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芦延峰 《中外医疗》2014,33(1):75-75,77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9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糖尿病、贫血、术后切口暴露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措施,该组98例患者一期愈合率为,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腹部气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加速患者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调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伤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用红光照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选取100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ASA分级严重.结论 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和ASA分级严重.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巧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07-808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产科1948例腹部手术患者中脂肪液化28例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通过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是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我们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予以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杨卫华  李娜 《当代医学》2014,(31):76-77
目的了解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口县文桥中心卫生院收治的66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相对于非肥胖患者来说,肥胖患者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贫血和糖尿病导致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患者在围术期的管理,以此降低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涂爱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61-476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产科2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患者皮下脂肪含量过多、电刀的使用、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自身愈合能力下降等有关。结论针对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对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洁  李玉梅  王海霞 《当代医学》2010,16(28):78-7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汇总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并发切口脂肪液化33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措施及临床经验教训。结果 33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5例Ⅱ期缝合,无1例切口感染。愈合时间9~21d。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间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应针对其产生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见,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内科并发症的增多及高频电刀的普遍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了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医院病床的周转率.分析我院3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通辽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产科1948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53-153
目的研究有效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出现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人110例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10例,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之后,患者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患者全部痊愈后出院。本次研究表明和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相关的因素有产妇胎膜早破、剧烈运动、术后咳嗽、肌体愈合能力差、切口过长时间曝露在外、患者体质肥胖等。结论妇产科开展临床工作时,强化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早期预防工作,实行妇产科腹部切口早期干预,对保障切口安全快速愈合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03年1月-2010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5例予以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5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给予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切口的愈合,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历史病例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7例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预防措施,对其脂肪液化的具体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的切口愈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1)肥胖、妊娠期高血压、营养不良、糖尿病、使用高频电刀等是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原因;(2)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脂肪液化发生率,为以后的治疗和保健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措施,观察对比两组的切口愈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手术切口脂肪化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肥胖、妊娠期高血压、营养不良、糖尿病、使用高频电刀等因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治疗时间,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总结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院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收治的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 全部3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得到妥善的处理,患者均痊愈.结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妊娠水肿、贫血、是否使用电刀,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术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并早期处理,可以减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缩短切口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研究妇产科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妇产科收治的32例腹部手术切口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于腹部手术切口液化的病例进行支持性治疗,抗感染等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3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1个月后随访切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其中4例二期缝合,没有切口感染的发生,愈合时间5~15d。结论切口液化的原因可能与患者肥胖,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自身体质比较差,术后的咳嗽和胎膜早破等有关。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液化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针对性进行护理,有效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顺利愈合,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糖尿病史、切口类型和肥胖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4例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结论:重视引起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及时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利于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诊治措施。方法脂肪液化程度较轻的患者与脂肪液化程度较重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疗效。结果腹部切口渗出液较少患者进行处理后1,0~15 d切口愈合,且均未进行Ⅱ期缝合处理;对腹部切口出现大量渗出液,且腹部切口出现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一般进行治疗3~5 d后实施Ⅱ期缝合处理,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 d。所有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腹部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现象。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并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根据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对可能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庆雪 《当代医学》2009,15(28):63-6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降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回顾我院妇产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原因.寻找对策。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肥胖、糖尿病、术中使用电刀、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缝合过紧等因素有关,采取综合处理后全部愈合。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对策是预防为主,有相关因素者术中放置引流;一旦发生综合治疗,预防感染,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对脂肪液化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出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找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具体原因,肥胖、妊娠水肿、营养不良、贫血、切口暴漏时间过长等均为造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找出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以上原因的出现,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切口治疗后,妥善处理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全部痊愈。结论: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及时治疗,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引起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