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覃庆华 《微创医学》2012,7(2):200-202
成人先心病患者病程较长,病理情况严重,临床易继发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延长,临床救治困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也升高[1],对手术精度、手术时间要求高,故成人先心病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收治的39例成人先心病患者,对其救治的手术护理配合做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心内直视下手术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4例;房间隔缺损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其他心内畸形根治术7例。结果 术后7天内死亡1例,死亡率3.6%;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41例先天性心脏病在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完成手术的经验。方法:常温或浅低温(32℃~36℃)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冷停跳液,保持心脏缓慢空跳下完成先心病矫治。结果:全组41例病人除4例出现血色素尿外,无气栓、残余分流及低心排等发生,均痊愈。结论:心脏不停跳技术是一种完全可行的术式,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和低温生理紊乱,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一氧化氮 (NO)对再灌注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患者 4 4例 ,分为对照组 (2 2例 )和吸入NO组 (2 2例 ) .吸入 NO组在升主动脉开放即刻连续吸入NO2 0 m L· L- 1 2 4 h,监测和计算平均动脉压 (m Bp)、平均肺动脉压 (m PA)、肺血管阻力 (PVR)、心排出量 (CO) ;氧分压(Po2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 a Do2 )、肺内动静脉分流 (Qs/ Qt) .结果 吸入 NO组 m PA肺再灌注后3,6 ,12 ,2 4 h分别为 (5 .8± 1.9) ,(5 .6± 1.6 ) ,(5 .1± 1.3)和 (4.4± 1.1) k Pa,对照组为 (7.8± 1.6 ) ,(7.3± 1.7) ,(6 .8± 1.5 )和 (6 .9± 1.5 ) k Pa,吸入 NO组下降显著 (P<0 .0 5 ) ;吸入 NO组 m PVR肺再灌注后 3,6 ,12 ,2 4 h分别为(87± 17) ,(79± 12 ) ,(6 7± 9)和 (6 0± 9) k Pa· s· L- 1 ,对照组为 (14 5± 2 2 ) ,(135± 16 ) ,(130± 14 )和 (114± 11) k Pa· s- 1·L- 1 ,吸入 NO组下降明显 (P<0 .0 5 ) ;吸入 NO组肺再灌注后 6 ,12 ,2 4 h分别为 (4.2± 1.2 ) ,(4.5± 0 .9)和 (4.4± 1.2 )L· min- 1 ,对照组为 (3.3± 0 .8) ,(3.4± 0 .8)和 (3.5± 0 .9)L· min- 1 ,吸入 NO组明显升高 (P<0 .0 5 ) .与对照  相似文献   

5.
6.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者,在围手术期可因肺血管压力及阻力持续增高而产生严重并发症。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此类患儿160例,均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现将其中的麻醉处理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男性107例,女性53例,年龄3个月~3岁,体重(4.5~14.5)kg。病种:室间隔缺损(室缺)127例,室缺并动脉导管未闭17例,室缺并房间隔缺损5例,室缺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2例,完全性房室通道4例,主肺动脉窗2例,室缺并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3例。所有患儿术前均有肺部感染史,7例有心衰…  相似文献   

7.
我院 1 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对 6 7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患者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 ,男 2 7例 ,女 4 0例 ,年龄 3.5~ 4 2岁 ,体重 9~ 4 8kg。全组患者均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活动后心悸 ,唇、指紫绀 7例。心前区均闻及收缩期杂音。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 ,诊断为室间隔缺损 1 3例 (其中合并主动脉窦瘤 9例、流出道狭窄 2例、二尖瓣裂 1例 ) ,房间隔缺损4 0例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 1 9例、房缺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 ) ,肺动脉瓣…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8年至1996年共收治各类先天性心脏病512例。其中成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32例。占同期体外循环下成人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总例数的46%,略低于国内报道的50%〔1〕。全部病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满意,无死亡。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6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小儿先心病286例,其中婴幼儿合并肺动脉高压50例,约占18%,现将麻醉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成人CHD合并重度PH18例.手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房、室缺均采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缝合.手术前、后应用吸氧,硝普钠、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继发性出血、低心排综合征等.无PH危象发生.随访15例,随访时间3~86个月,平均(32.3±3.3)月,无远期死亡.结论 只要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心肌及肺损伤,正确围术期处理,成人CHD合并重度PH也可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 ,对 2 2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高压组 )及 16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无肺高压患者 (无肺高压组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发现 :两者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 ;无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迅速下降并于手术后 6h恢复至术前水平 ;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下降缓慢 ,术后 48h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体外循环(CPB)术后肺高压及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单纯二尖瓣狭窄合并重度PH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以PGE1应用时机不同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CPB术中,开放升主动脉前约15min,将PGE120μg快速推注入肺总动脉内;对照组在开放升主动脉后,自颈内静脉内持续以20ng·min-1·kg-1滴速滴注同样浓度的PGE120μg.观察围术期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动脉压(MSAP)、平均肺动脉压与动脉压之比(PP/PS)、心指数(C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CPB术后各时点的PP/PS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患者的PVRI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各时点较CPB前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且于开放升主动脉后30min时PVRI下降至最低点,而后逐渐升高;试验组CI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min时较对照组增高(P<0.05),PVRI在开放升主动脉后30、60min时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均P<O.01).结论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重度PH患者在人工瓣膜置换术中,在开放升主动脉前约15min时向肺总动脉内快速推注PGE1.可使PGE1药物颗粒充分接触肺血管床,而又不流人体循环,最大限度地扩张肺血管床,降低升主动脉开放后的右心后负荷,又尽量避免因扩张体循环造成的血压降低的副作用.其疗效较传统的开放升主动脉后再持续给PGE1的方法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1 5 3例术中测量肺动脉压 /体循环压 >0 .75的患者 ,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95例 (停跳组 )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 79例 ,房间隔缺损 (ASD) 1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3例 ;心脏跳动中手术 5 8例 (跳动组 ) ,其中VSD 43例 ,ASD 1 0例 ,PDA 5例。结果 停跳组早期死亡 1 2例 (病死率 1 2 .6 % ) ,呼吸衰竭作气管切开 8例 (8.4% )。跳动组无早期死亡和气管切开病例。痊愈出院 1 41例 ,随访 3月至 1 0年 ,停跳组 2例术后 6年发生顽固右心衰 ,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跳动组手术矫治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心脏停跳组 ,其机制可能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肺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5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年龄18岁至65岁,平均41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VSD合并PDA1例,单纯性肺动脉狭窄(PS)2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5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死亡2例,其余50例痊愈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合并症的处理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机器人心脏手术麻醉中,在单肺通气(OLV)和二氧化碳气胸的基础上,体外循环(CPB)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行机器人心脏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是否需要行体外循环分为两组,体外循环组(On-pump组)58例,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4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20 min(T1)、OLV 25 min(T2)、On-pump组体外循环后OLV 25 min或Off-pump组完成主要手术操作后OLV 20 min(T3)、手术结束前双肺通气20 min(T4)四个时间点,记录机械通气参数、气道峰压(Ppeak),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率(a/A)、氧合指数(OI)等指标。结果术中On-pump组T3比T2时间点呼气末二氧化氮分压(PETCO2)、Ppeak、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aDO2高,脉搏氧饱合度(SpO2)、Cdyn、氧分压(PaO2)、OI、a/A低(P〈0.01);Off-pump组T3比T2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T3时刻组间比较,On-pump组比Off-pump组Ppeak、PaCO2、PA-aDO2高,SpO2、Cdyn、PaO2、OI、a/A低(P〈0.01)。结论在机器人心脏手术麻醉中,体外循环将使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明显降低,耐受OLV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其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手术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评价不同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及术前PASP等级患者的疗效。结果年龄〉60岁组患者的术后PASP变化值[(25.86±4.27)mm Hg]及LVEF变化值[(2.64±1.62)%]均低于年龄≤60岁组患者[(28.37±3.53)mm Hg,(3.71±1.9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3%)及死亡率(13.33%)均高于年龄≤60岁组(12.50%,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各项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术后PASP值逐渐升高,LVEF值逐渐降低,并且并发症及死亡率也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ASP越高,术后PASP值及LVEF值变化越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治疗的疗效与年龄有关,而与性别无关;心功能越差,术后的整体疗效越差;术前的PASP水平越高,疗效越差,应对其高危因素加以注意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赵卫兵  李军 《海南医学》2013,24(12):1737-1739
目的观察去氨加压素(DDAVP)对心脏病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凝血功能以及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17例行各类心脏手术需行体外循环患者进行临床分组观察,观察组109例手术过程中使用DDAVP,对照组108例未使用DDAVP。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并对术后24h内出血量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1hAPTT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PT、FIB水平在手术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出血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DDAVP能够有效改善体外循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0例,年龄7个月-3岁,体重7-18 kg,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给予初始剂量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给药时间大于10 min),继之以0.5μg/(kg·h)的速度维持直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0)、停CPB后2 h(T1)、6 h(T2)及12 h(T3)采集桡动脉样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的浓度,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结果T1-T3时D组TNF-α、IL-6的浓度和RI明显低于C组、OI明显高于C组(P〈0.05)。C组CLT1低于T0且低于D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CPB的炎性反应改善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术前慢性肾脏病(CKD)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年病例数据共2 552例,以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m2)为CK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CKD组和非CKD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合并CKD者148例,患病率为5.8%。与非CKD组比较,CKD组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较多,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升高(19.6%vs.1.8%,P<0.001),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升高(7.4%vs.0.7%,P<0.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术后房颤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住院期间死亡率升高(6.1%vs.1.1%,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CKD分别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OR 2.954,P<0.001)、肾脏替代治疗(OR 3.491,P<0.001)和死亡(OR 3.491,P=0.004)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KD患者合并症多,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手术风险增加;CKD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因子,也是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