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围绝经期是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月经不规则开始,多发生在39~51岁,平均持续时间约为4年。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内分泌失调,会引起月经不规律,出现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围绝经期功血是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围绝经期功血需迅速彻底止血,防止复发,调整月经周期,减少月经量,使患者顺利度过围绝经期[1]。早发现、早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85-2686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期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1].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指的是妇女在围绝经期间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是女性特定阶段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  相似文献   

3.
<正>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的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1]。在围绝经期患者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絮乱及神经心理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心烦和易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探讨激素替代联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进展围绝经期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过渡到失去生育能力的阶段,一般起始于40岁,整个围绝经期长达20年之久,几乎占人均寿命的1/3。在此期间卵巢机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含量明显下降,下丘脑-垂体-性腺组成的调节轴改变,导致代谢、精神、内分泌和神经各系统失衡。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中医称之为妇女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潮热面红、眩晕耳鸣、面浮肢肿、腰背酸楚、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症状,亦称经断前后诸证[1]。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常发生在绝经前后的45~55岁,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应用自拟更健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取得了较好效果,报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诊断与保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的生育能力与性活动从正常的时期,逐渐减少到完全停止而进入老年期,这一过程称之为更年期,其突出的标志是绝经。这一过程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又称围绝经期。绝经前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时期,一般从40岁开始,历时6~8年;绝经期是指闭经达1年以上,最后一次月经期即定为绝经期;绝经后期是指月经停止后至卵巢内分泌功能完全消失,约持续6~8年。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年龄的生命阶段,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绝经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症状。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展的生理过程[1]。  相似文献   

8.
<正>女性更年期是指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而至月经终止的一段时间。由于更年期的定义含糊,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使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一年)。绝经是指月经完全停止一年以上。绝经年龄因人而异,我国城市妇女目前平均绝经年龄为  相似文献   

9.
阮祥燕 《首都医药》2011,(11):53-54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上)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按WHO的定义: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变化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至最终月经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数历经2~8年(平均5年)。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上) 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 按WHO的定义: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变化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至最终月经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数历经2~8年(平均5年).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与卵巢的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加甲基睾丸素5mg,连服3个月,随访观察月经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引起闭经、贫血得到改善;停药后月经复潮,可使经量减少,经期缩短;部分围绝经期妇女用药后进入绝经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辛春 《河北医药》2012,34(6):877-878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妇产科门诊和急诊的常见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月经的调节功能失常而非生殖器器质性病灶或全身疾病所引起的不正常子宫出血疾病,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虽有卵泡发育,但不能成熟及排卵;体内虽有一定量(低水平)的雌激素,但无黄体生成[1],故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临床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甚至可由于严重缺铁性贫血导致慢性衰弱,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2].近年来,随着妇科内分泌研究的进展,对月经的调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我院2010年应用孕激素后半周期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1]我国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已达1亿之多,严重影响部分女性的生活质量,已逐渐被社会所重视。现代医学以激素替代疗法[2]为主,疗效明确,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预防和治疗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但长期应用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增加血栓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双极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顽固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宫腔镜双极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顽固性功血36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中闭经16例,月经明显减少19例,月经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月经无改善1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宫腔镜双极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顽固性功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是指从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异常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妇科症状,超过2/3的围绝经期妇女因异常子宫出血寻求治疗[1]。本文将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围绝经期就诊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疑有内膜病变的153例行阴道超声(TVS)检查、宫腔镜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内膜病理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以便合理使用。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门诊因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患者52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照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刮宫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相比,子宫内膜厚度变薄(P<0.05)。92.3%(48/52)患者内膜转化为增殖期早、中内膜。治疗期间全部患者闭经,停药后47例恢复月经,5例绝经。结论米非司酮有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正>女性更年期在临床多指妇女的卵巢功能从正常到逐渐衰直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1]。通常指的是女性绝经前后直到绝经的这一段时间,以卵巢功能的完全消失作为时间截止的标志。女性更年期多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月经停止后的时期三个阶段[2,3]。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指由于更年期女性体内性激素含量的减少而导致的一系列身体以及精神症状的表现,如生殖系统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还可能如抑郁、焦虑和睡眠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  相似文献   

18.
女性围绝经期的定义 女性围绝经期(在国内俗称"更年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医学上定义为: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它是生育期结束的标志.围绝经期在绝经前及绝经后均有10余年的时间,总共约20余年时间.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减少,易发生潮热出汗、月经紊乱、生殖道感染等症状,给广大女性带来痛苦。我院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保定地区1998名已婚女性(包括998名围绝经期女性和1000名非围绝经期女性)进行女性病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除常见的便意淡漠、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腹胀等症状外,往往伴随情绪障碍。许多围绝经期便秘患者常要求服用泻剂来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治疗作用[1]。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或每周<3次),粪质干燥,排出困难[2]。因此,便秘与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现在临床上多采用经肛门给予开塞露的药物治疗和环形腹部按摩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