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无湿化中低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5例需持续(24h)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1例和观察组184例,对照组采用湿化吸氧,而观察组采用无湿化吸氧。比较两组病人吸氧24h后的舒适度、湿化瓶细菌污染率、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护士更换湿化瓶所需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吸氧后的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湿化瓶细菌污染率和护士更换湿化瓶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不影响病人的舒适度,有利于减少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情况,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湿化方案在ICU患者经鼻中低流量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54例经鼻中低流量吸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对照组采用湿化瓶吸氧,观察组采用无湿化吸氧,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湿化瓶细菌污染阳性率、更换湿化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氧疗舒适度、吸氧前后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湿化方案能够减少ICU患者经鼻中低流量吸氧患者的细菌污染,且不会增加患者吸氧的不适感,氧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在我院心内科住院,需要持续吸氧7d以上的200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使用DSG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对照组使用常规湿化瓶吸氧,比较两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直接护理时数,成本费用。结果实验组氧气湿化瓶染菌量少于对照组(P〈0.01),吸氧噪音小于对照组(P〈0.05),咽喉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成本费用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处理污染湿化瓶耗时(25.23±1.56)min,实验组不需要更换湿化瓶和湿化液。结论 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使用,可降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及成本费用,减少工作量、吸氧噪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医院临床吸氧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临床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过程中湿化瓶内细菌污染情况,探讨预防和控制污染的措施。方法用棉拭涂抹法作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临床中低流量(≤4 L/m in)鼻导管吸氧≥24 h的湿化瓶与未湿化瓶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采样持续吸氧8 h的湿化瓶120份,细菌污染率为49.2%;持续吸氧24 h的湿化瓶120份,污染率为57.5%。采样持续吸氧8 h的未湿化瓶120份,细菌污染率为35.0%;持续吸氧24 h的未湿化瓶120份,污染率为44.2%。检出的主要菌群为葡萄球菌、肠杆菌、芽孢菌和真菌。结论临床使用中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湿化组污染率明显高于未湿化组,随着吸氧时间延长,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5.
宁小玲  莫小妮  黄琨明 《护理研究》2014,(16):1969-1971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且需要持续吸氧7d以上的病人,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DSG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对照组使用常规湿化瓶吸氧,比较两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数。[结果]观察组氧气湿化瓶染菌量少于对照组(P0.01),吸氧噪声少于对照组(P0.05),除氧气异味项外其他咽喉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处理污染湿化瓶耗时25.23 min±1.56min,观察组不需要更换湿化瓶和湿化液,节省了执行氧疗的时间。[结论]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使用,有利于降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减少工作量、吸氧噪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且需要持续吸氧7d以上的病人,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DSG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对照组使用常规湿化瓶吸氧,比较两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数。[结果]观察组氧气湿化瓶染菌量少于对照组(P〈0.01),吸氧噪声少于对照组(P〈0.05),除氧气异味项外其他咽喉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处理污染湿化瓶耗时25.23min±1.56min,观察组不需要更换湿化瓶和湿化液,节省了执行氧疗的时间。[结论]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使用,有利于降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减少工作量、吸氧噪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妇短时间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是否需要湿化.方法 按400例产妇入院号单双顺序分为常规湿化吸氧组(对照组)和未湿化吸氧组(观察组),观察比较产妇的呼吸道反应、微生物检测结果、更换吸氧装置花费的时间.结果 两组产妇的呼吸道均无不适症状出现,两组产妇感到有氧气异味感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化瓶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更换吸氧装置时间观察组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呼吸道功能无异常的产妇实施短时(5 h内)中低流量的鼻导管吸氧可不经湿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湿化和非湿化两种给氧方式在心内科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11月入住我院心内科中低流量双鼻塞给氧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非湿化组和湿化组。非湿化组患者用干燥的湿化瓶直接吸氧,每天更换湿化瓶及双鼻塞吸氧管;湿化组患者常规用无菌蒸馏水湿化吸氧,每天更换无菌蒸馏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氧疗舒适度、睡眠质量和护理操作时间。结果:在氧疗24 h时两组患者氧气气味、氧气湿润度、鼻咽部干燥、鼻黏膜出血和恶心胸闷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湿化组患者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均低于湿化组(P0.05)。非湿化组的护理操作时间短于湿化组(P0.05)。结论:非湿化中低流量双鼻塞吸氧对患者呼吸道舒适度并无影响,同时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吸氧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循证实践我国内地呼吸科经鼻中低流量无湿化氧气吸入患者的氧疗效果。方法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化成便于检索的形式,检索数据库最终纳入8篇文献,但纳入的研究多数方法学质量等级为B。根据检索结果,进行临床实践。便利抽样法选取呼吸科经鼻中低流量吸氧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吸氧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湿化给氧,观察组患者采用非湿化给氧。分别于吸氧第3天及第7天对两组患者的氧疗舒适度、睡眠质量、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降低了湿化瓶污染率,节省了护理操作时间,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且不影响患者的氧疗舒适度和缺氧症状的改善,与湿化中低流量吸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为经鼻中低流量氧气吸入不需要进行湿化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蔡学联  董敏  吕火祥  唐晓英  邬维娜 《护理与康复》2013,(12):1122-1123,1126
目的 研究氧气湿化瓶加液与不加液对低流量吸氧患者用氧效果与湿化瓶污染的影响.方法 按用氧时间先后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5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壁式输氧装置下低流量鼻导管吸氧4 d,期间不更换湿化瓶.对照组氧气湿化瓶内装无菌蒸馏水,吸氧后4 d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 ml湿化液送细菌培养.观察组氧气湿化瓶内不装无菌蒸馏水,吸氧后4 d在无菌操作下用含培养液的无菌棉签在瓶体内壁取样本送培养.吸氧期间询问并记录吸氧效果和舒适度.结果 不加液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率显著降低,低流量吸氧下两组患者吸氧舒适度无差异,脉搏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使用不加液氧气湿化瓶低流量吸氧可降低湿化瓶污染发生率,同时不影响患者的吸氧效果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的氧疗效果及其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施氧疗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100例进行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无水式和常规蒸馏水湿化方式吸氧,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肺部感染率及吸氧装置染菌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困难、上呼吸道干燥不适、鼻腔分泌物结痂及充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体温升高、WBC升高及肺部感染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吸氧装置染菌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使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在不增加患者呼吸道不适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智能型加温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插管患者湿化的效果。方法:107例气管插管患者(使用过呼吸机且已经脱离呼吸机者)吸入氧浓度在45%以下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别给予A:智能型的加温湿化氧疗系统,B:干燥给氧加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C:湿化瓶湿化给氧加Q6H的沐舒坦15mg加入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20min。每8h评估痰液黏稠度,直至拔管。3d内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时记录拔管时间及是否有肉眼可见的痰痂。结果:A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发生率分别为2/36、4/35;B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的发生率分别为12/36、15/34;C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的发生率分别为8/35、11/34。智能型加温湿化器氧疗患者痰液黏稠度Ⅲ度及痰痂形成率低于一次性湿热交换器、雾化吸入患者(P〈0.05),同时雾化吸入患者痰液黏稠度Ⅲ度及痰痂形成率低于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型的加温湿化氧疗系统与一次性的湿热交换器及雾化器相比,其可以提供满意的湿化效果,有效预防湿化不足导致痰液黏稠,有效避免肉眼可见气道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脱机后使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进行气道湿化;同期27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在痰液黏稠度、呼吸道刺激、肺部感染等方面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在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中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率较低,氧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56例,所有忠儿在气管切开前均无肺部感染。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气管切开后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的例数及肺部感染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度Ⅰ°、Ⅲ°例数及痰痂形成例数、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最初两周内实验组肺部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感染时间迟,(P均〈0.05)。比较两组氧疗后24h及48hPaO2、PaCO2、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使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减少了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了患儿氧疗舒适度和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符合脓毒性休克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基础上, PICCO组患者于PICCO监测容量指标指导下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心静脉压指导进行常规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复苏治疗6 h、24 h 后,血乳酸值<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病例数,以及24 h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肺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指标评价PICCO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液体复苏6 h后,两组的血乳酸<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1、0.11,P均>0.05),而经复苏24 h后两组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75、2.98,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24 h复苏的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肺水肿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3、-2.27,χ2=5.16,P均<0.05),而两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天数和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97、-1.72,χ2=0.00,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指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但不能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方面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胡阳元  罗萍 《全科护理》2013,(30):2785-2786
[目的]探讨适用于全身麻醉开胸术后病人理想的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时间.[方法]将120例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4组,A组术后采用常规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次;B组、C组、D组分别以持续6 h、持续12 h、持续24 h采用改良滴注式面罩氧气雾化吸入,3 d后评价效果.[结果]B组、C组、D组排痰效果显著优于A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A组(P〈0.01),但B组、C组、D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各观察指标优于A组(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呼吸频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开胸术后病人每日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时间达6 h以上,能有效帮助排痰,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