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6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QT间期,QTc离散度(QTcd),JTc离散度(JTcd)QRS离散度(QRSd)的变化。结果显示除QTcmin,QRSd外QTcmax,QTcd,JTod在AMI后48小时内均显著增加;第2周显著降低(P〈0.01),其中溶栓治疗再灌注组国无灌注和非溶有下降更为显著(P〈0.01);第3~4周再灌注组明显回升(P〈0.01),无再灌注和非溶栓组则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尹萃芬  鲁一兵 《云南医药》1999,20(3):173-174
目的 本文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早期再灌注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125例AMI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临床再通指标判断梗塞相关血和再通率,分析再能与未通组并发症发生率,4周左室射血分数变化。室壁瘤发生率及4周病死率。同时记录12导联ECG测定溶栓前,后QTd值,比较溶栓再通与未通QTd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52例AMI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并计算其校正的QTd(QTcd)。结果心律失常组QTd、QTcd大于无心律失常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QTd、QTcd大于100ms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QTd,QTcd、小于100ms者,结论AMI患者QTd、QTcd增加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冠脉再通后QT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于圣永燕苹(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丰县221700)QT离散度在评估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自19945~199610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尿激酶溶栓冠脉再通前后QT...  相似文献   

5.
76例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分析南平市第一医院黄琦磊,吴凤卿南平市中医医院王军平测定7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入院时心电图的QT离散度(QTd),并与76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作对照,以探讨QTd增加与AMI泵衰、室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文会  袁如玉 《天津医药》1997,25(9):540-542
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对AMI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表明: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显著延长于VT,Vf及非猝死者(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长于下壁心肌梗死组(P〈0.01),认为QTd可作为早期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西山矿务局总医院(030053)安巍段霄燕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过程中局部心肌电生理的紊乱。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d显著增加〔1〕。本文...  相似文献   

8.
46例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资料提示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46例AMI后QTc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提示Lown分级≥Ⅲ级,室颤,室扑,猝死者的QTcd显著工于lown分级≤II级者(P〈0.01)。其中猝死者QTcd〉100ms,AMI后kllip≥Ⅲ级者的QTcd与Killip≤II级比较,P〈0.02,分析表明,QTcd是AMI后患者发  相似文献   

9.
粒细胞发光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柏年  张我素 《天津医药》2000,28(4):199-20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的中性粒细胞(PMN)氧化代谢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作为冠脉再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AMI患者80例,给予静脉溶栓,按溶栓后冠脉是否现通分为溶栓再通组(I组)5例及溶栓未通组(Ⅱ组)2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用心电图测出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QTd及QTcd显著大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QTd及QTcd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r=0.59,P〈0.0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资料提示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46例AMI后QTc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提示Lown分级≥Ⅲ级、室颤、室扑、猝死者的QTcd显著长于lown分级≤Ⅱ级者(P<0.01),其中猝死者QTcd>100ms,AMI后kilip≥Ⅲ级者的QTcd与Kilip≤Ⅱ级比较,P<0.02,分析表明:QTcd是AMI后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识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卫亚王奎风尤乃祯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上各导联Q-T时限变异的程度,其大小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匀的程度。为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时QTd及其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按发病年龄随机分成三组,进行尿激酶(UK)溶栓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2小时内溶栓的47例AMI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3%、14.9%和8.5%。6小时内溶栓再通率老年组(50%)明显低于青年组(80%)和老年前期组(70%)。老年组住院病死率为25.9%,且有出血并发症发生,而青年组和老年前期组无一例死亡且无一例出血并发症发生。提示UK溶栓疗效与患者年龄有关,老年人溶栓疗效较差,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效果,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D-二聚体血浆浓度变化。结果,所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D-二聚体浓度在(187±032)~(199±031)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0±009)mg/L(P<001)。15例AMI溶栓再通的D-二聚体于溶栓后6小时高达(2211±496)mg/L,24小时后降至治疗前(242±078)mg/L水平。而溶栓未通组D-二聚体于溶栓治疗后第5天达高峰,15天降至治疗前水平。未溶栓组D-二聚体无明显升高(P>005)。提示检测D-二聚体对AMI溶栓疗效具有一定的判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与心脏舒张功能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0例,用HP25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血流A峰/E峰面积(VA/VE)、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以及应用KilliP分级判定心功能。结果①36例血管再通组与14例未溶通组之间,在年龄、性别、AMI部位、临床心功能、LVEF、FS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肌梗塞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②溶通组与未通组相比,VA/VE比值明显低于未通组(1.0129±0.3427比1.3335± 0.4077,P<0.01);VA/VE>1出现率少于未通组(47.2%比85.7%,P < 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 AMI使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后,对左室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会更大些。  相似文献   

16.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QT离散度、校正过的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方法:对107例DCM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测量值及89例健康体检测量 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其与室性心人常及猝死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DCM组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QTd≥6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QTd〈60ms,猝死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QTd可能是DCM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 ,它反映心室复极的差异 ,现已作为评估AMI患者心律失常危险性及心性猝死的非创伤性方法之一 ,本文观察 5 5例AMI病人 ,发现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明显大于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表明QTd增加是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可影响近期预后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AMI组 5 5例 :存活组 47例 (其中恶性心律失常 4例 ) ,男 35例 ,女 12例 ,年龄 39~ 84岁 ,死亡组 8例 ,男6例 ,女 2例 ,年龄 43~ 82岁 ,所有AMI入选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时域法研究AMI溶栓治疗再通组、未通组、及AMI未作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心梗后24小时内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 溶栓再通组24小时全部窦性RR间期(NJN)均值的标准差(SDNN)、24小时所有5分钟窦性RR间期均值的准确差(SDANN),24小时相邻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方根(rMSSD)、逐次的窦性RR间期改  相似文献   

19.
郝唯蔚  石湘芸 《天津医药》1998,26(11):650-652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93例AMI病人进行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测定,并与8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1)AMI患者入院时及第4周的QT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2)单部位与多部位MI患者入院时的QTD无明显差异,但第4周时多部位MI患者的QTD明显大于单位MI患者(P〈0.05)。(3)AMI合并心衰、室速或室颤者QT  相似文献   

20.
美多洛尔治疗急性心梗死后QT离散离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慧明 《江苏医药》2002,28(4):290-290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增大,与早期原发性室颤发生的正相关性已被证实。本研究对35例AMI患者予β阻滞剂美多洛尔治疗,观察发现可明显降低其QTd,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