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壁未破坏与部分破坏的两种最大远中牙合面牙体缺损充填,全冠与桩核全冠修复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为临床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三维造型设计技术,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壁未破坏和髓室壁部分破坏的最大远中牙合面牙体缺损,银汞合金、复合树脂充填,镍铬合金全冠修复或铸造镍铬合金桩核全冠、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4种载荷下牙本质Mohr应力分布,比较牙本质最大Mohr值。结果:在最大、垂直、斜向载荷下,两类修复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明显小于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髓室壁牙体组织部分破坏的模型,在垂直、斜向载荷下,牙本质最大Mohr值为桩核全冠的小于充填全冠的,应力由充填全冠集中于冠边缘、牙颈部分散到根部。在水平载荷下,两类修复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有急剧增加,接近或超过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结论:髓室壁牙体组织是否保留对修复后牙体的抗折力及修复方法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体式桩核在磨牙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书健  杨斌  庄健 《口腔医学》2007,27(9):502-503
目的评估分体式桩核冠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3例大面积牙体缺损的磨牙行分体式桩核冠修复,并进行跟踪调查,评估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分体式桩核冠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磨牙的成功率达85.8%。结论分体式桩核冠是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磨牙的有效手段,其临床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至龈下2mm的磨牙,经桩核冠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4例97个冠部缺损至龈下的磨牙行牙冠延长术,重建牙龈上皮附着,再行桩核制作及全冠修复。结果:在修复后三年多时间内,仅1个磨牙因根折而修复失败,其余病例均达到了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冠部大面积缺损至龈下的磨牙应用牙冠延长术后行桩核冠修复治疗,可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磨牙牙体破坏较大的牙体缺损,采用纤维桩与铸造镍铬合金桩核、金合金桩核修复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逆向工程技术法建立上下颌第一磨牙牙尖交错胎及尖对尖咬合状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平面施加均布载荷,进行静力与冲击动力计算,观察牙本质Mohr应力值的变化。结果:静载及动载下3种桩核修复,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小于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位于根分歧部位,以纤维桩修复者为小;金合金桩核对减轻牙颈部应力明显;冲击载荷较静载下的应力变化一冲击系数均接近1。结论:3种桩核修复在临床上虽均可行,但建议临床上除牙颈部的的牙体组织过于薄弱或修复牙体组织缺损时固位需要外,尽量不使用桩核;其中,以纤维桩和金合金桩核为好;在有限元应力分析中,静载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牙体存留壁厚度及髓室底厚度的磨牙桩冠修复后,存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状况,为临床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桩冠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牙体存留壁和髓室底厚度进行量化分级,分别建立上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的量化分级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牙体预备后存留壁厚度分别设定为1mm、1.5mm及2mm;髓室底厚度分别设定为0.5mm、1mm及2mm。计算分析三种牙体缺损状况时存留牙体组织的应力及分布状况。结果:存留壁的应力值是随着存留壁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髓室底的应力值是随着髓室底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牙体预备后的存留壁厚度不小于1mm时,桩冠修复后牙体组织的应力值均小于牙本质的抗力强度。髓室底的薄厚对桩冠修复后髓室底的抗折强度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上颌第一磨牙不同程度牙体缺损桩核冠修复后牙本质应力分布情况,探讨牙体剩余量与牙本质应力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磨片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桩核冠有限元模型,比较上颌第一磨牙4种不同程度牙体缺损桩核冠修复后的牙本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后牙牙体水平向缺损量超过其牙冠牙体量1/2时,牙本质应力峰值较高,缺损量在牙冠牙体量1/2以内,对应力峰值无显著影响。结论:当水平向牙体剩余量大于1/2时,剩余牙体组织所受应力较大,上颌第一磨牙的腭根根分叉处是根折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桩核材料对牙本质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为临床桩核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3—7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教研室进行。利用螺旋CT断层图像,构建上颌第一磨牙舌侧1/2缺损桩核及全瓷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设计垂直集中栽荷600N的加栽方式,分析5种不同材料(普通复合树脂、石英纤维、铸瓷、金合金和镍铬合金)桩核冠修复后的牙本质应力大小及分布状况。结果牙本质的Vonmises应力集中于预备后基牙的袷方与全瓷冠修复体的接触部分;最大张应力集中于预备后基牙的颊侧牙颈部。牙本质的应力值均随着5种桩核材料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结论桩核材料弹性模量不同对牙本质的应力分布影响较大,临床上的残根残冠进行桩核冠修复时,应尽量选用弹性模量较高的桩核材料,这样有利于保护残余的牙体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数目桩、不同材料桩核及不同载荷对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CT扫描上颌第一磨牙,有限元法建立不同数目桩及不同材料桩核修复上颌第一磨牙后的模型,载荷1以480 N总载荷垂直加载模拟正中咬合,载荷2以200 N总载荷与牙长轴成45°斜向加载模拟咀嚼,采用MSC.Marc软件分析剩余牙体组织的Von Mises应力大小及其分布。结果:随桩核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加,牙颈部Von Mises应力峰值减小,牙根内表面的应力值增加;铸造桩组腭根和远中颊根桩修复时,桩周牙本质的应力峰值小于腭根桩修复及腭根和近远中颊根桩修复;载荷2条件下,牙颈部的应力峰值较载荷1条件下的应力峰值小,而牙根内表面的应力峰值较大。结论:桩的数目、桩核材料及载荷大小与方向均对磨牙桩核冠修复后剩余牙本质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金属桩和纤维桩全冠修复后下颌第一磨牙残根在静态及动态载荷下,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分布形式和应力大小.方法 利用有限元法分别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残根纤维桩核冠和金属桩核冠修复的模型,静态载荷为在牙冠表面施加与牙体长轴一致的225N的压力,动态载荷为225N的半正弦脉冲,历时1ms.记录2种载荷下各部位牙本质von Mises应力最大值以及最终时刻的牙本质von Mises应力.结果 2种载荷下,2种桩核系统修复后牙本质最大Von Mises应力都位于牙本质颈部近舌侧.动态载荷下,牙本质最大Von Mises应力超过100Mpa.2种载荷下,纤维桩修复后牙本质各部位的Von Mises应力基本都略小于金属桩修复.动态载荷下,根分歧区的应力明显增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动态载荷下颈部的应力值大于牙本质的抗折强度.金属桩修复的牙本质应力普遍大于纤维桩,纤维桩能较好地分散应力,可以考虑作为后牙残根的一种较好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下颌第一磨牙残冠不同缺损壁数的情况下,不同数目、不同部位的纤维桩核冠修复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应力大小.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残冠2壁和3壁缺损情况下,不同数目和不同部位的纤维桩核冠修复模型,施加225N垂直向的静态载荷及动态载荷.记录两种载荷下各部位牙本质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和最大主应力.结果 下颌磨牙2种缺损状态在动静态载荷下,未植入纤维桩组最大Von Mises应力最大,均高于植入纤维桩组,近中植入2根纤维桩组和植入3根纤维桩组的应力分布最均匀.下颌磨牙3壁缺损在静态载荷下,植入3根纤维桩组最大,Von Mises应力明显小于其他2组.结论 2壁缺损情况下,考虑选择植入1根纤维桩.3壁缺损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增加纤维桩数量来分散应力,减小牙体折裂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根管与多根管铸造桩核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0例患者的153颗磨牙残冠,在修复前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其中92颗采用单根管整体铸造桩核冠修复,61颗采用插销式铸造的多根管桩核冠修复。对修复后两年的复查结果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单根管固位修复体桩核松动1个,其余桩核X线片显示桩核与根管结合紧密,修复效果良好。多根管分体插销式铸造桩核冠无松动。修复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根管铸造桩核修复磨牙残冠不仅制作简单,而且与多根管分体桩核修复无显著性差异,同样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体栓道式铸造桩核在磨牙残冠残根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分体栓道式铸造桩核在磨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牙根分叉较大的磨牙残冠残根,经完善根管充填后,制作分体栓道式铸造桩核,然后精密铸造金属全冠修复。结果:随诊120例128颗牙,观察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8年,冠无松动、固位好,能够承受正常咬合力,行使正常咀嚼功能。无发生根管折裂,患无明显不适感。结论:该方法能减少患牙的拔除率,提高了残冠残根的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门诊收治的上前牙残根患者11例(共1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牙冠延长术后1~2周,11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龈缘至断端的距离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修复后1个月,有1颗上侧切牙邻面有黏结剂,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过处理去除黏结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1个月后炎症消退;其余l4颗患牙经1年观察,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是保留上前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扩大了桩冠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修复设计对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残根应力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方案。方法用有限元和光弹应力分析方法,模拟6近中根拔除,远中根保留,分别采用6单冠、67联冠、56联冠、567联冠修复,比较相同载荷条件下6远中根的应力状况。结果与正常6的牙周应力相比,6远中根在6单冠修复时应力增大3倍以上,67联冠修复时应力增为两倍左右,56联冠和567联冠修复时应力均接近正常值。结论6远中残根可采用56联冠和567联冠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直径和长度的分体桩核冠修复磨牙后牙根及核桩的应力分布规律,比较分体桩的直径和长度对修复磨牙的影响。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及医学影像传输与转录技术,建立不同直径和长度的分体桩核冠的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不同载荷下各桩核冠修复磨牙后牙根及核桩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减少核桩的长度,可以降低牙根及核桩的应力峰值;牙根的应力随着核桩直径的增加而增加,而核桩的应力随其直径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适当减少核桩的长度和直径有利于提高修复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采用不同方式修复后的应力分布。方法:利用CBCT及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缺损牙按照3种修复方法建模,分析各组模型在侧向力下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1)同种折断模式下,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值:纤维桩核冠组最大,5 mm髓腔固位冠组最小;修复体等效应力值:铸造桩核冠组最大,纤维桩核冠组最小;纤维桩核冠组粘结层的等效应力峰值最高。(2)随着肩领高度增加,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均减小,纤维桩核冠组和铸造桩核冠组比髓腔固位冠组递减率更大;且舌侧肩领高度增加比唇侧肩领高度增加所造成的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递减率更大。结论:完整且高度足够的牙本质肩领是上前牙大面积缺损时采用纤维桩核冠和铸造桩核冠修复的必要条件,当牙本质肩领不完整时,舌侧肩领比唇侧肩领更有利于提高残根的抗折性。当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肩领不完整时,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应力分布优于桩核冠,其中固位体深度为5 mm的髓腔固位冠可能是最佳修复方式;若采用桩核冠修复,铸造桩核冠比纤维桩核冠更有利于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7.
3种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世莲  刘丽  曹明国 《口腔医学》2008,28(5):250-252
目的比较整体铸造、分瓣铸造和插销式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牙严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0例患者的193颗后牙残冠、残根,在修复前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其中87颗采用整体铸造桩核冠,56颗采用分瓣铸造桩核冠,50颗采用插销式铸造桩核冠的方法修复后牙严重牙体缺损。通过对修复后2年的复查结果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3组铸造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整体铸造、分瓣铸造和插销式铸造桩核冠用于修复后牙严重牙体缺损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老年人桩核冠修复前后不同时期根面菌斑中主要致龋菌定植数量变化。方法 以单纯随机法选择下颌第一磨牙无咬合功能的患者30人,将一侧需行桩核冠修复的第一磨牙和对侧健康第一磨牙分为受试牙和对照牙。受试牙预备前、预备后 72 h、预备后 1周及冠修复后 1个月,分别采集受试牙与对照牙根面菌斑,然后进行厌氧培养、分离,通过菌落形态学检查、生化特征及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其中变异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和黏性放线菌进行鉴定和菌落计数。结果 受试牙变异链球菌预备前、预备后 72 h、预备后 1周、修复后 1个月菌落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受试牙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前、预备后 72 h、预备后 1周、修复后 1个月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受试牙内氏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前、预备后 72 h及1周、修复后 1月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异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及黏性放线菌在预备后1周菌落计数增加,修复后1个月菌落计数降低。以上结果提示在牙体预备后初期,应指导患者进行菌斑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