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腮腺内5-羟色胺(5-HT)受体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抗5-HT的抗体是兔源性的抗5-HT独特型抗体,购于第四军医大学。结果:大鼠腮腺的各级导管的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均呈5-HT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物分布于胞质,胞核为阴性反应。结论:大鼠腮腺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内有5-HT受体,说明大鼠腮腺可能有自分泌5-HT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不同肠段黏膜肥大细胞及5-HT的变化,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初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对其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及结肠镜检查,分别在回肠末端、回盲部、乙状结肠、直肠处钳取黏膜活检,进行5-HT定量及肥大细胞计数。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56%。根据其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阳性组受试者回肠末端、回盲部、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的5-HT浓度均值与阴性组同部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试者肠黏膜5-HT的浓度均在回肠末端最高。阳性组回肠末端黏膜的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阴性组(P〈0.01)。阳性组回肠末端黏膜的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回盲部、乙状结肠及直肠等部位(P〈0.01)。阴性组回肠末端黏膜肥大细胞计数与乙状结肠及直肠相比,有明显增多(P〈0.05)。阳性组患者回盲部黏膜肥大细胞数量与5-HT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腹泻型IBS合并食物不耐受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数增加,且以回肠末端肥大细胞数增加更为明显。并发现该类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数增加与5-HT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硫酸镍铵加强的PAP法)对5只大鼠胃肠道的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研究表明,大鼠胃肠逍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胃幽门部,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密度最高,在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密度中等,在胃体部密度最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状多样。有的细胞有  相似文献   

4.
沈忠飞  郭燕君 《吉林医学》2012,(10):2021-2022
目的:研究检测5-羟色胺(5-HT)系统在脑-肠轴上的表达,探索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觉过敏的神经机制。方法:将新生期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母婴分离组(实验组),在出生后第2~21天,每天将新生大鼠与哺乳期母鼠分离3 h;对照组在出生后第2~21天,不给予任何处理。成年后(出生后60 d)进行结直肠球囊扩张(Colorectal distcnsion,CR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脑干中缝背核5-HT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母婴分离组CRD后中缝背核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为(40.67±4.73)个,脊髓背角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为(20.67±2.08)个,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引起大鼠5-HT系统在中枢改变,提示早期生活事件所致5-HT系统的异常可能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觉过敏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ABC免疫染色法及金标免疫电镜技术研究了胰抑素在豚鼠,猪和人胃肠道的定位和分布,并用ABC结合IGSS双重染色技术及相邻切片法观察了胰抑素与其它调节肽和5-HT的关系。结果发现,胰抑素样免疫反应(PLI)细胞分布于胃窦部和肠道全长的粘膜中,在猪还可见于胃底和胃体部,但以十二指肠、胃窦部和空肠上部为多,直肠次之,其他节段较少。PLI细胞主要位于胃腺和肠腺底部,偶可见于绒毛上皮中。细胞呈三角形、卵圆形或烧瓶状,有的细胞顶端达上皮游离面,少部分细胞有基底突向周围延伸,免疫电镜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5-差劲色胺(5-HT)抗血清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回肠(外纵肌全层铺片标本)内含5-HT免疫反应性(T-HT-IR)神经元进行了观察研究。正常大鼠回肠壁内神经节(丛)内可见少数5-HT-IR核周体,及肠肌丛周围和节间束中含有丰富的5-HT-IR纤维。5-羟色胺酸(5-HTP)处理后大鼠与正常鼠相比较,回肠壁丛内5-HT-IR胞体和带膨体纤维的可见数稍多,及免疫反应性增强。本研究对大鼠回肠内在5-HT能神经元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并初步讨论了肠5-HT能神经元对胃肠运动的调节功能及其可能的受体机理。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胶体金银法(IGSS),对电针效应及P物质(SP)与5-羟色胺(5-HT)体外孵育淋巴细胞的SP与5-HT受体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并分为电针、纳洛酮阻断电针和对照三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淋巴细胞在无外界条件影响下,细胞表面可见棕黑色颗粒,其反应强弱不一,有的稀疏、散在,有的则密集或呈帽状.在电针效应或外加SP与5-HT孵育的条件下,淋巴细胞表面的反应颗粒均可增多(P<0.5),纳洛酮可阻断此作用.提示淋巴细胞表面有SP和5-HT受体存在,且电针效应及SP与5-HT体外孵育对其免疫反应有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淋巴细胞本身释放免疫性阿片样肽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大鼠淋巴结内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淋巴结内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异质性.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与甲苯胺蓝邻片比较,淋巴结内肥大细胞分别呈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 Y免疫反应阳性,主要分布于髓质,细胞核为阴性反应.在髓索中可见神经肽 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呈串珠状和线状,交织成网.结论大鼠淋巴结组织中肥大细胞含有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 Y免疫反应物,淋巴结内有神经肽 Y能神经分布,表明神经肽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调节免疫器官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PAP法对人体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观察比较。该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在各段均有明显的区域性,十二指肠上皮内密度最高,其次是胃、空肠、食道。5-HT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细胞有1~2个突起,可伸至固有层,对进一步研究5-HT细胞在人体消化道各段的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九香止泻片(又名秦香止泻肠溶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和肠黏膜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九香止泻片组、盐酸洛哌丁胺组,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VIP、NPY、5-HT.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VIP水平显著升高,NPY水平显著降低,肠组织5-HT的分布及表达显著升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大鼠血浆VIP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NPY水平显著升高,肠组织5-HT的分布及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九香止泻片可能通过降低D-IBS大鼠的血浆VIP、肠黏膜5-HT和升高血浆NPY而改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1.
以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 S P)法显示猕猴小肠5 羟色胺(5 H T)内分泌细胞,并用 Weibel体视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此种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空肠密度中等,回肠密度最低;5 H T 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多分布在肠腺处,绒毛中较少。该细胞形态多样,大多为锥形、梭形、椭圆形或圆形。有的细胞基底部有突起,后者可伸向腺腔或肠腔,其末端含有5 H T 阳性物质,提示此种细胞有旁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家兔生后发育期间5-羟色胺(5-HT)和嗜铬粒素A(CgA)在胃窦黏膜中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生后5、15、25、35、60及90d家兔各10只,处死后取胃窦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法观察5-HT、CgA免疫反应细胞的定位和表达.结果:不同发育阶段胃窦黏膜内均有5-HT和CgA的表达,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胞质内;生后5d和15 d时5-HT阳性细胞分散存在于黏膜上皮内,染色较浅,35 d开始逐渐增多,60d时数量最多(P<0.05),90d时减少至35 d水平,细胞平均灰度值于35 d时降低,60d时达到最低(P<0.05);CgA阳性细胞从生后5d开始数量逐渐增多,尤以90d增多明显(P<0.05),平均灰度值于90d时最低(P<0.05).结论:家兔生后发育期间胃窦5-HT、CgA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提示其所释放的激素可能参与家兔胃窦的发育和某些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捷安肽素的抗真菌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同位素标记法.显微形态观察经捷安肽素处理后的供试真菌的形态学变化.进一步采用14C同位素标记的特异底物"尿苷二磷酸-(14C)-葡萄糖"示踪,研究捷安肽素对真菌(1,3)-β-D-葡聚糖合成酶活性反应的影响.结果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早期人胚神经管发育过程中的定位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染色,研究35天人胚的发育情况.结果 在人胚神经管的室管带中,神经元的细胞质和细胞核NGF免疫反应阳性;在中间带,一部分神经元的细胞核NGF免疫反应阳性,另外一部分神经元的细胞核NGF免疫反应阴性,而其突起NGF免疫反应阳性;在边缘带NGF的表达与中间带相似.在神经管的头侧NGF阳性反应较强,神经管的尾侧NGF阳性反应较弱.结论 NGF在人胚神经管免疫反应阳性,表明NGF可能是诱导神经管分化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提示NGF可能在人胚神经管的发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病淋巴结炎组织中5-HT及5-HT1 AR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弓形虫病淋巴结炎组织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共用的生物学语言:5-HT与5HT1AR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icture^TM二步法检测淋巴结炎组织中的弓形虫、5-HT及5-HT1AR。将弓形虫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两组5-HT与5-HT1AR的检测结果。结果50例淋巴结炎组织中有16例弓形虫阳性。5-HT与5-HT1AR阳性标志物在两组淋巴结炎组织中分布大致相似,主要位于副皮质区的T淋巴细胞、淋巴滤泡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等部位。5-HT在两组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5),而5-HT1AR在两组的表达强度无差异(P〉0.05)。结论弓形虫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5-HT与5-HT1AR表达强度的变化,可能与弓形虫病淋巴结炎的发生与病情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豚鼠胰腺5—羟色胺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强  黄荫乔 《医学争鸣》1989,10(5):290-294
作者利用自制的5-羟色胺(5-HT)抗血清,成功地对豚鼠胰腺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应用PAP-GDN和PAP染色技术,观察到在豚鼠胰腺的内、外分泌部均有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在胰腺内分泌部(胰岛)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多样,大小不等。在外分泌部,5-HT免疫反应细胞呈单个分散或聚集分布,主要位于腺上皮或导管上皮之间,或位于腺泡之间或导管旁的结缔组织之中。作者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已知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五羟色胺(5-HT)纤维及终末分布,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观察5-HT2A 受体mRNA是否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表达,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进一步证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成5-HT2A受体。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5-HT2A 受体mRN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5-HT2A受体 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尾壳核内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苍白球内也只有少量较大的阳性胞体,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则可见许多中等大小的梭形阳性神经元胞体,并呈现密集的带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到5-HT受体阳性神经元胞体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结论 推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5-HT2A受体,具有接受和整合5-HT神经递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模拟内分泌和外分泌心房钠尿肽(ANP)对胃肠嗜铬(EC)细胞合成与分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通过胃腔直接注射ANP模拟外分泌,通过舌下静脉注射ANP模拟内分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测量学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观察ANP刺激后胃内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密度、内分泌颗粒(SG)数密度及血清5-HT的含量.结果:模拟ANP外分泌,实验组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SG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模拟ANP内分泌,实验组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SG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大鼠内、外分泌ANP可抑制5-HT的分泌,促进5-HT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大鼠小肠壁切片和撕片标本,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小肠壁层和肠肌丛内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的分布。结果发现,(1)小肠壁各层和肠肌丛内神经纤维十分丰富,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从十二指肠向空肠到回肠有逐渐增高趋势。(2)肠肌丛中有大量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密布于节(丛)和节间束内,有些细胞突起丛内和节间交织成网,有的突起末端膨大呈终扣样与邻近的细胞体呈突触样接触,小肠各段肠肌丛的节细胞酶活性和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别;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DRN)微量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后睡眠的变化及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核团微量注射、多导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DRN内微量注射PCPA(10μg)引起睡眠时间增加,尤以深慢波睡眠增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RN内5-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结论大鼠DRN微量注射PCPA后睡眠增加且5-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提示5-HT神经元参与睡眠调节.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间接法,观察5只经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秋水仙素的树鼩和10只未注射秋水仙素的树鼩脊髓C_5、T_3、T_9、L_4和S_25个节段内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表明,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在S_2最强,其次是L_4,灰质以后角最强,前角最弱.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分布于脊髓后角和中间带,多数为小型(9~14μm)或中型(15~20μm)细胞.在S_2的中间带内有少数大型(20μm以上)多极细胞,其突起行向各方,有些突起上的膨体明显.阳性颗粒分布在神经元突起的根部和胞质的外周部.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于后角的边缘层和胶状质以及S_2的中间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