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全身麻醉,B组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 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30min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24h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拔管后30min,B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4h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11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各55例(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术中出血量、补液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4 h,治疗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4、24 h,治疗组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27.27%、12.73%,均高于对照组的49.09%、2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减少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4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65~74岁,体重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单纯股神经阻滞组(FNB组,n=20)和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组(FNB-Pa组,n=20).FNB组术毕时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注入0.25%罗哌卡因25 ml镇痛,每8h给药1次,至术后72 h;FNB-Pa组在术毕前30 min、术后12、24、48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股神经阻滞用药同FNB组,至术后72 h.于术后2、12、24、36、48及72 h时记录静态时VAS评分,并于术后36、48及72 h时记录动态时VAS评分.于术前、术后24、48及72 h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HSS评分);并记录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NB-Pa组术后静态、动态时VAS评分均比FNB组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病人H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0.01);FNB- Pa组术后48、72 h HSS评分明显高于FNB组(P<0.05).两组均未见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静态和动态时疼痛,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联合阻滞对无精症患者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患者60例,年龄22~45岁,BMI 20~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于超声引导下行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0.25 ml/kg和5 ml。两组常规麻醉诱导置入喉罩机械通气,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期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24 h内帕瑞昔布钠补救镇痛情况;记录苏醒后2、6、12、24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并于手术前、切皮后5 min、还纳睾丸即刻和术后6、12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期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帕瑞昔布钠补救率明显降低,术后2、6、12 h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在切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上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将40例行上肢手术的婴幼儿分为2组,各20例。A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围手术期患儿的HR、MAP、ETCO_2、SpO_2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呼吸、循环功能较B组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苏醒较B组快而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镇痛完善,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7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34例和B组35例.B组予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吸入七氟烷麻醉,A组予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采用意识状态评分法(OAAS)评价患者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小时、3小时和24小时的意识状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评价患者术前24小时,拔管后1小时、3小时和24 小时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0.21,P>0.05);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和4.07,P<0.05).B组拔管后即刻OAAS评分高于A组(t=3.67,P<0.05),拔管后1小时 MMSE评分高于A组(t=4.61,P<0.05);其余各时点两组OAAS、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1.07,P>0.05).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满意的麻醉效果,较好的稳定了患者的术后意识状态及认知功能,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其效果优于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麻醉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 2组术前MMSE评分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及48 h,2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对照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可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全凭异氟烷吸入麻醉组(B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组(C组)。主要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3、6、12、24小时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3、6、12小时MMSE评分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术后3h、6hMMSE评分均高于A、B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全身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短时间内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而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了早期POCD的危险性,而且术后苏醒快、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TK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各3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静息及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分级、患者镇痛满意度、补救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A组术后8、12、24 h静息VAS评分分别为(1.33±0.49)、(1.40±0.51)、(1.13±0.64),术后4、8、12、24 h运动VAS评分分别为(1.73±0.46)、(1.67±0.48)、(1.93±0.46)、(1.53±0.64),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两组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A组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其中"非常好+很好"占66.7%,B组占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补救镇痛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法较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更加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评分,且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高信国  张梅  岳翔  张浩  薛华 《中国骨伤》2020,33(4):363-367
目的:评价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置换术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择期单侧全膝置换术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6~74(70.2±10.3)岁;BMI 18~25(21.3±3.5) kg/m~2;病程2~3(1.2±0.3) d。分为全麻组30例和全麻加神经阻滞组30例。全麻加神经阻滞组于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股神经穿刺点注入20~25 ml,坐骨神经穿刺点注入15~20 ml,总量不超过40 ml。术后两组行术后静脉镇痛治疗。记录患者单位时间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随访,记录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术后瞻妄的发生情况,VAS3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记录两组曲马多的追加次数。术后48 h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与全麻组比较,全麻加神经阻滞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曲马多追加次数降低,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OM、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ROM、VAS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加神经阻滞组治疗后ROM、HSS评分均高于全麻组(P0.05),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膝置换术具有良好术后镇痛效应,并可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PONV,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单侧TKA患者74例,年龄63~78岁,BMI 21~25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7例。2组均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放置股神经阻滞导管,并注入0.2%罗哌卡因20 mL。股神经阻滞起效后实施全麻TKA,术毕行连续股神经阻滞。观察组于假体植入前、后将罗哌卡因、芬太尼、盐酸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混合液分别注入在关节囊后部和两侧副韧带、切口周围。对照组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术后2组均予以舒芬太尼行PCIA,补救镇痛应用地佐辛。术后12 h、24 h、48 h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依据Ramsay评分标准评价镇静效果。统计地佐辛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NR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地佐辛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对TKA患者有良好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并可降低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行下腹或下肢手术全麻苏醒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26例(PD组)和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无帕金森病病史患者26例(NP组),于术前1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评分。两组均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顺阿曲库铵、丙泊酚行麻醉诱导,术中丙泊酚以5mg·kg-1·h-1和瑞芬太尼6μg·kg-1·h-1为起始输注速度,并根据BIS和MAP调节两种麻醉药物输注速度维持适宜麻醉深度,记录低血压发生次数和升压药物用量。术毕停止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观察并记录首次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达OAA/S评分5分时所需时间及术后24h的MMSE评分。结果 NP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PD组(P0.05),NP组血压下降次数和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PD组(P0.05);NP组的首次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达OAA/S评分5分时所需时间明显短于PD组(P0.05);NP组术后24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PD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帕金森病(β=0.513,t=3.350,P0.05)是影响达到OAA/S 5分所需时间的显著预测变量(R2=0.256,回归模型F=3.163,P0.05)。其余因素均为不显著的预测变量。帕金森病(β=0.468,t=3.203,P0.05)也是影响术后24h MMSE评分的显著预测变量(R2=0.325,回归模型F=4.430,P0.05)。其余因素均为不显著的预测变量。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较非帕金森病患者的全身麻醉苏醒时间延长,术后24h认知功能显著低于非帕金森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63例。A组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中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B组则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早于A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时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清醒较快,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腰麻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组TKA手术123例,ASAⅠ-Ⅱ级,均选择L4/5间隙穿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Ⅰ组42例,Ⅱ组26例,术后均选用自控静脉镇痛(PICA),PICA配方为(舒芬太尼100 ug+氯胺酮50 mg+咪唑安定1 mg+托烷司琼6 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剂量为3 ml静注后连接患者自控镇痛泵(PCA),PCA泵维持量为1.5 ml/h、2 ml/PCA,锁定时间为60 min;Ⅱ组由术者于术毕加用0.375%左布比卡因20-30 ml行膝关节及切口局部浸润阻滞;Ⅲ组55例,于手术后床边超声引导下患侧股神经旁置管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PCA泵配方为0.15%左布比卡因300 ml(含舒芬太尼100 ug),首剂量15 ml后2 ml/h,8 ml/PCA,锁定时间为60 min。记录术后患者首次PCA时间,术后6 h、6-12 h、12-24 h、24-48 h舒芬太尼用量及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48 h内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及48 h内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最大值;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术后患者首次PCA时间,Ⅲ组〉Ⅱ组〉Ⅰ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术后6 h和6-12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Ⅰ组〉Ⅱ组〉Ⅲ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2-24 h及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比较,Ⅰ组和Ⅱ组分别〉Ⅲ组,有统计学差异;(3)静息时VAS评分:术后6 h,Ⅰ组〉Ⅱ组和Ⅲ组,有统计学差异;6-12 h和术后12-24 h,Ⅰ组和Ⅱ组〉Ⅲ组,有统计学差异;24-48 h的VAS评分三组无统计学差异;(4)术后48 h内膝关节的主动屈曲度比较,Ⅲ组均明显大于及Ⅰ组和Ⅱ组,有统计学差异;(5)48 h内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比较,Ⅰ组和Ⅱ组均明显高于Ⅲ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旁置管TKA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镇痛效果好,更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择期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CLP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FNB组).术后镇痛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0.4ml/kg,背景剂量0.2%罗哌卡因5 ml/h,冲击剂量2 ml/15 min,保留镇痛48 h.记录术后6、12、24、48 h时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24、48 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结果 CLPB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FNB组(P<0.05),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于全膝关节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75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组(A组,n=29)、股神经阻滞组(F组,n=30)和对照组(C组,n=28)。超声引导下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A组行联合阻滞各15 ml, F组行股神经阻滞30 ml, 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毕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的NRS疼痛评分,术后12、24、48、72 h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前1 d、术后2、15 h血清IL-6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A组术后6、12、24、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术后2、15 h IL...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68-1971
[目的]评价不同镇痛模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种股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术后镇痛,即连续股神经阻滞(连续组)(20例)和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单次组)(20例)。连续组术前0.5%罗哌卡因30 ml行股神经阻滞并置管,术后0.2%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自控镇痛;单次组术前行0.5%罗哌卡因30 ml单次股神经阻滞,术后0.2μg/kg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术后4、8、12、24、36及48 h术后静息、主动功能锻炼(AFE)及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情况,记录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追加哌替啶次数。[结果]术后4、8、12、24h静息VAS评分连续组和单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48 h静息VAS评分连续组显著低于单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的AFE和CPM状态下VA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48 h,连续组显著低于单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 h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而术后24、48、36 h连续组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追加哌替啶例数连续组明显高于单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优于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且前者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80岁,平均为(69.90±9.46)岁。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组)和对照组(单次股神经阻滞组),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及运动状态VAS评分均比对照组同期VA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 d、2 d膝关节活动度比对照组同期膝关节活动度高(P<0.05),但术后3 d、7 d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比单纯单次股神经阻滞更能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但对于患者远期功能恢复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果观察组术后2、4、8 h的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骨科手术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股神经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进行的114例择期THA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全麻组61例,全麻+神经阻滞组(联合组) 53例。比较两组术中资料与术后早期镇痛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麻醉平稳,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清醒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总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min、120 min和24 h,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60 min、120 min、24 h、48 h及72 h,联合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术中全麻辅以股神经阻滞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并显著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