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护理体会。方法:选用德国Braun公司生产的PICC为病人穿刺置管。结果:30例患者有1例发生局部感染,其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方便的静脉途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自我护理的效果。方法:在置管后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技巧;出院前有计划地检查其陪护对导管维护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必要地强化,使其能正确演示;定期与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及时解决导管异常问题。结果:带管者顺利的带管度过4~6个周期化疗。结论:重视对置管术后的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指导,才能保证安全地使用PICC导管,真正达到"一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置管方法 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50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142例,成功率94.7%.结论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少对患者的疼痛刺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强化置管及使用操作者的技能培训,严格操作规程,延长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姚梦宇  宋洋洋  金世任 《吉林医学》2011,32(26):5569-5569
<正>PICC置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外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为肿瘤患者减少痛苦,避免因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药物而使局部的组织坏死,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入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在护理以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PICC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可以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降低,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世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985-986
目的为肿瘤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的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局部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60例患者,对导管的护理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13例,其中出血8例,静脉炎5例,未发生导管阻塞和伤口感染。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护理方便且并发症少,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原理对15例PICC置管后的病人进行护理。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减少了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结论将科研结果与临床经验及病人需求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总结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定期管道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预防和减少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应用PICC导管137例,插管成功率为97.7%,留置时间30~270天,保证化疗顺利完成.结论 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而有效的、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48例PICC置管病人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48例病人中出现送管困难1例;穿刺点渗血2例;导管异位2例;穿刺点感染2例;皮肤过敏3例,无出现导管栓塞、导管脱出、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为病人提供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力度显著减少了置管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PICC置管病人正确家庭护理的必要性,护理时要及时更换敷贴,封管时手法要正确.  相似文献   

12.
<正>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进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术,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为抗生素、肿瘤化疗、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无痛的静脉治疗通道。PICC导管具有安全、方便、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1年)[1],可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防止化学性静脉炎且可以保护浅表血管网,既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又具有节约人力、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等优点。我科对38例使用PICC置管放疗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郭文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83-2884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的护理体会及并发症处理。方法通过对48例置管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及相应并发症的处理,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48例患者留置PICC导管期间,除1例患者因导管折断拔除外,其余均在静脉治疗结束后拔除导管。结论系统地护理PICC导管,可减少置管并发症发生,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  张潮文 《吉林医学》2008,29(24):2409-2410
化疗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3年来我科共有164例患者选用外周静脉置人中心报告静脉尿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作为静脉通道行化疗或其他输液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彭丽萍  范爱飞  丁小容 《当代医学》2011,17(10):123-124
目的探讨门诊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门诊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78例需进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实施PICC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无穿破血管、损伤动脉、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空气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患者发生局部肿胀、渗血,1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经给予必要药物治疗后均缓解,不影响持续治疗。结论准确选择插入点、密切观察置管情况及预防插管后并发症是门诊PICC置管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置管应用时常见问题及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首先为置管的患者进行宣教及心理护理;无菌操作下采取不同部位及不同血管穿刺;密切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0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结果均成功。其中4例患者输液的过程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例穿刺点感染,1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导管堵塞,经及时对症处理均可使用此导管输入药物和液体。讨论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保护患者血管,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充分地正确地分析PICC置管时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及老年患者的输液治疗,有效地保护了患者外周血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但PICC置管仍然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8.
徐碧琳 《吉林医学》2014,(35):7967-7967
目的:调查了解PICC置管患者对置管后日常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8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PICC置管者做CT、MRI检查的注意事项这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了解率为36.3%),其他方面掌握较好。结论:医护人员需提高患者对PICC的正确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延长置管寿命。  相似文献   

19.
刘淑芳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405-1406
目的:通过对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给予及时正确护理,能够延长PICC的使用时间。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正确使用及维护PICC置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掌握PICC导管的自我保护知识及注意事项,提高PICC的使用效果。结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的适应症及优势,分析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肿瘤科收治的116例肿瘤患者留置PICC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优越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116例病人PICC置管成功率98.1%,其中穿刺后局部渗血21例,导管脱出3例,静脉炎11例,导管异位2例,心率失常4例,送管失败3例,分析了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论:PICC置管可减少肿瘤患者频繁穿刺引起的局部出血、感染,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从根本上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对局部及血管的损伤,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