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术治疗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于静脉溶栓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自制认知训练依从性量表和运动训练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训练依从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共发放1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回收率为100%。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术3个月后, 认知功能恢复良好患者85例, 认知功能恢复异常患者1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合并高血压、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溶栓时间、梗死部位、认知训练和运动训练依从性是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状况与合并高血压及糖脂代谢异常、NIHSS评分、溶栓时间、梗死部位及认知训练、运动训练依从性等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设为试验组。两组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lthel)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Bal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6-12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7例,入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分为脑出血转化组(48例)和无脑出血转化组(239例)。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阅患者病例搜集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87例患者中共48例发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为16.72%。脑出血转化类型相对较多,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52.08%和41.67%;单因素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糖尿病史、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糖尿病史、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脑出血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现状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57例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后24 h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根据是否继发脑出血分为脑出血组及非脑出血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是否伴有房颤及治疗前NIHSS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继发脑出血高危因素。结果 357例患者中有60例出现继发脑出血,发生率16.81%,且脑出血类型以出血性梗死为主,占全部患者的9.52%。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关(P 0.05),与糖尿病史、大面积梗死、发生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较长及治疗前NIHSS评分较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梗死、发生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治疗前NIHSS评分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梗死面积、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治疗前NIHSS评分,医护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避免脑梗死在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24例发生颅内出血,占17. 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预防颅内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rt-PA)治疗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23例,依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组(ACS,n=89)和后循环组(PCS,n=34)。通过观察rt-PA静脉溶栓后7天的NIHSS评分变化,比较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差异。结果 ACS组的女性比例高于PCS组,发病至溶栓的时间短于P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组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率为85.3%,高于ACS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部位(前循环,OR=4.782,95%CI:1.162~19.671)、入院时NIHSS评分(OR=1.189,95%CI:1.090~1.298)、糖化血红蛋白(OR=2.422,95%CI:1.497~3.919)是rt-PA静脉溶栓疗效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对PCS患者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END,根据溶栓后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n=15)与无END组(n=79),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基础疾病、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WBC),对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ND组与无END组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70岁、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2种、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WBC,均是出现END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多种因素存在直接关系,针对合并高危性因素的患者,需要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对患者做好监测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67例,其中有10例患者未溶栓成功,其余57例患者溶栓成功,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栓塞部位是血管末端、用药总量>150 mg及完全梗阻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期间尽量减少影响因素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有利于神经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3 d复查头颅CT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有HT组31例和无HT组155例,对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史、心房纤颤史、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OTT)以及溶栓后24 h血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高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高舒张压及收缩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高NIHSS评分、溶栓后24 h高舒张压及收缩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随访调查,通过相关量表收集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然后将相关数据代入ROC曲线模型,确定相关评分的诊断界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未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障碍患者2年内发展成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危险因素(P 0.05)。患者入院24 h APACHE-Ⅱ评分最差值≤12分、稳定期MMSE评分≤9分时继发血管性痴呆风险加剧。结论护理人员应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延缓或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再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旨在发现溶栓后再梗死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干预溶栓后再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1例发病时间<4.5h、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后再次加重或症状消失后再次出现者为再梗死组,其余患者为未再梗死组。分别采集比较2组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至接受溶栓时间、入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入组患者再梗死发生率为15.84%。再梗死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空腹血糖、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未再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NIHSS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空腹血糖、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静脉溶栓后再梗死存在相关性,可能为溶栓后再梗死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损伤情况,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找出可能导致溶栓治疗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63例,占64.29%。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脑白质疏松、关键部位梗死均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糖尿病、脑白质疏松、梗死部位均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实行针对性处理措施,减少患者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6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3月31日收治的46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恢复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的护理方法.溶栓前:迅速进行病情评估、建立静脉通道、血液送检、输注溶栓药物.溶栓中:观察药物输注反应、输注速度、输注过程患者体征的改变.溶栓后:强调综合护理,观察出血及再梗死等并发症征象、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的护理方法。溶栓前:迅速进行病情评估、建立静脉通道、血液送检、输注溶栓药物。溶栓中:观察药物输注反应、输注速度、输注过程患者体征的改变。溶栓后:强调综合护理,观察出血及再梗死等并发症征象、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48例。均给予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 17%低于对照组29.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中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顾彩棉 《妇幼护理》2023,3(16):4018-4019
目的:探讨在针对按急性脑梗死诊断运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方案实施治疗的患者运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价值。方法:对126例按急性脑梗死病例抽取,收集场所均为我院,以2022年4月~2022年9月为研究所开展的时段,均运用rt-PA静脉溶栓手段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做规范分组,各计入63例。对照组所纳病例运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溶栓后两组患者ADL均提高,NIHSS均降低,研究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10.022,P<0.05),NIHSS低于对照组(t=8.679,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按急性脑梗死予以诊断,运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方案展开治疗的患者,重视优质护理模式的开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ADL和NIHSS评分,促进其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总结62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直接经过溶栓绿色通道办理入院,做好溶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及时开通静脉通路,遵医嘱输注溶栓药物;积极预防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协助患者早期锻炼。经溶栓治疗及护理后患者NIHSS量表评分逐渐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万利 《护理学报》2005,12(8):60-60
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是恢复梗死区血流的主要方法,是目前治疗脑梗死的关键措施。总结了56例脑梗死溶栓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心理护理、溶栓后病情观察、生活护理、早期康复,认为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护理,是直接影响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在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9例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依据溶栓后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24例和未出血组45例。两组均按照指南予以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溶栓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IHSS评分和GC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两组的SBP、DBP、PT、INR及GCS评分均增加,NIHSS评分减少(P0.05),而HR及PLT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患者溶栓前的SBP、DBP及NIHSS评分显著较高,GCS评分显著较低(P0.05),而HR,PT,INR及PLT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组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较高、GCS评分较低(P0.05),但SBP,DBP,HR,PLT,PT及INR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及GCS评分是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HSS评分及GC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危险性,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