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文基于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人工晶体植入术单病种医保住院费用,分析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医保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情况的影响,评价政策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两组数据中住院总费用、晶体材料费用、药品费用、手术费用等费用明细以及基金支付情况的均值差异。结果 政策实施后,次均住院总费用及晶体材料费用分别下降21. 46%和60. 08%,患者平均个人支付费用降低了52. 00%,医保基金支付率提高了13. 57%。结论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效果显著,国家在全面推进带量采购模式的同时,要完善医疗价格体系、医保支付制度等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作用,以达到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于药品利用与支出的影响。方法:利用2018—2019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比较了集采品种和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的价格、采购量、采购金额、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变化。结果: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政策实施后,与未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相比,实施试点政策或部分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集中采购试点品种的标化价格下降72.2%,标化采购量增加16.9%,采购费用下降55.3%,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增加15个百分点(均为P<0.01)。尚未发现集采品种的采购向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转移的证据。结论:药品带量集采政策有利于药品支出的控制和用药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必要扩大药品带量集采的覆盖面,尽快将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山东省药品使用的影响,为后续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方法 基于山东省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25种药品采购数据,运用间断时间序列法分析药品采购量、采购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和药品价格指数在政策执行前后的变化。结果 山东省实施带量采购政策后,药品采购量和用药频度有所上升,采购金额明显降低,日均费用和药品价格指数出现断崖式下降。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有助于破除药价虚高现象,减轻百姓用药负担。建议增加药品多样性,配套其他机制协同发力,真正实现惠及民生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自2018年药品4+7带量采购试点至2020年第二批带量采购完成招标以来的政策,探讨政府和药企应如何应对,并对政策完善及我国药企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通过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推进与深化进程中3次招标采购对我国药企的动态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医药产业在成本控制及创新研发等方面深受该政策的影响,有利于推进采购流程科学化、一致性评价与新药研发。结论:该政策促使加快药企内部结构调整与转型,对建立与落实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医药领域法律法规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 政策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样本医院集采药品的完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落实政策前后的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数据,对患者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化进行统计,以使用集采药品的首日时间为断点,构建精确断点回归模型,比较不同费用类别的变化情况。结果:样本医院部分集采药品的使用情况还存在进步空间,使用集采药品后,除综合服务类费用及耗材类费用分别上升了1.01和3.07个百分点外,其余各类别费用均呈现下降趋势,住院患者人均医疗总费用和人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了644.58元和300.19元。断点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集采政策显著降低了样本医院住院患者的医疗总费用、药品费用及西药费。此外,患者平均住院日得到有效缩短。结论:国家集采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需要制定更合理的采购量指标,同时综合调整控费措施,进一步优化医疗费用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浙江省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前后冠脉支架患者费用及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2—12月、2021年2—12月FM1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医疗费用进行研究,病例数量分别为1 403、1 698例,对改革前后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 集中带量采购前后医疗总费用、材料费、治疗费、手术费、药品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集中带量采购后材料费下降明显,治疗费增长;同时冠脉支架置入越多,医疗总费用及材料费下降越大。结论 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能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改善医疗费用结构,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性劳务价值,促进DRG成本管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4+7"药品带量采购对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的政策效应.方法:使用福建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省内异地就诊信息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实施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后,高血压患者的总医疗费用负担下降了11.4%,其中药品费用负担下降了13.8%,非药品费用没有出现显著上涨,患者自付费用负担下降;政策对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中选结果数据评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效果,以完善后续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方法 利用韦唐政策评估模式中的目标模式,依据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目标,构建效果评估体系,以评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效果。结果 根据韦唐政策评估模式中的目标模式评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66.60%,带量比例超90.00%,价差普遍控制在2倍左右,关联中选情况少,企业分量增幅与报价及需求量的相关性符合预期,91.67%企业直接或复活中选,88.32%的分量具有延续性,至少56.87%的跨类别分量较为合理,因此基本实现了政策目标,但也出现了少数组别中选价差较大、伴随服务报价价差较大以及对医疗机构高价偏好的行为缺乏应对措施等问题。结论 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基本实现了降低耗材价格、挤压灰色空间、稳定价差、保证企业参与积极性、提高临床选择性、稳定临床供给和使用、优质产品临床替代的政策目标。建议:优化价差控制机制,减少异常中选价的出现;细化伴随服务报价规则,优化价格形成机制;避免医疗机构选择高价产品的倾向对集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对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福利水平及社会总福利水平的影响,并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患者药品福利水平长期稳定地提高给出建议。方法:从药品市场经济剩余出发,结合效用理论对各方福利变化进行推理。结果: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改变了供需双方力量对比,对药品市场经济剩余进行了再分配。结论: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以来,患者福利水平提高;药品行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单个药企的福利水平增减不一;社会总福利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政策降价的持续效果,探索集采药品价格稳定运行的措施。方法:基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综合服务平台全国医疗机构前五批集采药品的采购数据,利用拉氏价格指数和费式价格指数,描述集采药品的价格变化。结果:集采中选药品“断崖式”降价、降幅达50%~85%,同通用名的未中选药品“波动式”降价、降幅达10%~40%,且降价效应持久,部分药品中选后价格反而升高。结论:国家集采政策不仅可以持续、大幅降低中选药品价格,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也使得同通用名未中选药品价格有所降低。建议构建集采药品价格运行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药价监测,扩大药品集采范围。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是我国药品政府采购的最新改革方向,本研究基于药品采购数据对该试点政策的控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局部断点回归模型的控费效果评估显示,该试点政策使总体药品费用降低了23.44%,即控费效果良好;但其控费效果在不同试点城市存在显著差异,药品费用变化百分比分布在-37.38%~17.54%之间。控费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单一条件变量无法充分解释试点城市间的控费效果差异,高比例医保基金结余和低比例财政卫生健康支出是良好控费效果的核心保障,而政策相关组织经验缺乏是导致控费效果不佳的核心因素。由此建议适时扩展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模式的实施范围,强化政策激励机制与资源禀赋的匹配性以及加强地区间政策相关组织经验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综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公开发表的文献。借鉴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行业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简称“SCP范式”)构建主题框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纳入41篇文献,报告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行业绩效三个维度影响的文献分别有10篇(24.4%)、24篇(58.5%)、23篇(56.1%),共提取10个二级主题。文献表明:市场结构上,集采政策后中标企业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行为上,中标与未中标企业研发投入均增加,企业针对集采产品的销售投入削减,但非集采产品的销售投入未见减少;行业绩效上,集采政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因企业而异,政策初步起到促进中标企业创新产出作用。结论:集采政策在优化市场结构、引导企业行为、提升行业绩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巩固和扩大政策影响,建议进一步强化药品价格综合治理,拓展集采市场边界,加强政策监测与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家层面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由化学药扩展至生物药,胰岛素专项采购在秉承基本原则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胰岛素特征对采购规则进行优化.系统介绍2021年国家组织的胰岛素专项采购的规则创新之处:合并通用名分组竞价,保证组内充分竞争;设置报价单元和代表品,保证同组公平竞争;医药机构按需求按厂牌报量和分量,尊重临床需求;设置更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某地三家不同规模医疗机构连续4年的药品采购情况和典型药企连续4年的四费构成情况,综合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医院和药企的影响。方法 以三家医院2018年一季度—2021年一季度的药品采购数据为基础,分析政策实施前后医院药品成本的变化情况。以药企连续4年的财报为基础,分析药企四费的占比及变化趋势。结果 各医院连续5个季度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金额逐季递增,采购成本下降显著。药企的研发费占比呈上升趋势,销售费占比呈下降趋势。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医疗机构的绩效,也促进了相关企业提升其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对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及各类构成费用的影响。方法 基于研究医院的9 852份糖尿病患者病案首页数据,整理患者基本信息、医疗服务利用信息及各项医疗费用信息,综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确实能够降低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药品费用(t=-2.27,P<0.05),但是对住院总费用、医疗服务性费用影响不显著。OLS回归低估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对患者检查化验耗材费用的增费效应(t=2.26,P<0.05)。结论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有序扩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系统推动医药领域集约式改革,持续放大改革红利,实现患者总体医疗负担减轻,让政策福利遍及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我国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状况,为该政策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思路。方法:通过梳理政策实施现状,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究该政策执行对医保部门、中成药企业、医疗机构、医生及患者产生的效果影响。结果: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医保部门在医药行业中的地位,有效缓解医保基金收支压力;中成药企业成本结构得到改善,且行业集中度有所增强;扭转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收入结构;患者用药经济负担有所减轻,但其用药多样性需求未得到满足。结论:制定合理药价区间,不断完善公立医院医生收入激励机制,坚持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仍是政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各省(区、市)前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首年采购完成情况,为更好地执行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首年采购数据,对比分析前四批带量采购药品的约定采购量完成率和中选产品采购占比。结果:随着带量采购批次的增加,医疗机构报量趋于准确且完成率的季度波动幅度逐步缩小,中选产品采购占比维持在80%左右且逐季递增。结论:前四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后续需完善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准确报量;实时对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防止滥用非中选产品;关注非正常中选价格,消除可能的寻租空间;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过评仿制药的真实世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政策从利益集团形成期到博弈期的全过程,剖析各利益集团结构特征、政策诉求与互动机制,对政策变化后的利益团体博弈及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利益团体间的矛盾点,提出矛盾调和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上海市冠状动脉支架(以下简称“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冠脉支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耗材的定价政策以及冠脉支架医疗保险报销政策(以下简称“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改变,对上海市冠心病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2年4月出院的上海市所有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冠脉支架使用状况的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和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医疗费用指标值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动。结果 上海市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使上海市冠心病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脉支架费用降低,年节约冠脉支架费用约4亿元;总住院医疗费用降低14.85%,政策的即时效应使总医疗费用均数平均减少了9 142.12元,且政策实施后总医疗费用均数的变动趋势较政策实施前显著下降;总医疗费用的结构得到优化。结论 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撬动了冠脉支架行业价格,降低了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但需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及其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和利益相关者模型,分析我国中央政府层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文本特点,为政策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5月31日以“药品集中采购”“药品带量采购”为关键词在我国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及其直属机构官方网站检索相关政策文件。从政策工具及利益相关者两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21份政策文本,政策工具维度共形成205条政策编码。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分别占24.88%(51/205)、49.76%(102/205)、25.37%(52/205)。医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药品监管部门、其他政府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和患者等各利益相关者分别占50.73%(104/205)、11.22%(23/205)、10.24%(21/205)、1.95%(4/205)、9.27%(19/205)、3.41%(7/205)、12.68%(26/205)、0.49%(1/205)。结论 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未占主导地位,供给型政策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单一,对患者关注度较低。政府应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工具组合,优化工具内部结构;卫生健康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应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