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足63例(DF组),非糖尿病足100例(NDF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纤维蛋白原(FI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水平以及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IB、SBP、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长期控制血糖及调节血压、血脂、FIB的失衡,积极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497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组56例、非糖尿病足组441例)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人性别、年龄、病程、体重、血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组和非糖尿病足组相比,年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B)、高血压病史、周围神经病变史、外周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严励  蔡梦茵  陈黎红  傅祖植  程桦 《广东医学》2003,24(10):1040-1041
目的 探讨我省的糖尿病足发病情况及特点、代谢异常及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足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合并及无合并糖尿病足患者共500例中,对与糖尿病足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共36例,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外周血管病变、早期肾病、性别(男)、临床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血肌酐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湿性坏疽占绝大多数。结论 年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力障碍是糖尿病足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非心血管并发症组、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尿酸,对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并发症组、2型糖尿病非心血管并发症组血尿酸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非心血管并发症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和尿酸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呈独立正相关影响。结论:尿酸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罗琳 《四川医学》2010,31(6):759-760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防治糖尿病足,预防截肢。方法测定34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足80例非糖尿病足260例,分析其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与非糖尿病足组比较,糖尿病足组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HbA1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重度PAD(下肢动脉病变)、吸烟、FIB、收缩压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PAD、吸烟、收缩压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FIB(纤维蛋白原)是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重度PAD、吸烟、收缩压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FIB。  相似文献   

6.
张春光 《大家健康》2015,(2):105-106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糖尿病足和非糖尿病足各50例。将糖尿病足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非糖尿病足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压和血糖的长期控制,并严格控制和治疗慢性并发症,对糖尿病病足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孟柳 《新疆医学》2014,(3):27-30
目的:探讨我院糖尿病(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DF)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我院内分泌科及骨科患者的糖尿病足(DF)总出院人数56人,男性为40人,女性为16人,平均年龄(67.6±10.2)岁;同期入院非DF的DM患者90例,男性5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2.6±8.9)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纤维蛋白原(FI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PA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足(DF)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IB、PAD、和DPN、DN、低蛋白血症是2型糖尿病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格长期控制血糖及调节血压、血脂、FIB的失衡,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态,积极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根据是否出现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41例)和非糖尿病足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情况以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足的独立因素分别为年龄(OR=1.124,P=0.003)、糖尿病肾病(OR=9.352,P=0.000)、hs-CRP(OR=1.879,P=0.000)以及HbA1c(OR=1.378,P=0.000).结论 年龄、糖尿病肾病、hs-CRP以及HbA1c均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济宁市2型糖尿病住院及门诊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济宁市三所医院的住院及门诊糖尿病患者330例,对患者慢性并发症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建立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的数学模型。结果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脑血管病变24.85%、心血管病变23.71%、下肢血管病变3.97%、眼病变30.51%、肾脏病变12.43%、神经病变58.75%,总患病率为72.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①年龄、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血压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24 h尿白蛋白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舒张压为大血管并发症独立保护因素;②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24 h尿白蛋白、收缩压、性别为糖尿病眼病独立危险因素;③糖尿病病程、年龄、血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为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腰股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肾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高,腰股比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必须严格控制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南昌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足(DF)发生率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DF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选取其中376例诊断为T2DM的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DF组)和非糖尿病足组(NDF组),搜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SBP、DBP、2hPG、HbA1c、LDL、FIB、SCr、BUN、总蛋白、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ABI、TcPO2、VPT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FPG、HDL、TC、TG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lc、FIB、白蛋白、ABI、TcPO2等是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糖尿病宣教,做好足部护理,长期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的失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局部供血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同时积极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照组(CON)187例,2型糖尿病组(T2DM)28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T2DM+PAD)177例,比较各组间临床一般资料,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的年龄、收缩压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独立显著相关(年龄OR=1.076,95%C I=1.028~1.127,P=0.002;收缩压OR=1.028,95%C I=1.002~1.054,P=0.033)。结论高龄、收缩压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血管外科住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19例,其中男性223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68岁以上。根据既往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分为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n=50)、糖尿病组(DM组,n=48)、高血压组(HNT组,n=8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HNT组,n=141),均初步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磁共振动脉成像(MRA),其中248例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分析比较4组患者一般情况、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及各组下肢动脉闭塞的特点,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DM-HNT组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血管及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其他3组相比,DM-HNT组TG、TC及LDL-c高(P<0.05)而HDL-c低(P<0.05);DM-HNT组糖尿病病程明显较DM组长(P<0.05);②DM-HNT组髂、股、小腿动脉段闭塞率分别为41.4%、72.7%、75.6%,高于HNT组(27.2%、41.3%、28.3%,P<0.05)及对照组(19.7%、27.9%、16.4%,P<0.01)。DM-HNT组髂、股动脉段闭塞率高于DM组(P<0.05),但小腿动脉段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TC、LDL、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以小腿动脉闭塞为主,而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后发生髂动脉段及股动脉段闭塞率亦高,这可能与血压、血脂、糖尿病病程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HT)患者大血管病变的若干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将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大血管病变(MA)的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程、年龄、微血管病变(MI)、高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锻炼运动、体重指数(BHl)、空腹血糖(FPG)、腰围、甘油三酯(TG)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T、SBP、FPG、TG、吸烟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病、收缩压、FPG、TG、吸烟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戒烟对糖尿病人预防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可能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分别测定29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A组)及25例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B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Ps-CRP)。采用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及Hs-CRP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关系;计数资料用校正的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结果①2型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性别没有关系;②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③收缩压升高及Hs-CRP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升高及炎症反应可加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研究背景哪些因素在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主要作用,尚无相关研究。方法搜集27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非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和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组(观察组),采用χ2检验对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高胆固醇、高尿酸、高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高纤维蛋白原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是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纤维蛋白原在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中所占比例较高,是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何若雯  向薇 《吉林医学》2013,34(24):4918-4919
目的:分析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根据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分为1号研究组(血)和2号研究组(非),选择正常健康对象50例,对比三组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监测指标,并分析相关性。结果:与2号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血管病变组的两项监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监测指标水平均呈现异常升高现象。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均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升高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并发症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减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相对完整的3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首先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亚甲减组及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然后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及对照组,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亚临床甲减组患者踝肱指数明显降低,冠心病、糖尿病足发病率则明显升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4,95%CI=1.102~1.473,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必要进行甲状腺功能定期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亚临床甲减。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文明  廖志红  胡国亮  姚斌  翁建平 《广东医学》2003,24(10):1036-103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临床观察指标,筛选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收缩压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相关;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收缩压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型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动脉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118例内分泌科门诊、住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以腰围/身高比值(WHtR)=0.5为界分为腹型肥胖组(AO组,WHtR≥0.5)64例,非腹型肥胖组(NAO组WHtR<0.5)54例,分别分析WHt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踝臂指数(ABI)的关系。结果: AO组较NAO组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及CIMT均增高(P<0.05~P<0.01),而ABI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HtR是CIMT和ABI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O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外周动脉病变的危险分别是NAO组的3.48倍(95%CI=1.389~9.941,P<0.01)和2.27倍(95%CI=1.061~3.132,P<0.01)。结论: 与NAO组相比,AO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外周动脉病变的风险显著增高,腹型肥胖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初诊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02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对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计算其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初诊糖尿病的患者中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37.3%.(2)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较高,控制血压、血糖可能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