论 近7年我院NICU血培养检出菌以G+球菌为主,痰培养检出菌以G-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的变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血培养检出菌种的构成比随年代推移会出现变化,地域不同其变化也不尽相同。现就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细菌耐药状况20年来的变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住院新生儿血培养结果的分析,了解近年新生儿败血症/菌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10年变迁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而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其病原菌种类与地理位置、年代变迁及发病年龄有密切关系。及时了解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对于指导临床用药 ,减少耐药性产生 ,降低病人费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手段越来越多 ,但血培养阳性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 ,败血症的报道较多 ,而大样本的报道较少。现收集我院1991~2000年间新生儿科收治的2863例血培养阳性病人 ,对其中2978株病原菌及常见检出菌耐药性的变迁情况作一分析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所有血培养标本均采…  相似文献   

5.
L型细菌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 型细菌又称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其形成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关。为探讨 L 型细菌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我们对 1995年 1月~1998年 12月儿科送检的 42 6例阳性标本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 儿科疑为菌血症住院患者 ,严格无菌采血接种高渗血培养基送细菌室培养 ,阳性标本 42 6例。二、培养基和抗生素纸片 液体高盐增菌培养基、L 型平板、M- H琼脂、血平板及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 ;抗生素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采集AL患儿血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或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6 400份AL患儿血标本培养阳性713例,阳性率为11.1%;在首次分离的655株菌株中,革兰阳性菌344株,占52.5%,以葡萄球菌为主,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株;革兰阴性菌278株,占42.5%,以黏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100%;真菌33株,占5.0%.结论 AL患儿血培养阳性菌以葡萄球菌、黏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菌株近十年的变迁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近十年来本院新生儿病区血培养菌株的变迁规律及其耐药情况。按阶段分为早期组(1992年-1994年)、中期组(1995年-1996年)和后期组(1999年-2000年)。3组分别获血培养菌株168、139和129株。用VITEK-AMS鉴定菌株种属,K-B法作抗生素耐药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表明:①3组均以G^ 菌为主且有增多趋势。G^ 菌中以葡萄球菌占绝对优势,表皮葡萄球菌显著增多。后期组中出现肠球菌。中、后期组中未见嗜血杆菌,而链球菌、沙门氏菌有减少趋势。②后期组中耐药菌株多见,MRSA为8/17例(47.1%)、MRSE19/37例(51.4%)、其它CNS耐甲氧西林株33/46例(71.7%)。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达99%和62%。G^-菌对氨苄青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率高,未发现产ESBLs株,但可见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 提示新生儿病区血培养多重耐药菌及条件致病菌常见,抗感染治疗应以药物监测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流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NICU近年院内感染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NICU住院的2 596例患儿,对1 474例疑合并有院内感染患儿分别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和粪便等进行培养.结果 414例患儿4 060份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622株,阳性率为15.32%(622/4060),平均院内感染率为15.95%(414/2596),其中2006年为10.18%(91/894)、2007年为18.64%(205/1100)和2008年上半年为19.60%(118/602).2006年前3位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和链球菌(并列第三);2007年为真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2008年上半年为真菌、克雷伯杆菌和葡萄球菌.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前3位,2006年为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嗜麦芽黄单胞菌;2007年为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链球菌;2008年上半年为克雷伯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耐药情况: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头孢唑啉和青霉素G的耐药性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条唑胺敏感性高;革兰阴性杆菌对头胞第二、三代抗生素耐药性高,但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廿类抗生素敏感.结论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病原菌谱不断改变,特别是真菌目前占居首位,但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不大.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及白细胞层涂片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85年住院新生儿败血症454例中的血培养143例阳性(31%)者作有关病原菌分析,与全国资料类同,仍以葡萄球菌占首位。虽一周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病菌中的多数占75%,但只占一周内败血症所有病原菌的21%。而本组一周内新生儿败血症仍以葡萄球菌最多占49%,故对抗生素选择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另介绍血白细胞层涂片方法及我们的评价,认为在某些基层单位及边远地区,如不具备作血培养条件,建议可考虑血白细胞层涂(?)检查,对早期诊断本症简而易行,可很快得到初步结果,指导临床医师早期选择有效抗生素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13年变迁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变化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为了解哈尔滨地区近十几年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的变化,以指导临床选药,对1999年2对200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与1988年12月至1991年12月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总计985例患儿中检出病原菌40种,1081株,两组分别为572例,606株和413例,47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检出构成比由原来28.9%上升到64%,并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分别由原来1.2%和0.8%上升到3.8%和2.9%;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则由31.2%和6.4%降至8.4%和1.3%;金葡菌对苯唑青霉素和红霉素,CNS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和苯唑青霉素的敏感度均显著下降(P<0.005);但对头孢唑林的敏感性13年来无改变。提示CNS成为当前哈尔滨地区新生儿最常见的致病菌,且其耐药性在增加;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检出明显增加;金葡菌和G^-村菌的感染明显减少(P<0.01),尤以>7天的新生儿组为著。  相似文献   

11.
上呼吸机新生儿的痰培养阳性53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掌握导致呼吸衰竭、上呼吸机治疗的重症原发感染性肺炎的病原特色及临床特征 ,另一方面也为了解近年来我院内经呼吸机感染的病原特点 ,以便在临床观察及治疗中得到新的启迪 ,本文对 1 996年 5月至 2 0 0 0年 4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住院的 ,上呼吸机治疗且经气管导管内痰培养为阳性的 53例病人进行了客观分析 ,现报道如下 :资料方法一、病例选择凡 1 996年 5月至 2 0 0 0年 4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上呼吸机治疗 ,且其痰培养标本取自呼吸机气管导管的病例。所用呼吸机是 1 0 0B或NEWPORT二、病例分类1 院外感…  相似文献   

12.
219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地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严重疾患,在新生儿感染疾患中发病率仅次于肺炎,占第二位。本文对92-94三年间的7O4例血培养中的219例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对新生地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一、方法与材料血液增菌液与血液比例为三0:I。细菌鉴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一B氏法,标准菌株作质控对照。二、结果与讨论本组病例血培养阳性率31·1%(219/7O4)。见附表。国内报告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本文试验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为28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变迁。方法:选取 2008 年入院新生儿病房机械通气时间≥48 h 的23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 8 年前进行比较。结果:2008年VAP发生比率为25.2%,低于8年前的36.1%(P<0.05)。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MV)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胃出血及使用血制品呈正相关(P<0.05)。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77%),排前 3 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鲍曼不动杆菌(13%);革兰阳性细菌占23%,以缓症链球菌(14%)为主。而8年前病原菌革兰阴性细菌排前3位分别是克雷伯杆菌属(23%),铜绿假单胞菌(17%),不动杆菌属(16%);革兰阳性细菌占22%,以缓症链球菌(11%)为主;白色念珠菌(1%)。结论: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是否有胃出血及是否使用血制品密切相关;致病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与 8 年前比较,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率增加,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减少。[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36-939]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儿科血液病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变迁,分析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导致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2008~2011年自儿科血液病房的2358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及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前三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表皮葡萄球菌8株。4年中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降低,而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升高。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69%和43%,但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69%和62%,但均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敏感。恶性肿瘤性疾病是血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OR=3.564, P<0.05)。结论:儿科血液病房儿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构成比不断变化,耐药率高。恶性肿瘤性疾病是血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院10年来2087例次阳性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G^+球菌1296株萄球菌、微球菌、大肠埃杀氏菌,占全部病原菌的80.8%。丁胺卡那霉素、金粘菌素、先锋霉素V抗菌谱广,耐药率稍低,可作为优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Chen YX  Chen J  Chen LN  Yao Y  Zhou W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55-955
2002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对55例临床怀疑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采用“BACTEC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进行快速血培养,其阳性率达73%。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48例婴儿肺炎的痰培养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对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肺炎儿进行痰培养 ,同时作药敏测定 ,获得 4 8例阳性结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4 8例肺炎儿均按卫生部制定的小儿肺炎诊断标准[1] 确诊。男 3 7例 ,女 11例 ,年龄 1~ 6个月 3 9例 ,6个月~ 1a 8例 ,1~ 3a 1例 ,病程 2d~ 2个月 ,伴腹泻者 8例 ,其中 4 0例门诊予抗生素治疗。实验室检查 :C反应蛋白>8mg/L 14例 ,白细胞 >1.0× 10 9/L 2 1例 ,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10例。二、方法 入院后即进行喉深部负压抽吸痰标本至无菌的痰液收集器中 ,进行细菌培养、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晚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NICU收治的223例血培养阳性L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逐年变迁特点。结果 223例新生儿中男116例、女107例,平均胎龄(31.9±1.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 584.1±620.9)g,发生LOS的中位年龄为19.0(13.0~27.0)d,早产儿203例、足月儿20例。共检出234株病原菌,以G-菌检出最多(128株,54.7%),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77株;G+菌69株(29.5%);真菌37株(15.8%)。不同年份之间G-菌、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菌和真菌均以2016年检出率最高,G+菌以2014年检出率最高。G+菌、G-菌及真菌组之间发病时间、剖宫产率、胎膜早破时间>18 h、抗生素暴露率及病死率差异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为防控早产儿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统一标准采集2005年9月-2009年3月间103例早产儿院内感染者的痰、尿液、皮肤分泌物和(或)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致病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检出病原菌165株,革兰阳性菌23株(13.9%),革兰阴性菌142株(86.1%).革兰阴性菌是早产儿肺部、泌尿系、血液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是早产儿皮肤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常见,其次为大肠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显著高于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占65.6%(42/64);大肠杆菌产EBSL+菌株占47.1%(8/17).产EBSL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显著高于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P<0.05).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产EBSL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比例较高,且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高,值得重视;早产儿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与普通病房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是否相似?NICU内曾使用或未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肺炎,其病原菌及其药敏是否相似?研究不同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是否影响痰培养结果及药敏?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诊断为新生儿肺炎且行痰培养检查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入住NICU的152例新生儿纳入NICU组,并按照是否予呼吸机辅助治疗分为上机组90例(其中根据通气方式将仅给予CPAP通气的16例作为无创通气组,给予气管插管采用PC模式或高频通气模式的74例作为有创通气组),未上机组62例;将同期在普通病房住院未上机治疗的7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即普通组.运用x2检验,首先比较NICU组与普通组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然后比较NICU组内上机组与未上机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最后进一步上机组内比较无创通气组与有创通气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1.痰培养病原菌比较:(1) NICU组及普通组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NICU组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组[NICU组92.6%(150/162例);普通组68.7%(44/64例)x2=28.846,P=0.000];30株多重耐药菌均来源于NICU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组[NICU组18.5%(30/162例);普通组0,x2=13.666,P=0.000].(2)NICU组内是否上机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机组91.6%(108/118例);未上机组95.5%(42/44例),x2=6.805,P=0.224].上机组及未上机组均有多重耐药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机组20.4% (24/118例):未上机组19.0%(8/44例)x2=0.095,P=0.826].(3) NICU内上机组不同通气方式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90.2%(92/102例);无创通气组100.0%(16/16例),x2=3.552,P=0.169].2.痰培养药敏结果:(1) NICU组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66.0%~100.0%),NICU组内有创通气组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环素敏感(敏感率100.0%).肺炎克雷伯菌亚种、阴沟肠杆菌对亚安培南西斯他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有一定敏感性(敏感率60.0% ~ 100.0%).(2)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由于来源不同,同一细菌对同一抗生素的敏感率存在如下特点:来源于NICU组的较普通组敏感率普遍降低;NICU组内来源于上机组的较未上机组敏感率普遍降低;上机组内来源于有创通气组的较无创通气组敏感率普遍降低.(3)普通组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有一定敏感率(敏感率均介于50.0% ~ 70.0%);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安培南西斯他丁、环丙沙星均较敏感(敏感率均>70.0%).结论 NICU住院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前5位是肺炎克雷伯菌亚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NICU上呼吸机治疗、有创通气的患儿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用常规头孢、青霉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疗效不佳,而碳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作为主要考虑使用的药物;若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首选多黏环素治疗.普通组新生儿肺炎治疗时优先选择含有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如果疗效不佳,则可考虑选择碳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