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提出加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改进措施及建议,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方法 选取3个投入指标(机构数、床位数、人员数)与2个产出指标(诊疗人次、入院人数),资料来源于公开统计年鉴。利用DEA-BCC模型对202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静态分析,利用Malmquist指数对2011—2020年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738,15个省份DEA无效,存在投入冗余;2011—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70,各年在1上下波动。结论 资源配置效率水平整体不高,资源配置效率水平不稳定,地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地区投入冗余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2015-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医疗卫生机构数、诊疗人次数、全科医生数、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例和改善医疗服务等评价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效果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上已达到了每个街道、乡镇和行政村平均至少有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从2015年的56.36%下降到了2019年的51.95%,未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的目标。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拥有量从2015年起超过了2人,达到了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占同类机构的比例未达到100%的目标。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占比从2018年达到了50%以上,达到了远程医疗服务覆盖50%的目标。[结论]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疗诊疗人次呈下降趋势,以及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不足等问题,需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医疗服务利用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以来我国居民就诊流向的变化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对2010—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的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推进新医改以来,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均呈上升趋势。医院的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增长速度远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类机构诊疗人次构成比的变化趋势显示,患者持续流向医院。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门诊部的诊疗量增长快于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公立医院收入以医疗收入为主,财政补助收入不足10.0%。医院床位增长较快,且远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议通过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通过提高政府补助,规范医院诊疗行为。通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做好健康守门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2010-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万元以上设备台数、诊疗人次及出院人数动态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2010-2015年云南省卫生统计资料,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万元以上设备台数、诊疗人次及出院人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2015年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年均增长率0.30%,卫生技术人员数年均增长率5.34%,床位数年均增长率5.05%,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年均增长率为9.93%,诊疗人次年均增长率3.05%,出院人数年均增长率1.96%;但是这六个指标占全省相应指标比例却逐年下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80%、-4.03%、-3.29%、-4.75%、-2.17%和-6.56%,均呈负增长状态。[结论]1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不合理;2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逐渐减弱。政府应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合理引导居民就医理念;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更好推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现状,探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运用我国2015—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有关医疗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情况的相关数据。结果截止2016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 394个,床位数为741.05万张,比去年增加39.53万张。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9.32亿人次,居民平均就诊次数为5.7次,医疗卫生机构总入院人数为22 728万人,居民年住院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周转次数为32.0次,病床位使用率为79.8%。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相对医院速度较慢,整体上分级诊疗制度尚未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建议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畅通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背景下, 构建以健康价值为导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 通过文献研究初步筛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核心指标;采用立意抽样法,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绩效考核的院长/副院长、医疗服务工作负责人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负责人, 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考核方案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依据"投入-过程-产出"绩效评价模型, 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 并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初步构建健康价值导向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22年3—5月, 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分, 运用界值法进行指标筛选,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的健康价值导向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 一级指标按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产出(0.377 3)、投入(0.336 3)和过程(0.286 4);二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3位者为卫生人力(0.177 8)、健康素养和健康结局(0.157 6)、反应性与满意度(0.142 6);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影响,为实现分级诊疗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以关键医改政策颁布时间为节点,构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三级医院诊疗人次的分段回归模型。结果: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月增加的诊疗人次分别为145.795万人和68.652万人;2015年9月在全国推进分级诊疗政策后医院诊疗人次在相同变化率下平均水平降低1 542.461万人;2016年1月在全国层面推行城乡医保整合后医院诊疗人次在相同变化率下平均增加1 354.540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降低165.701万人。结论:我国当前分级诊疗的进展情况不容乐观,分级诊疗的实施未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医保政策未能与分级诊疗的相关政策形成合力,提示应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实现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尝试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政府的监管考核提供参考。方法 在查阅相关卫生政策和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界值法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和乘积法确定指标权重,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果 构建了一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医疗服务数量与效率、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医疗费用,其权重为0.328 1、0.344 3、0.327 7,二级指标21个。结论 客观、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切实推进分级诊疗,最终达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北京市某区分级诊疗制度运行状况,为政府完善和优化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2019年北京市某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指标和医疗服务指标相关数据,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及描述性分析。结果:5年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房屋面积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万元以上设备台数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达20.41%。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增长,医护比有所升高,每千人口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下降明显。病床使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15年的96.19%下降至2019年的68.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年均增长率达11.89%,2019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日负担诊疗量是2015年的1.26倍。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向好,居民的满意度提升,但门诊和住院技术力量分配不均衡,人员结构急需调整,在疾病康复、护理服务等功能上没有完全实现国家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直接面向群众,是保障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提升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窗口。2019年,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已经达到95万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全部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的52%。在医疗服务提供方面,药品是与百姓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的管理和使用也是下一步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荷兰卫生技术评估体系和政策转化现状,为完善我国价值医疗体系、提高卫生改革决策水平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描述荷兰的卫生技术评估体系,分析其常规应用的转化特点,综合评价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急性护理服务的网络构建特点。结果:荷兰卫生体系被称为“欧洲最佳医疗体系”,卫生技术评估在荷兰卫生系统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降低医疗成本层面。相比荷兰,我国卫生技术评估政策转化成果相对较少。结论:我国需要完善卫生技术评估机构体系,加强研究人员与政策制定者的沟通,提升决策科学性及加快卫生技术评估转化效率。同时,筑牢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卫生技术评估综合性评价标准,进而推动实践价值医疗,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医疗服务和预防服务融合的概念框架, 设计医防融合水平测量的指标体系,并用实证数据测试指标体系的信度和适用性。方法结合现有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的概念框架和我国卫生体系的特征,构建基层卫生服务提供中医防融合的概念框架;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医防融合水平测量的指标体系;测试指标体系的调查数据来自广西两县中6个乡镇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重点疾病患者以及常住居民。结果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上的融合表现在个人、机构和体系三个层次上,融合的实现需要在筹资激励、组织、信息系统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环境,供方融合行为可促进需方预防性服务利用和健康行为的改善。基于此框架开发了包括5个维度、共28个指标的测量指标体系。在广西两县测试指标体系,显示测量结果与两县整合导向改革阶段相符合,并识别出医防融合支持环境中需要加强“激励”和“组织”维度。结论本研究指标体系整体信度较好,能识别需要加强的支持政策,在整合型卫生体系改革背景下,有在全国不同卫生体系发展水平地区测试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卫生政策改革创新对于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分级诊疗政策为例,收集并构建了全国170个地级城市2014—2018年五年时间内的数据库,采用事件史方法分析了地方分级诊疗政策出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卫生政策改革创新呈现自下而上政策推广和横向竞先模式;卫生部门、医保部门和大型公立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线医疗服务点评网站的数量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这些网站分享就诊经验,点评医疗服务的质量或给医生评分,以及搜寻更多关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信息。本文选取了这一领域发展较快的英、美两国作为典型案例,并聚焦英国的NHS Choices和美国的Rate MDs、Healthgrades及Yelp网站,主要对其现状、组织、内容、特点、经验和问题分别进行总结与分析。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在线点评方兴未艾,但相关政策和学术研究都很缺乏。本文在借鉴英美两国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由政府主管部门或权威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一个整合健康信息查询、检索及医疗服务点评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平台,通过科学、专业的组织架构对平台实施规范、有序的治理,将主观点评与客观指标、绩效评估相结合,以期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和反应性,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尝试构建一套适应我国国情并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普适性的医养结合机构照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够从需求侧间接反映出供给侧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水平,进而达到改善照护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通过借鉴SERVPERF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围绕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和精神慰藉五项主要服务展开设计出包含5个维度和31项指标的指标体系,收集了来自湖南省内17家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经项目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并经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修正后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和适用性,且无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结论:本研究可为实现对医养结合机构照护服务质量的常态化评价与监管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影响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稳定运行的关键性变量,为其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利用Vensim软件建立儿童居民医保系统流率基本入树模型,结合流率基本入树嵌运算及枝向量矩阵反馈环计算法确定极小基模。结果:儿童居民医保缴费金额、儿童居民医保报销标准、参保儿童基层就诊人次、基层医疗机构儿童诊疗质量及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投入为影响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稳定运行的关键变量。结论:应合理设置儿童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与报销标准,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激励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儿童诊疗质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构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梳理、专家研讨会等方法,基于投入-产出-成效理论,构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框架;遵循科学性、相关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遴选评价指标,初步形成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15个三级指标和34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基层儿童健康服务提供所需的资源投入、服务产出及服务效果三大方面。结论: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基层儿童健康服务功能定位,突出了儿童疾病诊疗能力和服务模式转变,强化服务效率,能够比较全面系统评价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基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县域医共体改革措施及阶段性成效。方法:定性访谈了解医共体整合措施,定量分析医共体建设前后(2016-2018年)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利用数据及医共体部分绩效考核数据。结果:医共体在组织、管理、功能、服务方面进行整合,并取得阶段成效:医保基金在县域内支出率有所增加;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量、医疗收入有所提高,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有所降低。结论:医共体取得初期成效,应开展以患者健康结局指标为主的长期追踪调查,全面系统评估医共体;保留基层医疗机构地位、功能定位不变;探索实行医共体"总额预付、结余奖励"制度,将医共体发展成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基于利益共享机制、分工合作的责任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国医疗救助政策的关键要素与不足,为后续我国医疗救助相关政策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3年11月—2022年2月我国政府颁布的医疗救助相关政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梳理52份政策文件,其中,政策工具方面,供给型政策工具77项(27.02%)、环境型政策工具91项(31.93%)、需求型政策工具117项(41.05%)。结论:我国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存在供给型政策工具应用较少,环境型政策工具缺乏考核激励类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内部运用不均衡等问题。因此,应增加供给型政策工具应用,重视资金支持、财政投入以及基层能力建设;关注环境型政策工具中考核评估工具的应用,加强对医疗救助政策实施过程中监测与评估;关注需求型政策工具中提高统筹层次等方面工具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