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同时使用胸腺肽α1和拉米夫定6个月,随后单用拉米夫定6个月;对照组30例,仅给予拉米夫定12个月。动态观查患者血清HBV DNA和肝功能变化及YMDD变异。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2个月治疗,治疗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胸腺肽α1,均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联合用药有改善肝功,且有提高HBV DNA阴转率及减少YMDD变异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拉米夫定组单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组单给予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为86%,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48%,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联合组仅出现1例YMDD变异(2%),而拉米夫定组出现8例YMDD变异(16%)。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组,并且能减少病毒YMDD变异,防止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3.
朱少明  龚婷婷  吴锋  朱彪 《浙江医学》2013,35(7):513-515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酪氨酸(Y)、蛋氨酸(M)、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9例经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YMDD变异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和PCR产物测序等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HBV基因型、HBV DNA水平、HBeAg状态、ALT水平等指标.结果在169例患者中,基因型B共76例(44.97%),基因型C共93例(55.03%).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46例(27.22%)患者发生YMDD变异,其中,基因型B变异27例(35.53%),基因型C变异19例(20.4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YMDD变异组患者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YMDD未变异组[(7.26±0.58 vs6.44±0.65)log拷贝/ml,P<0.05].HBeAg阳性患者YMDD变异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38.10%vs20.75%,P<0.05).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在治疗前ALT水平上无明显差异[(136.09±28.21 vs 124.15±26.52)U/L,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与HBV基因型、HBV DNA水平、HBeAg状态等密切相关.拉米夫定治疗前,检测HBV基因型、HBV DNA水平,HBeAg状态等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肝患者129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3例,先给予α-2b干扰素(5万U/次,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52w后停药,接着给予拉米夫定100m g/d口服,1次/d,连用52w后停药,联合用药疗程共104w.对照组66例,仅用拉米夫定,用法、剂量、疗程同实验组.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ALT恢复正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 B V-D NA转阴率(50.8%)明显低于对照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实验组Y M DD变异发生率(12.7%)明显低于对照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α-2b干扰素长疗程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并可降低YMDD变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分为苦参素组、拉米夫定组和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20例。苦参素组口服苦参素胶囊,拉米夫定组口服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口服苦参素胶囊和拉米夫定,疗程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血清HBeAg、抗-HBe、HBV DNA和基因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HBeAg、抗-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优于苦参素组和拉米夫定组,YMDD变异率较苦参组和拉米夫定组低,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指标苦参组和拉米夫定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单用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YMDD变异乙型肝炎患者87例,分A组45例(阿德福韦酯10mg 1次/d;拉米夫定100 mg 1次/d连续72周),B组42例(单用阿德福韦酯,方法剂量同A组);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HBeAg/HBeAb和肝功能变化。结果A组HBV DNA阴转率在12、24、48、72周时分别为35.0%、42.5%、70.0%、77.5%;B组分别为33.3%、46.2%、66.7%、51.3%,但两组之间比较在7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Ag阴转率在72周时明显高于B组(P<0.05);比较两组ALT复常率在12周时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单独或联合拉米夫定,对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均有治疗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黄彬  陈茶  徐磊  陈怡丽 《广东医学》2007,28(1):140-14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ELISA和连续监测法检测65例仅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0个月)、治疗中(6,12个月)YMDD变异的情况、HBV DNA定量水平、两对半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结果 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拉米夫定治疗前未检出YMDD变异,治疗6个月时检出YMDD变异5例(7.7%),12个月时12例(18.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率升高(P<0.05).拉米夫定治疗6,12个月后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和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6个月和12个月的HBV DNA定量水平和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治疗时期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的ALT,HBV 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5例在治疗6个月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其HBV DNA定量水平比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6个月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ALT水平比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6个月时相比升高(P<0.05).治疗12个月时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的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3.5%和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YMDD变异的发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YMDD变异的发生对拉米夫定在肝脏炎症活动的改善和HBV复制的抑制方面无显著影响,患者仍呈现HBV DNA的持续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疗肝3号对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疗肝3号;对照组40例为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8个月,每3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YMDD变异株、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出现2例(5.00%)变异,对照组5例(12.50%),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18个月时,治疗组出现4例(10.00%)变异,对照组12例(3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在HBV-DNA阴转、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eAg阴转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外周血CD4+亚群水平上调,CD4+/CD8+比值趋于正常,停药6个月后仍持续保持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疗肝3号有调节CHB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作用,可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丁宁玲  朱翔  王勇平 《吉林医学》2010,(30):5272-527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联合组予拉米夫定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拉米夫定组单予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组单予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为86%,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48%,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联合组仅出现1例YMDD变异(2%),而拉米夫定组出现8例YMDD变异(16%)。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应用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组,并且能减少病毒YMDD变异,防止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及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病人的1年疗效、乙肝病毒YMDD变异率、变异与治疗前HBV-DNA、ALT水平的联系。方法治疗组按入选标准随机选择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并随访1年,并于治疗开始后3、6、9、12个月检测肝功能、HBV-M、HBV-DNA、YMDD变异。对照组随机选择36例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DNA阳性、ALT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YMDD变异株。结果①拉米夫定治疗一年,HBV-DNA转阴率71.88%(23/32),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8.52%(5/27),ALT复常率62.5%(20/32);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ALT水平分别为132.59±66.07、49.78±27.94,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治疗组在治疗前未发现YMDD变异,治疗6个月发现2例YMDD变异,变异率6.25%,治疗12个月发现5例YMDD变异,变异率15.63%;对照组36例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检测出2例YVDD变异株与野生株共存。③治疗前ALT<3×ULN组及≥3×ULN组YMDD变异率分别为11.76%、20.0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45);治疗前HBV-DNA<106copies/mL组及≥106copies/mL组YMDD变异率分别为5.88%、26.67%,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治疗前HBV-DNA水平及ALT水平不足以预见YMDD变异的发生;乙肝病毒YMDD变异株存在于未使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建议在抗病毒治疗前对YMDD变异进行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胸腺肽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以干扰素、胸腺肽和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以干扰素和胸腺肽治疗,分别观察2组在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恢复与乙肝标志物转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肝功能恢复上与对照组比较,3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肝标志物上,3个月HBV-DNA转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HbeAg转阴、抗-HBe转阴和HBV-DNA转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扰素联合胸腺肽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长期疗效优于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邹桂舟  郜玉峰  叶珺 《安徽医学》2012,33(2):150-152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全程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对照组:拉米夫定100 mg/d和阿德福韦酯10 mg/d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96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48周,96周时肝功能ALT、AS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对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联合拉米夫定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53例YMDD变异的CHB患者按其意愿分为2组:加用组(n=38)在继续口服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ADV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联合组(n=15)停用拉米夫定,换用ADV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2组观察1年,在治疗4、8、12、24、36、48周时检测ALT、乙肝五项、HBVDNA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ALT水平逐渐降低,仅在8周时2组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DNA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扰素联合组HBeAg和HBsAg阴转率均要高于加用组(P<0.05)。加用组有2例患者出现ADV耐药。结论加用ADV、ADV与干扰素联合治疗YMDD变异的CHB患者,均能对其病毒和病情起控制作用,但后者显示有更高的HBeAg和HBs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绣花针乙肝散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从肝病门诊纳入9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采用中药煎剂绣花针乙肝散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连续观察12个月。2组患者均进行肝功能、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YMDD变异情况的检测。结果2组病例在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明显好转,但治疗后,试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相比,绣花针乙肝散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显著降低HBV-DNA阳性率和YMDD变异率。结论绣花针乙肝散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且能显著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HBV-YMDD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可统计的10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组40例,涅热中阻组20例,肝肾阴虚组20例,瘀血阻络组20例。分别检测肝功能、乙肝三系定量、HBV-DNA定量、YMDD变异。比较6、12、18个月时各组的ALT、AST、TBlL,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YMDD变异率。[结果]各组HBV-YMDD变异发生率6个月时无差异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8个月时,瘀血阻络组最高,肝肾阴虚组次之,肝郁脾虚组和湿热中阻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HBV-YMDD变异发生率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及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结果YMDD变异的检出率为53.85%,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YIDD17例,YVDD7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4例。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发生YV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VDD变异后的HBVDNA水平与YIDD变异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MDD变异组治疗前的ALT基础水平高于YMDD野生组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前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在变异组和野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ALT基础水平高可能是YMDD变异的一个易发因素。密切监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及ALT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YMDD是否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a-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46例CHB患者分治疗组23例,a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23例,单用拉米夫定,观察5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ALT复常及HBV-DNA转阴方面疗效相近,但HBeAg 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联合治疗没有发生YMDD变异.结论 a-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提高疗效,减少YMDD变异,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对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12周,然后停用拉米夫定,用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36周,对照组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HBV-DNA阴转事,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组在前,对照组在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和33.3%;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7%和1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6.7%和6.7%,ALT复常率分别为60.0%和23.3%.以上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事分别为13.3%(4/30)和10.0%(3/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而出现YMDD变异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与治疗期间血清IL-12和IL-4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治疗1年时发生YMDD变异和未发生YMDD变异各选择40例,测定拉米夫定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IL-12、IL-4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无YMDD变异组患者中,血清IL-12和IL-4水平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IL-12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在YMDD变异组患者中,血清IL-12和IL-4水平仅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L-12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均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和治疗前比较IL-12和IL-4水平无变化(P>0.05);YMDD变异组治疗后3个月和无变异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相比,其变化幅度小(P<0.05).结论 发生YMDD变异与治疗期间IL-12和IL-4水平变化有关,治疗期间其水平变化小而短暂者有更大的机会发生YMDD变异,动态检测血清IL-12和IL-4水平可以作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发生YMDD变异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国梅  吴桂兰  王玉琴 《中外医疗》2010,29(27):102-102
目的观察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阿德福韦酯组: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3个月后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拉米夫定组: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疗程1年以上。2组在保肝基础治疗上无差异。结果治疗12个月时结果显示,阿德福韦酯组肝功能ALT、AST改善优于拉米夫定组(t分别为2.98、5.63,P〈0.01),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χ2=21.98,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组对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较拉米夫定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