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3月至1982年10月我科共收治3例因乙状结肠镜检查而致肠穿孔的病人,报道如下: 例1,男,39岁。因大便次数多、腹痛两个月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检查后出现腹痛并逐渐加重,伴有恶心,发热。第2天来院复诊,见急性病容,腹胀,全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微弱。腹部X线透视,双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诊断:急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急诊开腹探查,发现有肠内容及脓液,并见在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处前壁有一直径1cm的穿孔,周围肠壁复有脓苔。于肠壁穿孔清创后行肠修补术,清洗腹腔,经左下腹壁在盆腔放置引流管。术后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反复肠穿孔死亡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 ,5 0岁。因上腹胀痛、黑便2 0d ,加重 2d ,以“消化道穿孔 ,弥漫性腹膜炎”入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距回盲部约 80cm处有一直径约0 .5cm的穿孔 ,并见小肠每隔 2 0cm呈节段性环形增生 ,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 ,病理诊断为小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术后高热不退 ,于术后第 10d突发上腹部剧痛 ,上腹肌紧张 ,压痛及反跳痛 ,肠鸣音消失 ,全麻下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大量胆汁及肠内容物 ,有6处分别约 0 .5cm~ 2 .0cm大小穿孔 ,穿孔处肠腔内粘膜呈溃疡型表现 ,行穿孔修补术。术后 4 0d再次出现上腹部剧痛 ,腹透示膈下半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消化道异物致成人肠穿孔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例异物导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异物性肠穿孔患者中十二指肠穿孔1例,空肠穿孔3例,回肠穿孔4例,乙状结肠穿孔2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剖腹探查术,2例行腹腔镜探查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治愈,住院时间2~18 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特殊不适。结论 异物性肠穿孔临床较为少见,对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疑者应警惕异物性肠穿孔可能;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若发现可疑肠管,应进一步探查以免漏诊,其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其中4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穿孔诊断时间在肝移植后7~12 d,确诊前2~4 d均有突发性腹部疼痛,但均能耐受,仅有1例腹痛较明显,上中腹压痛及反跳痛,其余5例腹肌不紧张,反跳痛不明显,6例均无明显的寒战及高热,5例的引流物细菌培养发现屎肠球菌感染,另1例未行引流物细菌培养。诊断明确后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剖腹探查及穿孔修补术。结果3例(1例横结肠穿孔,1例胃壁、空肠穿孔,1例空肠憩室穿孔)穿孔直径较大,腹腔污染严重,手术过程中均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分别于修补术后第2、9、3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外3例(1例为回肠穿孔,1例为胃壁穿孔,1例为横结肠穿孔)的腹腔污染较轻,经穿孔修补术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结论既往腹部手术史、医源性损伤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肝移植后并发消化道穿孔的重要原因,而激素的应用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较少见,我院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申某某,65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伴腹部剧裂疼痛1d”入院。查体:消瘦,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正常,腹部隆起,腹胀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以麦氏点为主,肝浊音界消失,以肠穿孔而剖腹探查,见回盲部有6cm×6cm溃疡型肿块,其中有一3cm×3cm穿孔,距回盲部40、50和70cm处,分另U有5cm×5cm、5cm×4cm、3cm×4cm之溃疡形肿物,并粘连于回盲部,行右半结肠及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第2周发生吻合口漏,病理诊断,结肠非霍奇金病。术后1个月死亡。例2:男,杨某某,40岁,因“右下腹疼痛4d,加剧1d”入院,伴解粘液血便1次。查体:消瘦,急性痛苦貌,右下腹肌紧张,左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浊音界存在;以急性阑尾炎并穿孔剖腹。探查所见回盲部有5cm×6cm的巨大溃疡、表面苍白、质偏软,其中有5cm×2cm穿孔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探查标本:标本质硬,但偏软,面苍白,溃疡面与正常肠管无明显界限,病理: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病,T细胞来源,弥漫型。所取淋巴结未发现淋巴肿瘤细胞,术后第10天,骨髓相、血相中发现恶性组织细胞,术后1个月因高热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例3:男,何某某,43岁,因“间歇性右腹部疼痛半年,低热1个月”入院。入院钡灌肠示降结肠占位性病变,钡灌后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3 9岁。突发脐周痛 5h ;持续性加重 ,逐渐波及全腹 ,伴呕吐。入院体查 :体温 3 2 .2℃ ,血压 110 /75mmHg ,腹式呼吸消失。白细胞 11.6× 10 9/L ,中性 0 .85。腹透膈下见游离气体。入院诊断 :上消化道穿孔伴弥漫性膜炎。急行剖腹探察。术中见距回盲部 15 0cm处回肠对系膜缘有 0 .7cm× 0 .8cm穿孔 ,穿孔处无肿块及溃疡病变 ,胃、十二指肠正常 ,从腹腔吸出液体约 60 0ml ,剪取孔周边上缘肠壁组织送病理检查。修补穿孔。术后诊断 :自发性小肠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治愈出院。病理报告 :小肠急性炎症反应。例 2 女 …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使用较多的免疫抑制剂,将会出现多种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及穿孔、急性胰腺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病及结肠穿孔等.其中结肠穿孔发病率虽低(0.92~2.3%),但病死率高,可达71%~88%.Church等曾复习1983年以前国外文献上肾移植术后并发结肠穿孔71例,并报告了11例.近年来国外文献又报告了21例.现就有关肾移植术后并发结肠穿孔的诱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文献作一简单综述.病因肾移植术后并发结肠穿孔的病因包括憩室病、溃疡、缺血、便秘、免疫抑制剂和尿毒症等.其中免疫抑制剂为最主要的因素,Himal认为其它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侵及泌尿生殖系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恶性淋巴瘤侵及泌尿生殖系3例。例1,男,68岁,主诉为右侧腰部不适1个月。CT扫描示右肾门处4.0 cm×5.5 cm软组织影,密度均匀,右腰大肌自肾下极至髂内肌水平弥漫增粗,内见低密度软组织影。例2,男,72岁,主诉为左下肢肿胀2周。CT检查示左精囊软组织肿物,直径2.5 cm;左髂动脉分叉处6.5 cm×4.5 cm软组织肿块。例3,女,48岁,主诉为发热1个月。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区8.0 cm×6.0 cm,7.0 cm×6.5 cm实性占位,界限清晰,密度不均。结合文献复习,对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原发部位分别为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肾脏、精囊、肾上腺受累各1例,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例1术后2个月死亡。例2、3术后行CHOP方案化疗,分别随访4个月、2年,均无瘤生存。结论淋巴瘤侵及泌尿生殖系统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较差。此类患者手术效果不佳,治疗应以化疗、放疗为主。手术探查对于明确诊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例1,男性,71岁,因“间歇性脐周围痛、伴黑便1个月,腹痛加重3d”于1997年12月9口入院。摄x线腹部平片提示:消化道穿孔。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探查发现:腹腔内有气体溢出,腹腔内有约1500ml脓性液体,结肠明显扩张,直径约10cm,色泽正常。直肠腹膜返折部可触及一约2cm×6cm肿瘤,距其15cm部乙状结肠前壁有一直径3cm穿孔,局部有块状粪便滞留,乙状结肠内有大量软质粪便积存。阻断穿孔部近端肠管,清除局部粪便,将远端粪便自肛门排出,置入引流管,用外用盐水1000ml和2%甲硝唑溶液500ml冲洗远端肠腔。自肠腔内探查肿瘤,其向腔内突出,呈菜花状,局部坏死、破溃,切取2cm×1cm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局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直肠腺癌。痊愈出院后近期随访疗效良好。例2,男性,52岁。于1997年12月17日因“上腹部剧痛7h”入院。摄X线腹部平片提示:消化道穿孔。在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气体溢出,内有约1000ml脓性渗液,味臭,结肠明显扩张,内充满软质粪便,尤以乙状结肠明显,直径约10cm。距直肠30cm乙状结肠前壁有一6cm×4cm肿物,已侵犯浆膜,距其近端15cm有一约5cm×5cm肠壁局部呈褐色、壁薄,中央部有两处直径各约0.5cm穿孔,有少量粪便外溢。切取肿瘤组织做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为结肠高分化腺癌。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总结经皮肾镜手术导致的结肠穿孔的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用"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和"colon"为关键词,检索1985年1月至2015年6月PubMed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将检索的原始文献中对结肠穿孔的例数、左右、危险因素、手术体位、穿刺盏、诊断时间、诊断方法、损伤的分型、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有表述的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检索到8篇对经皮肾镜手术导致结肠穿孔的诊疗有较为详细描述的原始文献,共报道经皮肾镜手术19 500例(其中1篇文献未提及总数),经皮肾镜手术导致结肠穿孔共63例,结肠穿孔的发生率0.3%(58/19 500),其中左侧41例、右侧20例(有2例作者未提及左右)。63例结肠穿孔患者中,作者直接描述危险因素的有23例,包括同侧肾和胃肠道有手术史者11例、马蹄肾4例、结肠疾病2例、肾后型结肠4例。大多数患者为俯卧手术(48例),仰卧位15例。术中穿刺的目标盏为下盏者57例,中上盏4例,2例未提及。在术中确诊结肠穿孔18例,术后确诊的45例。结肠穿孔为腹膜内型9例,腹膜外型54例。腹膜内型结肠穿孔均通过开放手术治疗,其中8例治愈、1例死亡。腹膜外型损伤中有45例通过保守治疗治愈,9例通过开放手术治愈。结论结肠穿孔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经皮肾镜手术并发症。术前了解可能导致结肠穿孔的危险因素并行CT检查是很好的预防措施。术中术后仔细观察和及时CT或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延误诊断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并可能导致腹膜外型结肠穿孔需要开放手术治疗。及时的诊断和适当治疗大多可有较好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Crohn病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现将我院2例并发多处肠穿孔Crohn病报道如下。患者女性,41岁,因突发性全腹痛4h入院。既往有长期腹部隐痛病史,曾行胃镜、肠镜检查,胃、十二指肠、结肠未见异常。查体:腹部呈“板状腹”,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下降,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腹部X片:两侧膈下见游离气体。入院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疼痛仍不缓解,出现发热,体温38.3℃,体征进一步加重,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有较多肠内容物及渗液,距回盲部约60cm开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诊治。方法总结2例肾脏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发病后均有腰部隐痛或钝痛;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肾脏占位性病变;病理诊断均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硬化型为主),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1例行手术加化疗,1例单纯化疗;患者预后佳,目前分别存活1年和5年8个月。结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是单纯化疗或根治性肾切除加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前结肠镜致肠穿孔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4月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术前行结肠镜检查致肠穿孔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并发结肠穿孔4例,均为诊断性穿孔,其中1例穿孔部在横结肠盲端,3例在乙状结肠。4例患者均发现不同程度结直肠炎症表现,造口存在时间6-12个月,其中2例患者接受过结直肠肿瘤术后不同剂量的放疗。结论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后预防性肠造口还纳患者,由于长期结肠旷置,且部分患者有放疗史,极容易形成旷置性肠炎和放射性肠炎,电子结肠镜检查容易导致肠穿孔。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大肠穿孔是由于医务人员诊治失误而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国内外文献亦有一些报道。本文收集兰州地区11例病例,予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年龄:男8例,女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3岁。 1.2 损伤原因:乙状结肠镜检查致穿孔1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致穿孔6例,阑尾伤口感染换药致穿孔1例,双套管引流压  相似文献   

15.
小儿特发性肠穿孔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特发性肠穿孔并非少见。我科1976~1986年收治1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5个月,最大者10岁。临床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哭闹不安,恶心呕吐和持续性腹痛。伴有腹胀者4例。均无外伤史。查体:中下腹部均有压腹和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5例行右下腹试穿,3例抽出含有小肠内容的炎性渗出液。11例腹部X 线透视4例见膈下游离气体,3例有肠内液平面。白细胞计数9,600~31,000。术前诊断为消化道穿孔6例,急性阑尾炎2例,肠梗阻3例。本组全部接受手术治疗,穿孔距屈氏韧带50cm  相似文献   

16.
结肠穿孔的手术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急诊手术治疗不同病因致结肠穿孔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笔者对18例不同原因的结肠穿孔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8例中2例自发性升结肠穿孔,全身情况差,全腹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污染严重,行冲洗腹腔,修补穿孔,穿孔近端造瘘。术后均出现不可逆性休克,治疗无效死亡。2例纤维结肠镜检致乙状结肠穿孔,行肠破裂修补术;13例癌性结肠穿孔,1例乙状结肠扭转肠坏死穿孔,腹腔污染严重,病情严重,分期手术,治愈出院。 提示结肠穿孔的手术方式是决定预后的关健,治疗应当个体化,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腹腔污染程度,致穿孔病因来决定手术方式:纤维肠镜检查所致结肠穿孔,可实施一期修补手术。癌性溃疡致结肠穿孔宜采取分期手术的方式;自发性结肠穿孔应根据情况采用一期或分期手术。手术治疗应与综合治疗并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ECT诊断与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患儿术前均行ECT检查,其中阳性32例,2例显示阴性且保守治疗(止血、输血等)效果欠佳,术前行胃镜、肠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及结肠病变,34例患儿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经腹腔镜探查,28例为美克尔憩室,4例为肠重复畸形,1例为B细胞型淋巴瘤浸润回肠,1例探查阴性。ECT检查阳性32例,其中1例为消化道肿瘤,1例经腹腔镜探查结果阴性,经保守治疗未再出现便血;2例ECT检查阴性,行腹腔镜探查发现美克尔憩室。腹腔镜探查阳性的患者均同时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恢复顺利,未见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ECT诊治小儿消化道出血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12间收治的15例手法复位后出现并发症的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住院接受了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发现:3例为假性复位,切开疝囊松解并复位肠管。12例为消化道穿孔,其中5例腹腔污染重而行肠造瘘术,术后3~6个月行闭瘘术,1例闭瘘术后1个月因粘连性肠梗阻再一次手术松解肠粘连;7例腹腔污染较轻,家长拒绝造瘘,一期行肠穿孔修补术。1例穿孔修补术后2周因发现嵌顿疝对侧腹股沟出现斜疝,而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余患儿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23个月,未再出现其他不适。结论严格掌握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的适应证、禁忌证,选取正确的操作手法。手法复位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降低患儿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肝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而异物性肝脓肿较为罕见,尤其是经口摄入的牙签所引起的肝脓肿更是罕见。笔者回顾性分析1例误吞牙签继发肝脓肿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疾病特点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生活习惯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吞牙签导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31岁女性,因发热伴腹泻入院。入院后腹部CT检查考虑肝脓肿,其内存在异物可能。此患者先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3 d后复查肝脏超声,异物性特征物体仍然存在。遂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切开病变肝脏区域、取出牙签。术中观察到十二指肠与右肝脏面存在粘连,分离粘连后未见瘘管、穿孔,考虑异物经消化道穿孔后该穿孔处自愈,术中未行消化道修补。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消化道吞入牙签所致异物性肝脓肿极为罕见,病程发展较长,早期发现较为困难。在其诊断中,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是关键,手术是其较为彻底的治疗方式,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术前、术中情况进行选择。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异物经消化道完全进入肝脏后,存在消化道穿孔处自愈概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肾脏恶性淋巴瘤(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3例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中手术活检加化疗1例,手术切除加化疗1例,术前化疗加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1例。3例均诊断为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死于肾衰,另2例分别存活38个月和8个月,仍在随访中。结论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征象与肾细胞癌相似,肾脏包膜或包膜下弥漫浸润被认为是原发性肾恶性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通过经皮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应根据组织学分型、分期及肿瘤大小,采取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