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8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和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浓度 ,观察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2月~ 2 0 0 4年 1月间住院患者 80例 ,其中ACS组 4 0例 ,SAP组 2 0例 ,对照组 2 0例 ,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外周血清IL 18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组和SAP组IL 18浓度明显增高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5 0 %的心绞痛患者IL 18浓度显著高于LVEF >5 0 %的心绞痛患者 ,但ACS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 18和冠状动脉病变正相关 ,但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无预测价值 ,而与心功能状态负相关。IL 1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判定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各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22例血清CRP水平,并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 I、UAP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以AM I时尤为显著。结论血清CRP水平变化与CHD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子之一,可作为预测心血管高危事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患者血清OPG水平。结果:AMI组、UAP组血清OPG水平较SAP和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UAP组OP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OPG水平的升高有可能反应ACS的发生、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5项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分析,探讨5项炎性因子在CHD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111例CHD患者分成2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3组5项炎性因子浓度。结果Hs-CRP、IL-6及sICAM-1在三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L-1及sVCAM-1在ACS组与SAP组比较无差异(P>0.05),ACS组及S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Hs-CRP、IL-6、sICAM-1在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IL-1、sVCAM-1在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脑钠肽水平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差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将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38例,测定其血清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T n I)水平;将ACS患者3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CRP、T n 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 I组BNP、CRP、T n 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 I组BNP水平与CRP正相关(r=0.913,P<0.01)、BNP水平与T n I正相关(r=0.526,P<0.01);他汀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N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缺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BNP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晓华  冯慧  刘树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63-3365
目的 探讨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对60例ACS[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7例]和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5例健康人群,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hs-CRP、IL-6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血清hs-CRP、IL-6浓度又明显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清hs-CRP与IL-6呈正相关(r=0.836).结论 血清hs-CRP、IL-6水平可判断斑块的稳定性,且在ACS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ACS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分别利用ELISA方法对3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2例非冠心病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AC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袭祥印 《医药世界》2010,(10):1240-1241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及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并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IL-6、IL-8及TNF-α水平有助于AC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成凤  陈永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57-1459
目的:讨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90例非ACS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IL-6、IL-8浓度。结果:(1)冠心病组(SAP组、UAP组、AMI组、OMI组)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UAP组、AMI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SAP组、OIM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而IL-6、IL-8差异显著。(2)SAP组与UAP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NF-α、IL-6、IL-8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吨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离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C 反应蛋白 (CRP)直接刺激的反应性及亲水性他汀 (普伐他汀 )与亲脂性他汀 (氟伐他汀 ,辛伐他汀 )药物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离体培养ACS(n =15 )病人、稳定型心绞痛 (SAP)病人 (n =13)与健康人 (n =1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RP(2 0mg·L-1)刺激细胞 2 4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6的表达 (ELISA)。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分别按照不同浓度 (1× 10 -6,2 5× 10 -6,5× 10 -6,7 5× 10 -6,1× 10 -5mol·L-1)预先孵育细胞 2h后继以CRP刺激 2 4h ,ELISA分析培养液上清中的IL 6水平。结果 CRP(2 0mg·L-1)明显激活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的表达。健康组、SAP组和与ACS组IL 6表达分别为(987± 10 2 )ng·L-1,(991± 134)ng·L-1,(312 9± 333)ng·L-1,均较其基础状态 (未受CRP刺激 )明显增高 (P <0 0 5 ) ;受CRP刺激状态下 ,ACS组IL 6表达是健康组的数倍(P <0 0 5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药物干预下 ,IL 6表达下降水平有所不同。结论 一定浓度的CRP能直接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表达增加 ,提示CRP能直接激活炎症反应 ,在ACS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初青莲 《中国医药》2009,4(9):659-660
目的通过观察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情况探讨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发生心脏事件的特点。方法96例受试者共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3例,另选对照组2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组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3.03±61.23)、(25.26±18.13)、(5.13±3.86)、(3.26±1.98)mg/L]。急性心肌梗死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中C反应蛋白在发病后48h达到峰值。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69.23±26.22)mg/L]明显高于其中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95.34±43.45)mg/L]。结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损伤及坏死的严重程度。急性心肌梗死中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可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0.67±0.05)μg/L、TNF-μ(65.1±13.2)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0.74±0.08)μg/L、TNF—±(73.6±12.0)μg/L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CRP)活性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1例,不使用美托洛尔组(B组)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入院即刻、24h、出院前血清CRP、IL-6的水平。结果(1)A组和B组血清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血清CRP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血清IL-6水平入院时即刻、24hB组较A组明显升高.出院时IL-6水平在这两组相似。结论炎症反应在心绞痛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CRP的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MGB1-IL-23/IL-17A炎症轴与PCI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行CAG或PCI患者130例.设对照组(SO)、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S).术前采集患者一般情况.检测术前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白介素23(IL-23)和IL-17A水平.电话随访患者1个月、6个月和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嘱病人1年后入院行CAG检查,评价支架情况.结果 吸烟史和性别与冠心病发生显著相关.SAP组和ACS组患者HMGB1、IL-23和IL-17A血清水平显著高于SO组患者;且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患者血清HMGB1、IL-23和IL-17A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患者.结论 HMGB1、IL-23和IL-17A与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HMGB1对PCI术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HD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对象血清hs-CRP、HCY和IL-10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和SAP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CS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AP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SAP患者显著增高,而IL-10水平则较SAP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清hs-CRP、HCY和IL-10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CHD病情,尤其对急性冠脉事件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7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26例)、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脂、肝功等指标.结果:①3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和20 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CAD)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观察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CSF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观察CAD各亚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M-CSF及CRP的相关性。结果:CAD组血清M-CSF、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及UAP组M-CSF、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CAD组血清M-CSF、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M-CSF、CRP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关,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芒硝腹部外敷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胰腺炎症的影响。方法120例SAP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加芒硝外敷)和对照组(西医治疗),每组60例,测定所有患者不同时段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含量,并定期检查腹部超声,了解胰腺渗出吸收及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RP和IL-6含量下降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腹部超声显示观察组胰腺渗出吸收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且局部并发症(胰腺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硝腹部外敷可促进胰腺渗出液的吸收,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CRP和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