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舞龙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湖南吉首大学体育学院20名体育教育专业男大学生被随机、均分为舞龙运动组(舞龙组,10例,接受舞龙训练16周),对照组(10例,进行日常活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运动前后测试心脏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训练1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舞龙组心率[(66.00±3.39)次/min比(60.50±6.02)次/min]明显减慢,左室舒张早期峰值充盈速度E[(82.4±10.17)cm/s比(93.01±10.89)cm/s],E/A(左室舒张晚期峰值充盈速度)比值[(1.89±0.24)比(2.29±0.47)]、每搏输出量[(65.5±10.61)ml比(75.59±13.35)ml]、每搏量指数[(36.19±6.15)ml/m2比(40.43±8.35)ml/m2]、心指数[(2.39±0.47)L.min-1.m-2比(2.46±0.65)L.min-1.m-2]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舞龙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饮食控制的无全身疾病的老年肥胖女性左心功能的效果. 方法入选100例无全身疾病肥胖老年女性,随机分为饮食控制组47例(3例退出)和非饮食控制组50例.另选健康正常体质量老年女性40例为对照组.饮食控制6个月(饮食给予相当于自身基础代谢率70%的低卡路里食物).以TDI技术测量其在二尖瓣瓣环6个取样点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晚期峰值运动速度(Sm、Em和Am)及Em和Am比值(Era/Am),并计算各指标平均值(MSm、MEm、MAm和MEm/Am). 结果 6个月后饮食控制组较非饮食控制组体质指数(BMI)下降[两组分别为(28.4±1.7)kg/m~2、(30.7±1.4)kg/m~2,P<0.05].收缩压和心率降低.饮食控制前后3组二尖瓣瓣环各取样点Sm、Em、Am和Em/Am及Mm、MEm、MAmt MEm/Am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6个月后饮食控制组较非饮食控制组增加,MSm分别为(8.3±1.5)cm/s与(7.4±1.4)cm/s(P<0.05);饮食控制组基线自身比较,MSm(7.5±1.5)cm/s降低(P<0.05). 结论饮食控制有助于无全身疾病肥胖老年女性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TDI技术是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功能早期评价的理想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30 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93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程度、范围及Gensini积分分组 ,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分数、舒张早期充盈峰及舒张晚期充盈峰的最大峰值速度 ,并计算E/A比值。结果 冠状动脉轻度、中度病变、单支病变及Gensini积分小于 2 0分时 ,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不明显 (P >0 .0 5 ) ,舒张功能出现减退 (P <0 .0 5或P<0 .0 1)。收缩功能减退与受累血管数量、病变程度重及Gensini积分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常先于收缩功能减退 ,舒张功能的异常是冠心病心功能受累早期改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心肌组织多普勒技术结合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及其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对右心室长轴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8例,分为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8例(Ⅰ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右心室心肌梗死10例(Ⅱ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Ⅲ组)。在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图像指引下,应用M型超声记录右心房室环右心室游离壁及中心纤维支架处运动曲线,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运动幅度(SD,DED,DAD)及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平均运动速度(SMV,DEMV,DAMV),计算DED/DAD比值。心肌组织多普勒记录该处运动速度曲线,测量上述各期最大运动速度(Sm、Em、Am)及Em/Am比值。结果与Ⅲ组比较,Ⅰ组和Ⅱ组右心房室环右心室游离壁处SD、DED、DED/DAD、SMV、DEMV、Sm及Em均明显下降。DAD、DAMV、Am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无论是否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均可影响右心室长轴功能,导致右心室整体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合并右心室扩张对心脏结构、收缩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预后.方法98例IDCM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尖四腔心切面各腔室面积及各腔室左右径,二、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频谱,计算左、右心室射血分数及肺动脉收缩压.以舒张末期右心室面积/左心室面积(RVAd/LVAd)的比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左心室扩张组(RVAd/LVAd≤0.5,L组,n=52);IDCM合并右心室扩张组(RVAd/LVAd >0.5,D组,n=46).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比较两组心源性病死率.结果与L组比较,D组右心房面积、右心房左右径、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右心室左右径、三尖瓣反流面积、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P<0.001);D组舒张末期左心室面积、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左右径、右心室射血分数减少(P<0.05~0.001).两组左心房面积、左心房左右径、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无显著差异.L组心源性病死率为5.8%,D组为19.6%,D组心源性病死率较L组增加(P<0.05).结论IDCM合并右心室扩张患者右心房扩张,三尖瓣反流加重,左心室相对缩小,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期规律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81名60~75岁老年人,其中对照组38人, 太极拳锻炼组43人,2组均排除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严重疾病,测定各组的心脏超声指标并对各组之间的超声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男性太极拳锻炼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LVDdI)、每搏量(SV)显著增高(P<0.01),左室前后径向心缩短率(LVFS)、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A)、射血分数(EF)明显增高(P<0.05),心率(HR)显著降低(P<0.01);女性太极拳锻炼组与对照组比较,LVDdI、LVFS、EF、SV有显著增高(P<0.01),E/A明显增高(P<0.05),HR明显降低(P<0.05). 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对于延缓心脏机能老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脏结构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及非微量白蛋白尿组在临床特征及心脏结构诸指标方面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停服抗高血压药物2周后,检测其晨尿白蛋白浓度(Alb)及肌酐(Cr)水平,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42%的患者存在微量白蛋白尿(MAU)(2.5<Alb/Cr<25),微量白蛋白尿组(MA)患者及非微量白蛋白尿组(NA)患者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年龄、高血压病程、及血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MA组的IVS、PWT、LVDd、LVW及LVMI皆显著高于NA组(P<0.05~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早期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综合射血等容期指数[Tei,(二尖瓣关闭~开放时间-主动脉射血时间/主动脉射血时间)]评价尿毒症心肌损害程度的价值。方法:85例尿毒症患者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2D)心肌回声强度等指标分为心肌损害逐渐加重之Ⅰ、Ⅱ、Ⅲ组(n=30,32,23),分别进行2D各项参数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搏指数(SI)测定,并利用脉冲多普勒(PWD)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E/A比值,同时利用TDI技术检测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获取TDI-Tei,并与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组间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Ⅱ、Ⅲ组的LVEF[(65.30±7.42)%∶(54.01±10.63)%、(47.35±10.67)%],FS[(32.86±6.31)%∶(26.78±6.03)%、(23.29±6.08)%]显著下降(P0.01),SI[(41.75±8.61)ml/m2∶(50.73±10.86)ml/m2、(52.09±9.53)ml/m2]显著升高(P0.01),Ⅰ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3组TDI-Tei均显著升高,且Ⅰ、Ⅱ、Ⅲ组的水平依次显著升高[(0.36±0.13)、(0.57±0.29)、(0.74±0.36)、(0.87±0.26)]P0.01。结论:TDI-Tei是较传统超声心动图指标更为敏感的,评价尿毒症心功能损害程度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9.
Wu D  Xue J  Zhou YQ  Zhang WJ  Qu Z  Hu D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1):983-988
目的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典型基础疾病,通过彩色M型多普勒检测HCM患者左室前向血流速度(flow propagation velocity,FPV),并结合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FPV定最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优越性和重要临床意义.方法 对43例HCM患者均进行包括FPV检测在内的心脏超声检查,并选取22例无明确心脏疾患病史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均需经过1年以上时间的随访,比较心脏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FPV的关联性.结果 新发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及因此入院者为21%,新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因此入院者为16%,心功能不全入院者为26%;其他事件为14%.FPV与左室流入血流舒张早期流速的比值如果定量在0.40左右,可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程度和预后.结论 HCM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舒张功能指标FPV与左室流入血流舒张早期流速比值的特异性及量化指标对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整体和局部收缩、舒张活动。方法测量2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和20名健康人于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获得的左心室6个室壁(后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同一心动周期各时相时间(ICT、IRT、ET等)以及长轴方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结果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ICT、IR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ET缩短(P<0.05);SMPI、DMPI、MP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同一室壁运动虽然存在一定梯度,但VS、VE明显减低。结论LBBB时,左心室内电机械活动不同步,收缩协同失调,引起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正常中国人的心脏结构及左心室功能.方法 对15 692名正常中国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心脏结构、瓣口血流速度及心脏功能.5岁以上受试者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为17组,0~5岁受试者分为3组: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和小儿组(4~5岁).按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按心脏结构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6类:<1岁、1~3岁、4~5岁、6~10岁、11~20岁、≥21岁.在11~20岁,≥21岁年龄段,女性测量值均小于男性(P<0.05).按血流频谱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4类:≤30岁、31~50岁、51~80岁、≥81岁.心脏各瓣口血流速度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左心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6类:<1岁、1~3岁、4~5岁、6~10岁、11~15岁、≥16岁.在11~15岁、≥16岁年龄段,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按左心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类:≤15岁、16~30岁、31~50岁、51~80岁、≥81岁.左心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心脏发育分为6个阶段,21岁以后心脏结构固定.左心室收缩功能在16岁以后呈稳定状态.左心室舒张功能随年龄增长呈生理性减低.  相似文献   

12.
心脏结构和功能随增龄变化的超声心动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增龄性改变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对306例高校健康教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年龄30-85岁,男165人,女141人。结果 在男女两性,二尖瓣频谱E峰与A峰比值(E/A)、三尖瓣频谱E峰与A峰比值(E/Ar)、主动脉运动幅度(Aao)、室间隔与主动脉根部的夹角(θ)随增龄显著下降(P<0.001),等容舒张时间(IVRT)随增龄显著延长(P<0.001),左房前后径(LAD)随增龄显著增大(男P<0.001,女P<0.01),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及升主动脉径(AOD)在女性随增龄也显著增加(P<0.05),在男性随龄变化不显著。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是E/A、E/Ar、IVRT的独立影响因素;BMI对AOD、LVPWTd及LAD的影响大于年龄,BMI大者E/A减低,IVRT、AOD、LVPWTd及LAD趋于增加。结论 伴随增龄,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室间隔形态呈乙状改变,Aao减低,左房、主动脉径增大,左室后壁趋于增厚。女性随增龄室壁厚度的增加较男性显著,肥胖可加速伴随增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CDTI)技术探讨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右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方法:HCM患者35例(HCM组),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CDTI测量左、右心室腔大小,室壁厚度,心室流出道等指标,于心尖四腔切面记录舒张期血流频谱,测量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右室射血时间(RVET)及Tei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M患者右室前壁厚度[(4.56±0.70)mm比(5.43±0.87)mm]、室间隔厚度[(8.66±2.51)mm比(20.53±3.37)mm]、左室后壁厚度[(9.10±2.24)mm比(13.06±1.68)mm]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右室Tei指数[(0.39±0.61)比(0.80±0.38)]显著升高(P<0.01),右室流出道、右室舒张末期内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右心室解剖结构与功能均受影响;右室Tei指数可以反映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测定Wistar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探讨其增龄性改变的规律.方法 选用1、2、5、12、20月龄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60只(每组12只),各组大鼠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结构与功能参数,最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称质量.结果 随增龄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均增加(P<0.05),超声评估左心室质量与解剖称左心室质量结果呈正相关(r=0.78,P<0.01),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容舒张时间随增龄延长(P<0.01);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Ea)自2月龄后开始随增龄逐渐下降,舒张晚期峰值(Aa)呈上升趋势,Ea/Aa在1、2、5月龄组>1,12、20月龄组<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龄是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频超声能够评价大鼠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老龄大鼠心房、心室内径均增加,左心室壁增厚,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而舒张功能已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永久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方法 1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置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分别将起搏模式程控为心房抑制型按需起搏(AAI)、房室按需型起搏(DDD)、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VVI),每种起搏模式稳定5 min后,在RT-3DE下取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4.2脱机分析软件,获得左心室整体与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和比较左心室16、12、6节段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心室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即Tmsv16-s、Tmsv12-s、Tmsv6-s、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充盈率、左心室17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节段射血分数.结果 心室同步性指标容积-时间曲线和Tmsv16-s、Tmsv12-s、Tmsv6-s、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在AAI模式明显优于DDD、VVI模式(P<0.05),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充盈率在AAI模式下显著高于DDD和VVI模式(P<0.05);DDD和VVI模式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D与VVI模式时左心室前间隔、下壁和后壁基底段、心尖段节段射血分数较AAI模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RT-3DE可客观准确地评价永久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心脏机械活动的同步性,了解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后左心室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即刻变化。方法选择拟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患者9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在右室心尖部、右室低位室间隔、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和间隔部按随机的顺序行房室顺序起搏,采集彩色编码的组织多普勒图像进行下线分析。计算整体收缩振幅(global systolic contraction amplitude,GSCA)和16节段峰值收缩速度和位移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与Tdis-SD。结果右室流出道游离壁或间隔部起搏的GSCA显著高于右室心尖部或低位间隔起搏时,但低于基础状态(P〈0.05)。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节段收缩位移比较显示,右室心尖部起搏时左室侧壁、后壁和下壁的平均位移显著降低(P〈0.05),余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心尖部或低位室间隔起搏时,组织位移曲线由正常时的单峰变为双峰或三峰,且舒张末期出现负相位移,组织速度曲线出现等容收缩峰增高。Tdis-SD和Ts-SD在右室各部位起搏时均较基础状态时显著降低(P〈0.01),但各部位起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室起搏即刻导致左心室内收缩非同步现象和左心收缩功能的下降。右室流出道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和低位室间隔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自发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心肌胶原含量和舒张功能的参数,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并揭示它们的增龄性改变。方法雄性SHR共30只(8、14周和20周各8只,32周6只),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处死后取左心室心肌,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结果 TDI显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a)随增龄减低(P0.05),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与晚期速度比值(Ea/Aa)32周比8周时减低(P0.01),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TVRT)随增龄延长(P0.05),Tei指数随增龄增加(P0.05)。心肌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随增龄均增加(均为P0.05)。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与TDI指标Ea、Ea/Aa均早负相关(r=-0.713~-0.431,P0.001~0.05),与IVRT均呈正相关(r=0.427~0.721,P0.001~0.01),与Tei指数均呈正相关(r=0.413~0.576,P0.001~0.01)。结论 SHR左心室心肌胶原含量呈增龄性增加,舒张功能呈增龄性降低,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机械活动延迟与右室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5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QTVI)取心尖四腔切面分别测量右室三尖瓣环、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达峰时间,二者差值为右室机械收缩延迟时间(RV—IVSd);常规二维超声同一切面测量右室舒张末期面积、收缩末期面积,计算出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a%)。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RV-IVSd明显延迟(P〈0.05),且肺动脉压力越高,延迟越明显;(2)轻度组RVa%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组RVa%低于对照组(P〈0.05);(3)肺动脉高压各组RV—IVSd与RVa%相关性均良好(r=-0.79;r=-0.66;r=-0.80)。结论RV—IVS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右心收缩功能,为超声评估右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