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入性抗原以及病毒感染是哮喘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触发因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体,患过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有1/3以上日后发展成哮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本研究通过观察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后哮喘患儿抗原诱导淋巴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I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将 4 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2 8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以临床疗效和胸片为判断标准。结果 :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为2 30± 0 36d ,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时间为 5 4 2± 0 85d ,胸片阳性结果消失时间为 10 32± 1 73d ;对照组喘憋消失时间为 3 5 5± 0 4 5d ,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时间为 7 15± 1 2 5d ,胸片阳性结果消失时间为 14 10± 2 6 5d。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或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 ,减轻炎症反应 ,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其主要致病原,婴儿在反复发生喘息,最终易演变为哮喘。本文研究者旨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对早期干预哮喘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仅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为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其易出现严重喘憋表现,故又称为喘憋性肺炎。现就其病因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RSV毛支 )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IVIG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IVIG治疗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P分别 <0 0 1和 <0 0 5 ) ,住院天数缩短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IVIG治疗RSV毛支临床疗效较确切 ,方便、安全 ,可作为佐治毛支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 2岁以内的小儿 ,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 ,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喘憋 ,有明显毛细管支气管阻塞现象 ,是儿科常见急症 ,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我们用沐舒坦治疗 54例毛细支气管炎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病例资料研究对象为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4月我院收治确诊的 1 0 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 ,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及支气管异物等疾病。全部病例均符合有关毛细支管炎的诊断标准 ,并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54例 ,男 30例、女 2 4例 ;对照组 54例 ,男 2 6例 ,女 2 8例。两组年龄均为 1~ 1 8个…  相似文献   

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以喘憋为突出表现的呼吸道炎症,多数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引起:其中部分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常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哮喘。我们对既往健康的6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佐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周晓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21-3222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后续发展中的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2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30例幼儿肺炎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IgG、IgM抗体,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RSV-IgG阳性占33.2%;IgM阳性占8.7%。对照组RSV-IgG阳性占13.1%;IgM阳性占2.2%。实验组ADV-IgG阳性占11.3%;IgM阳性占3.6%。对照组ADV-IgG阳性占9.7%;IgM阳性占2.3%。实验组MP-IgG阳性占46.0%,IgM占19.4%。CP-IgG阳性占51.5%;IgM阳性占8.7%。对照组MP-IgG阳性占36.2%,MP-IgM占22.3%。CP-IgG阳性占45.4%;IgM阳性占11.5%。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RSV-IgG、IgM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仍然是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同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也已成为毛细支气管炎重要的病原体。它们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后续发展为哮喘过程中分别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曾启连  肖慧  彭文  冯滔 《江西医药》2009,44(2):145-14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将我院2006~2007年收住院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的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比较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入院后喘憋缓解时间较对照缩短1.15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缩短1.95d,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85d,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雾化吸入干扰素可进一步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且可避免肌注干扰素后引起发热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由于感染后细小的气管腔易因炎症分泌物、水肿及平滑肌痉挛而发生梗阻,甚至肺气肿,多伴有喘憋,临床症状重。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已使用了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个月内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2月收治的87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对症及抗感染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葡糖糖酸锌进行辅助治疗。结果:87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B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易反复发作,对婴幼儿应加强日常护理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尤其是1~6个月小婴儿较常见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该病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其临床症状如肺炎,且喘憋更显著。患此病的小儿在数年间可反复发生喘鸣,约半数小儿患哮喘[1]。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联合孟鲁司特(顺尔宁)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把6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更昔洛韦抗病毒,布地奈德混悬液、爱全乐、全乐宁雾化吸入;治疗组另加口服孟鲁司特(顺尔宁),1~2岁每次4mg,每晚顿服,<1岁每次4mg隔日晚顿服,共用4周.观察两组患儿咳嗽、气喘及肺部哕音情况,并统计住院天数和随访3个月喘息反复发作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住院时间短,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喘息反复发作次数减少,P<0.05.结论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后加用孟鲁司特(顺尔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可降低因感染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病毒感染后喘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NaCl溶液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应及护理措施。方法将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的76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在接受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将0.5%沙丁胺醇0.25 mL溶于0.9%NaCl溶液3 mL中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将0.5%沙丁胺醇0.25 mL溶于3%NaCl溶液3mL雾化吸入治疗。两种吸入方法每天3次,连续3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为(5.02±1.63)分,治疗组为(4.29±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3);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10±1.76)d,治疗组为(6.15±1.3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1)。结论 3%NaCl溶液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生理盐水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目前无特效治疗。我院儿科用氨溴索(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miR-126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展为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6例, 其中男77例、女49例。采用RT-PCR法检测miR-126相对表达水平, 根据2年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非哮喘组(94例)与哮喘组(32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26在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哮喘中的预后价值, logistic回归分析miR-126是否是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哮喘组患儿外周血miR-12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8.43±5.14)比(5.03±3.88)](P<0.001);ROC分析显示miR-126预测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哮喘的曲线下面积为0.691, 灵敏度为88.30%, 特异度为59.38%;miR-126是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878(3.752~26.007), P<0.001]。结论外周血中miR-126对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IFNs)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已被用于包括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在内的许多疾病的治疗。本研究采用肌注基因重组干扰素α-2b(rIFNα-2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周英姿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36-1736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病与婴幼儿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该病常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其临床症状似肺炎,但喘憋更显著。以前常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对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在很大的程度上包含由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为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已有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报道。我科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3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