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护士工作绩效水平,分析影响男护士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院护士工作绩效评估量表,于2017年9月-2018年4月对广州市15家医院1 200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从任务绩效、情景绩效和反生产绩效三个维度来看,男护士护理绩效得分在任务绩效维度和情景绩效维度得分均较女护士低,男护士护理绩效总分和情景绩效总分均低于女护士,但反生产绩效维度得分高于女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经济收入、职称、婚姻状况、科室、身份编制这5个变量,这5个变量可解释护理绩效总变异的31.2%。结论:男护士工作绩效总体低于女护士,主要影响男护士绩效的因素有男护士的科室分布、经济收入、职称、婚姻状况、身份编制5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 )对96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职业任务得分护士组为146.06±15.83,对照组为127.04±1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紧张源为责任感、任务过重和任务不适应.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护士组为26.25±7.14,对照组为21.06±6.60,差异有显著性(P<0.01 ).女护士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为27.31±6.35,男护士为22.04±6.39,差异有显著性(P<0.05 );职业任务总分男护士为155.31±15.24 ,女护士为142.73±15.82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96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职业任务得分护士组为146.06±15.83,对照组为127.04±1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紧张源为责任感、任务过重和任务不适应。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护士组为26.25±7.14,对照组为21.06±6.60,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护士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为27.31±6.35,男护士为22.04±6.39,差异有显著性(P〈0.05);职业任务总分男护士为155.31±15.24,女护士为142.73±15.8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  相似文献   

4.
江妙珍 《黑龙江医学》2012,36(7):552-553
目的探讨男女护士小组排班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护士职称、学历、年资、工作能力和各层次岗位工作内容要求,将护理队伍分为男女护士混档小组、女护士搭档小组各4组,进行前后夜的轮班,比较2种护士搭档小组发生护理缺陷与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 2010-09~2011-09间,统计的92个夜班班次中,男女护士搭档小组值班期间病人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女护士搭档小组。结论通过男女护士搭档的形式充分发挥了男女护士各自的优点,得到了良好的互补,提高了ICU整体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了解男护士对自身职业认同感的状况,分析影响男护士对自身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以《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为基础自行设计调查表,并分别对我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5名男护士和25名女护士进行有关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结果:男护士对今后护理工作的定向及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明显低于女护士,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护士对自身所从事的护理工作不认可,对护理职业所处的环境不满意。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男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注意改善护理职业环境,从而提高男护士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符林秋  高星  楼冬洁 《海南医学》2012,23(17):129-130
目的 了解海南省男护士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探讨男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职业发展特征.方法 对海南省7所综合性医院的78名男护士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男护士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7个维度得分均值为2.916分,属于中等水平;在护理工作压力方面得分3.978分,在工作环境方面得分为3.427分,远远高出平均分2.916分.调查还发现护士比护师更安心于工作,专业态度更积极,工作压力相对较轻,人际关系较好,离职意愿较弱,而中专学历护士,对专业的发展缺乏信心,工作的压力比高学历的男护士更大(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加大对低学历、高年资男护士工作的支持,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降低护士艾滋病歧视培训"效果的因素,为降低艾滋病歧视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参加降低护士艾滋病歧视培训的150名临床护士培训前后得分情况和基本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 150名临床护士培训前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歧视态度和护理相关行为等三项指标得分均值分别为(49.73±3.78)、(47.01±3.69)和(36.09±2.89),培训后6个月得分均值分别为(59.01±3.98)、(52.22±5.18)和(38.12±3.01);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与态度和行为得分强相关(知识和态度r=0.52,知识和行为(r=0.31,P0.05),态度和行为得分无强相关性(P0.05);不同科室和不同工作年限护士三项指标得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艾滋病人护理经验护士在护理行为方面得分有统计学意义(F=3.80,P0.05),不同学历护士在知识得分(F=3.49,P0.05)方面、行为得分方面(F=4.6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是基础,培训效果的巩固与心理干预和护士认知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8.
田旭  高翔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1):78-79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医学科学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护理领域男护士数量逐渐增加。受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尽管社会需求渐增,但大多数男性不愿从事护理工作,使男护生生源不足。为此,一些教育者提出男护生"订单式"培养的构想。1"订单式"培养构想产生的背景1.1资源短缺男性护理专业人才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从国外来看,1999年澳大利亚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8.7%;2002年美国和英国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分别为5.4%和10.2%,并且男护士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国内,从各医院了解的情况为:128万护士队伍中,男护士远远达不到1.0%,女护士仍然"一统天下",男护士还是"稀缺资源",许多大医院甚至没有一名男护士。目前男护生还没毕业就被各大医院一抢而空,说明男护士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9.
罗婕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124-125
目的 调查我校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择业认知及其心理,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2名男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我校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动机是就业,大多数男护生认为男护士比女护士更有发展潜力,但担心今后会遇到来自社会偏见的压力,有放弃护理专业的可能.结论 为了稳定男护士队伍,尽力排除传统观念的影响,加强护理教育改革,融合男性智慧,进一步促进护理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三级眼科专科医院开展优质护理对护士压力源的影响。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浙江省三所眼科专科医院18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开展优质护理医院护士的压力源条目中的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和时间分配三方面的得分高于未开展优质护理的护士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目中的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病人护理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三级眼科医院,护士的压力源发生了变化,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护士压力源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52例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各项心理评分、成功脱机率及脱机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睡眠障碍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2周后、干预3周后其脱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成功脱机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总分达(96.38±10.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及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护士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医院护士和护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差异.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90名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急救部的护士及78名普通护校刚毕业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急救类护士追求成功的动机分数明显低于护校的护士(t=-2.914,P=o.044),而回避失败的动机则明显高于护校护士(t=2.789,P=0.049);(2)麻醉科护士、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成就动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救类护士除希望成功因子明显低于护校护士(P<0.05),回避失败、过度努力均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另12.22%的急救类护士成就动机达中等水平,明显高于护校护士(P<0.05);(4)急救类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的分数均显著低于护校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科护士、ICU护士与急救部护士之间一般自我效能感分数、学业自我效能感分数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在职护士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动向,减轻护士工作倦怠的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患者出现痛感时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在我院做过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9名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实验组49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身体痛感反应情况,以及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手术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轻度疼痛评分(2.43±1.02)分、中度疼痛评分(4.10±1.21)分、重度疼痛评分(7.32±1.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轻度疼痛评分(2.87±1.11)分、中度疼痛评分(5.53±1.44)分、重度疼痛评分(8.84±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6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比普通护理更能有效减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可以将综合护理干预广泛应用于缓解结直肠癌根除术后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医院护士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SSRS和SCL-90对武警某部医院94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①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军护与本院合同制护士、军护与地方某医院正式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院合同制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5),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1).②军护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1).军护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5).合同制护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显著高于女护生(P<0.01).③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敌对、恐怖、偏执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5).军护躯体化因子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5),其余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主观支持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0,-0.231,-0.234).客观支持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负相关(r=-0.211).社会支持总分与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r=-0.246,-0.220,-0.208).结论:该武警部队医院护士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合同制护士的社会支持较军护差,军护的躯体化因子分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王莉  李培越  刘成 《安徽医学》2013,34(12):1848-185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试验阶段),并与实施常规性护理(对照阶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阶段相比,试验阶段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阶段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护理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阶段两组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专科护理人员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及业务技能,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合并意识障碍患者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循证法对某三甲医院干部病房2009年10月~2011年9月2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合并意识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实践和综合评价,其中对照组131例按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即沿用目前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131例患者采用积极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预后效果.结果 经过观察,观察组再次手术率与病死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t=9.621、20.228,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3.825,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POC-56各维度得分与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三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确保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及康复状况的影响,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均接受HAMD、自我效能感及NOISE量表测评,记录数据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及护士观察量表(NOI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感评分及NOI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促进预后康复,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125治疗肿瘤患者的护理认知现状及焦虑状况。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和自行设计的^125治疗肿瘤患者的护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对我院胸外科及头颈外科6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护理人员对^125I治疗肿瘤患者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同(P〈0.01,P〈O.05);护理人员对^125I治疗患者认知条目得分最低的前几位分别是:^125I治疗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监测的意义,^125I治疗患者的距离防护措施,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标准等;护理人员在护理”^125I治疗肿瘤患者期间,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P<0.01),焦虑与年龄、工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婚姻、生育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文化程度、职称、知识掌握总分不相关(P〉O.05)。结论应加强放射防护各环节的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根据护士的气质类型,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案,缓解焦虑情绪,促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实施共情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2月1日-2014年3月1日入住的100名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共情式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护士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实验组患者创伤后成长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出现增长(P〈0.05),除精神改变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创伤后成长除人际关系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共情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实施共情式护理干预,对患者状况的改善有一定的扩大和促进作用,这种护理干预模式可作为心理护理干预的一种新思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