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PQ、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肩三针穴及夹脊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对照组40例。2组均取肩三针穴(肩髃、肩髎、天宗)针刺治疗,观察组同时针刺颈4~7夹脊穴,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72.3%,对照组为32.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9%,对照组为87.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肩三针穴及夹脊穴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于恒  邵萍  李月  许德敬 《光明中医》2012,27(2):311-313
目的 本课题从整体疗效和活动度两个方面,通过对照研究,观察电针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从而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广该疗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评定表(JOA)》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选取患侧条口穴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传统肩三针进行电针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肩关节活动度及其分项上举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条口穴和电针肩三针穴在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症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疗效.电针条口穴治疗肩周炎在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及其上举活动改善方面显著高于电针肩三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深屈肌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深屈肌训练;对照组为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评定,并将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VAS与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组内与组间VAS与ND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深屈肌训练可减轻患者颈痛强度及改善颈椎功能,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大椎、肩中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麦粒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随访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 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4.1%(37/44),观察组有效率为86.4%(38/44);6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79.5%(35/44),观察组有效率为81.8%(36/44),两组整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及6个月后随访NPQ评分及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后NPQ评分及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及MP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较常规针刺即时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麦璧连  黄志毅  张志斌 《新中医》2017,49(11):107-109
目的:观察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采用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90.00%,治疗组9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组肩关节活动度从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各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肩周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更好地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痛苦,且选穴精而少,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收集近2年共计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温针灸"肩三针"和单纯针刺"肩三针"治疗。在治疗结束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肩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杜白雪  王晨琳  宋蕾 《新中医》2024,56(7):134-138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电针治疗混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浙东骨科医院收治的200例混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刀结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性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颈痛量表评分、Mc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颈痛量表评分、MPQ维度[情感项、感觉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ESCV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颈痛量表评分、MPQ评分(情感项、感觉项、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中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与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B...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和随访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火针配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在镇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火针治疗,显著提高了肩关节周围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筋刺法加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2例患者采用经筋刺法加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40例运用关节松动术治疗,两组均配合患肩功能锻炼,采用JOA肩关节疾患评分评价疗效,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JOA肩关节疾患评分为(92.21±5.71)分,对照组为(86.70±9.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筋刺法加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显著疗效,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动态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动态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针刺是一种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卿鹏  胡静 《上海针灸杂志》2013,(10):855-856
目的 观察肩三针温针灸配合远端穴位透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5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肩三针温针灸配合远端穴位透刺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 经过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三针温针灸配合远端穴位透刺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较电针疗法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8例。A组采用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B组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C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差值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总有效率为100.0%,B组为87.5%,C组为83.3%,A组总有效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是一种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扬刺、火罐综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五腧穴之“腧穴”、“肩痛穴”和阿是穴为主的针刺治疗,结合运动,刺络拔罐,对照组用传统针刺方法,结合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有效率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运动、扬刺、火罐综合治疗能有效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肩周炎的一种可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子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电子灸)34例与对照组(温针灸)30例,疗程结束后(23 d)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肩痛评分比较,两组均可缓解肩痛,但治疗第1~14天,观察组治疗肩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第21天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两组均可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治疗第1~14天,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第21天后观察组对于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灸与温针灸治疗肩周炎都有较好疗效,但电子灸较温针灸更具安全、环保、能量化和便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动痛点滞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和对照组(一般性治疗)各60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显效37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1.7%;对照组中显效23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38.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6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中显效23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38.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针刺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次症积分、总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优于对照组83.3% (P<0.05),治疗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