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4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曲池、合谷、阳陵泉等穴联合美洛昔康、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9.73%,对照组有效率51.3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采用隔物灸加三棱针散刺法联合西药治疗21例,并与药物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加美洛昔康治疗21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61.9%。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无副反应发生。结论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避免了西药的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范德辉  夏波 《中国针灸》2007,27(10):731-734
目的:探讨提高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96例RA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48例)和西药组(48例)。综合组采用热针电针治疗仪,穴取上肢肩、曲池、手三里、支沟;下肢风市、阳陵泉、梁丘、膝阳关等,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口服西药美洛昔康、柳氮磺胺吡碇、甲氨喋呤治疗;西药组单纯西药治疗。2组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握力、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有效率为79.2%,西药组有效率为52.1%,综合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综合组优于西药组(P<0.01)。2组治疗后血中RF、CRP、ESR、WBC和PLT等指标均有下降(P<0.01),且综合组血中CRP、ESR、PLT的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1)。结论:热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艾灸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奉理 《中国针灸》1998,18(6):333-334
类风湿性关节炎(下称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属中医痹证。笔者使用艾条灸和中药内服外敷方法相结合,治疗RA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992年至1997年的门诊观察患者5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诊断标准[1],对近年来确诊为RA的患者进行艾条灸和中药治疗。在51例患者中,男18例,女3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半。按中医辨证,属于风寒湿痹型15例,属于风湿热痹型10例,属于气血不足型17例,属于肝肾亏虚型9例。2 治疗方法取中脘、气海、大椎、大杼、阳陵泉,嘱患者用清艾条自灸…  相似文献   

5.
周志峰 《河北中医》2009,31(11):1684-168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进行性、对称性和破坏性慢性炎性骨关节结病。2006—01—2008—12,笔者运用温针灸配合自拟痹痛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并与单纯痹痛丸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灸配合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天灸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O%,对照组为58.O%,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天灸疗法能够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红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92-394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针刀治疗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对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且愿意接受针刀治疗的23例患者行针刀治疗加药物、物理治疗(针刀组),对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37例患者行针刺加药物、物理治疗(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相关标准判定两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针刀组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5.7%,6个月总有效率为91.3%,12个月总有效率为91.3%。针刀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观察温针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 纳入急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美洛昔康组,每组51例.美洛昔康组给予美洛昔康治疗,联合组在美洛昔康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总抗氧化能力(T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口服药物的综合疗法,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药物。两组均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和类风湿因子(RF)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和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和RF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0.
高小伶 《河北中医》2013,35(8):1189-119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多系统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病率高,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西药治疗RA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其严重的副作用常致使患者不能坚持使用.近年来,针灸治疗RA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2010-10-2011-10,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RA 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悬灸配合中药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悬灸配合口服温阳健脾祛湿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温阳健脾祛湿活血方治疗。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肝功能TBil、ALT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Bil、ALT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AL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7.0%和95.7%,对照组分别为76.1%和82.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灸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采用单纯SSRI类药物治疗;针药组25例,采用针刺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灸药组25例,采用针刺加艾灸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星期HAMD量表总评分情况,采用HAMD量表评定疗效。结果灸药组、针药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与药物组总有效率(8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灸药组和针药组在治疗1、2、4、6星期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灸药组在第2星期起HAMD减分率大于针药组和药物组,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艾灸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SSRI类抗抑郁药,且起效速度快。针刺配合SSRI类药物的治疗也有类似的疗效,但针刺加艾灸配合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减少HAMD量表积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加药饼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设立局部针刺加灸组,远道针刺加灸组,单针不灸组三组对照观察。结果与结论 局部针刺加灸组与远道针刺加灸组痊愈率无明显差异,局部针刺加灸组与单针不灸组痊愈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及MS评分的评价作用。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与药物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针药组加用针刺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血糖、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胰岛素、甘油三酯、血压、腰围、体重指数、M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胰岛素、甘油三酯、血压均有明显改善(P0.05),针药组治疗后腰围、体重指数、M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药物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MS评分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针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主要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针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健脾固肾针法,针刺每星期治疗5次,以30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关节肿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健康生活指数(HAQ),观察ESR、CRP、RF实验室指标。结果针药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在关节压痛及双手平均握力方面较西药组明显改善(P〈0.05),西药组各症状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改善(P〈0.01,P〈0.05)。在健康生活指数(HAQ)评分方面,针药组与西药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P〈O.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ESR、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但针药组CRP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5)。结论健脾固肾针法配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电磁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处于炎症活动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电磁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压痛关节数目(TJC)及指数、肿胀关节数目(SJC)及指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项目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根据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压痛关节数目及指数、肿胀关节数目及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压痛关节数目及指数、肿胀关节数目及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沉及CRP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沉及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效进步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0%和87.5%,对照组分别为34.3%和74.3%。两组显效进步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电磁疗法是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在缓解关节压痛和肿胀方面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升白汤治疗干扰素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中药升白汤治疗,治疗组在升白汤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同时,采取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升白汤治疗干扰素致白细胞减少症效果明显,且白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波动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督脉铺灸法不同发泡灸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最佳发泡灸量。方法:将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斑蝥剂量0g)、治疗组2(斑蝥剂量1.5g)、治疗组3(斑蝥剂量3g),每组各40例,分别予以督脉铺灸法进行治疗,每隔30d治疗1次,共治疗2次。观察灸后24h背部发泡程度、24h内背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主要症状、体征,魏氏法(Westergren)测血沉(ESR),酶联免疫法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M(IgM)、IgG的含量。结果:24h背部发泡程度、24h内背部疼痛程度比较,治疗组1最轻,治疗组2中等,治疗组3最重(难以忍受),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和ESR、RF、CRP、IgM、IgG的含量(P0.01);治疗组2与治疗组3的上述指标皆低于治疗组1,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1(P0.01);治疗组3的症状、体征积分和ESR及RF、CRP含量显著低于治疗组2(P0.05)。结论:督脉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发泡灸的疗效远胜于非发泡灸;斑蝥1.5g的剂量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