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补肾健脾法谈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50-2250
骨质疏松症是指全身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变化继而引起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代谢疾病。根据骨质疏松症临床上所表现的全身或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驼背等特征,按其临床特征与中医学的"痿症""骨枯""骨极""虚劳""骨痿"之论述颇相似。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目前国内对该病的防治研究已不断深入。本篇就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的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将骨质疏松归入"骨痿""骨痹"范畴,认为骨痿见于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骨痹见于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骨痿是骨痹的早期表现.结合中医古籍文献,建立"脑-肾-骨质疏松""脑-脾-骨质疏松""脑-髓-特发性骨质疏松"三...  相似文献   

3.
"动静结合"是骨折治疗原则之一,其对骨折端的间歇性刺激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然"动""静"结合不当,易引发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骨折愈合过程中微动产生应压力载荷激发骨自适应重构,促进骨结构完整和骨生物机械功能恢复,然其机制仍不明确。本文从骨折愈合过程探寻中医"动静结合"理论与骨载荷自适应重构的相关性理论机制,科学阐释"动静结合"理论。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腰背痛"等的范畴.中医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通常是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文章从中医学先后天论和五行制化论角度,对肾、脾二脏在骨的生理病理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对骨质疏松的脏腑辨证用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目前,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医治疗该病的主要原则为补肾健脾、行气活血,但是中医学者们对此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我们认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是为了减轻骨痛、降低骨丢失的速度以及降低骨折和再骨折的发生率,并提出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则为针对其虚、兼顾其瘀、标本兼治,强调虚瘀兼顾才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治疗原则。希望我们的认识能够引发中医学者们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共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造福于广大骨质疏松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P)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骨质微观结构变化,从而患者出现疼痛等临床症状,患者骨脆性增加,因此容易骨折,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措施治疗OP患者,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应用具有较大的药物副作用.根据OP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学将其归属于"骨痹""骨痿""虚...  相似文献   

7.
在查阅整理大量古代医学著作后,总结古代医家对骨肿瘤病名的沿革,有"骨睢""骨疽""石痈""石疽""骨瘤""石瘤""肉瘤"等。而主要的病因病机则以"寒邪之气积聚肌肉、经络""肾气虚损,毒邪凑骨""气血凝滞于骨""热毒积聚"为主,治法以"温经散寒法""补肾壮骨法""清热解毒法""行气活血法"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饮食调护对骨折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采用中医护理"三因制宜""五味调味"等整体观念,对骨折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结果:注重饮食调护,避免饮食禁忌,对骨折患者加快骨痂愈合,提早康复起了确切作用。结论:中医饮食调护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由于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本病的明确记载,一般认为其属于"痹证""骨痹""痿证""骨痿"范畴,我们认为本病与"痹证""痿证"有明显的区别,以"痹证""痿证"命名,有可能使名害于实,建议以《素问·骨空论》的"蹇膝"作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命名。  相似文献   

10.
正少肌症是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功能下降的一种病症[1],表现为肌力减退,肌肉萎缩,活动力下降,易摔倒等。其病位在肌肉,当属中医学"痿症"之"肉痿"。骨质疏松症是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的,以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表现为腰背部或周身的骨骼疼痛,行走时加重,活动受限,严重时可有行走困难[2]。此病病在骨骼,当属中医学"骨痹""骨痿"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少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的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虚衰、血瘀经脉。骨折是骨痿最主要的并发症,脏腑虚衰是骨痿骨折的根本原因,血瘀是骨痿骨折的病理基础,虚瘀相互作用,导致邪毒的产生,虚瘀致毒是骨痿骨折发生的关键。本文从"虚瘀致毒"方面对骨痿骨折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单位体积内患者的骨量减少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骨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1])。中国大陆地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OP的患病率约为24. 6%~([2])。疼痛是O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及呼吸系统障碍等~([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无OP的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其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脾主百骸。本文主要综述从肝脾肾三脏诊治OP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裹帘"法始见于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书中记载"裹帘,以白布为之。因患处不宜他器,只宜布缠,始为得法,故名裹帘"。温建民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外翻,截骨矫形术后以基于"裹帘"法理念设计的"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经过对近3万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只要截骨方向及固定正确,就不会发生截骨端骨质不愈合,临床疗效显著。该固定方法符合"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弹性固定"的骨折治疗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河南省卫计委直属的三级甲等公立骨伤骨病专科医院,也称"洛阳正骨""平乐郭氏正骨""平乐正骨""白马寺正骨""白马寺骨科"。为充分发挥"洛阳正骨"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以下简称"郑州院区")于2014年11月开诊运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去卵巢大鼠骨折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针刺组,D组为尼尔雌醇组,除A组为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行"去卵巢手术",以建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术后3个月,4组动物均于左侧股骨中段建立闭合骨折模型,然后,各组分别按既定方案进行治疗处置:A组及B组每周每只大鼠灌服0.9%生理盐水3 mL;C组针刺左后肢的"环跳""后三里""阳陵泉""委中",每天1次;D组每只大鼠予尼尔雌醇溶液0.6 mL/100 g体重灌胃(尼尔雌醇浓度:0.2 mg/mL),每周1次.分别于骨折造模术后第7、14、21和28 d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骨痂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A组、C组和D组的骨折愈合进程快于B组;各组骨痂均有BDNF、TrkB表达,时间主要在骨折后7 d和14 d,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A、C、D、B组.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痂中BDNF、TrkB的表达减少,而针刺治疗能增加其表达,加快骨折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医属"骨折病""腰痛(痹)病"范畴,是指以椎体纵向高度丢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老年人骨质疏松,临床上此类疾病发病率高,其中以下位胸椎及腰椎最为常见。现阶段,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临床上最常用于治疗OVCF的微创外科手术。PKP通过球囊扩张使塌陷的椎体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在矫正脊椎后凸畸形和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上更具优势~([1]),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属"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骨络"是向骨组织输送营养的通路,可以将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输送至骨腔,充髓以养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中精气既虚,气无以行血,血行迟滞,瘀阻骨络,则气血失职,不能濡养筋骨.因此提出"肾虚络病,瘀阻骨络"为POP发病的核心病机.骨...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痿""骨枯"范畴,是一种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的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极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变。本文从脏腑辨证理论出发,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肾虚,脾虚是主要环节,肝"体阴用阳"的功能失调是关键因素,此外肺脏和胆腑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联系,大多表现为脾肾亏虚、肝肾阴虚、肝郁肾虚、肺脏不调、胆腑不调。因此,治疗应从补肾健脾、补肝益肾、疏肝益肾、调理肺脏、调理胆腑入手,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坏死属"骨蚀""骨痹""骨痿"等范畴,以血瘀气虚为主要病机,早期病程进展快,漏诊率高,后期多需手术干预;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在理论认识、辨证论治、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涌现出一些新的理论和治疗策略,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最新研究进展,及多年来经验总结,提出"骨淤血证"——"郁血期""溢血期""凝血期"三期辨证理论,特作以下论述,以期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辨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四十岁左右是人一生中骨量最多(称骨峰值)的时期。此后随年龄增长骨量会逐渐减少,发生"贫骨"。当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骨的显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很易发生骨折。这个病变就称为"骨质疏松症"。据国际卫生组织资料表明,绝经后的妇女脊椎骨和前壁骨骨折的发生率要比男性高6~10倍。2000年世界上有166万人发生髋部骨折,女性占了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