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及追加隐神经阻滞后在膝关节以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行膝部以下手术患者60例,ASA 分级Ⅰ~Ⅲ级,年龄20~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 =30):A 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B 组则仅阻滞窝坐骨神经、股神经。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术毕(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率及术后第1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 分级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起效时间较 B 组明显缩短(P <0.05);B 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率要明显高于 A 组;且 A 组患者术后第1次使用镇痛药时间较 B 组明显延长(P <0.05);A 组满意度比 B 组显著提高(P <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以下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少;若追加隐神经阻滞,则能缩短起效时间,镇痛更加完善,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
刘妃妃  王云 《北京医学》2018,(6):543-546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神经阻滞组(N组)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组(C组),每组20例.N组采用超声平面内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C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2组术中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后2、4、6、12、24 h VAS评分及运动肌力分级,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N组患者麻醉后2h的VAS评分为0.10±0.31,C组为0.20±0.52,2组麻醉效果均可满足手术要求(P>0.05);N组感觉阻滞时间为(14.75±2.98)h,C组为(5.65±1.03)h,N组时间长于C组(P=0.003),且N组患者下肢运动肌力分级评分优于C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平面内定位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既可满足手术要求又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均可自主活动,减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6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8.81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N)和腰硬联合麻醉(SEA)两组。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SEA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MAP、HR、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及镇痛时间。【结果】N组在手术过程中的MAP、HR较SEA组平稳;SE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短(P〈0.05),N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更长(P〈0.01)。【结论】联合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且镇痛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人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并发症的比较。方法:ASAⅠ~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6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神经阻滞组(NB组)。NB组又分两个亚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S+F组)和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组(F+L组),每组22例。S+F组、F+L组应用了神经刺激器定位进行神经阻滞,膝关节以下手术采用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髋关节和股骨干部位手术采用坐骨神经加腰丛阻滞。E组于L3,L4间隙穿刺,间断给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平面控制在T10。记录各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15、306、0 min、术毕无创血压(B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针刺法),术后随访镇痛维持时间,患者运动阻滞时间;观察术中局麻药中毒、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效果按“临床麻醉管理与技术规范”神经阻滞评级标准评定。结果:神经阻滞组血液动力学稳定,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术后并发症少,镇痛维持时间长。结论: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稳定,阻滞效果完善,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术后可以早期活动,术后康复快,是一种安全而经济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刺激仪经臀下入路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辅助神经刺激仪行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2组穿刺成功后均注入0.4%罗哌卡因25 ml,观察2组患者的穿刺次数(2.5±1.0)次、药物起效时间(14.2±6.1)min以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均明显小于神经刺激仪引导组(P<0.01),但2组麻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中,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优于单纯使用神经刺激仪麻醉,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阻滞用于80岁以上患者下肢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两组80岁以上逆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外周神经阻滞)和Ⅱ组腰硬联合麻醉(CSEA),Ⅰ组根据部位不同选择坐骨神经阻滞,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Ⅱ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L3-4穿刺置管,给予等比重布比卡因液,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阻滞效果。结果两组阻滞效果无较大的差异,麻醉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麻醉后血压明显低于麻醉前及Ⅰ组,注药15min心率Ⅱ组明显增快,尿潴留明显多于Ⅰ组,术后随访患者及家属满意率Ⅰ组大于Ⅱ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外周神经阻滞,不仅满足高龄老人下肢手术要求,也因其费用低,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章蔚  方才  谢言虎  疏树华 《安徽医学》2011,32(7):918-921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组)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两组,每组30例。C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腔置管,腰麻药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3 ml,不足者酌情硬膜外腔追加0.75%罗哌卡因;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股神经阻滞剂量20~2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C组麻醉后10 min(T10)、麻醉后20 min(T20)MAP下降(P〈0.05),T20HR下降(P〈0.05),C组T20MAP、HR低于N组(P〈0.05);C组麻醉准备及操作时间(Tr)、感觉完全阻滞时间(T1)、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C组。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相对长时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三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拟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超引导组、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分别采取B超定位、神经刺激仪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比较三组的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超引导组主要分支阻滞起效时间最短,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起效时间最长;三组的起效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引导组麻醉优良率最高,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麻醉优良率最低;B超引导组与神经刺激仪组麻醉效果接近(P>0.05),而与传统盲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定位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方面,优于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定位与传统异感法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2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以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收缩反应其中之一出现作为穿刺针正确定位标志;Ⅱ组采用传统找异感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药用0.25%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2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Ⅱ组(P(0.05),而并发症低于Ⅱ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显著提高麻醉效果,且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神经刺激仪,在小儿坐骨+股神经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2012年4~6岁小儿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股神经阻滞,共完成小儿下肢手术73例。结果:70例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3例阻滞不全,术中加用静脉药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病例。随访最长2年,均未发现坐骨神经、股神经严重损伤的病例。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小儿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髋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25)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25)。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45%罗哌卡因30ml(腰丛)、20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DF)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DF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和传统硬膜外阻滞(EA)组,各30例。NB组经超声引导下在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EA组行L3-4间隙硬膜外阻滞。2组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5 m L+0.75%罗哌卡因10 m L,分3次给药,共计15 m L。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及心率(HR)变化,术后24 h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结果:2组均无麻醉失败病例,组间优良率、感觉与运动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EA组长(P〈0.05),膝关节和髋关节未被阻滞,而EA组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均被阻滞;NB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麻醉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和HR低于麻醉前(P〈0.05);NB组术后24 h NRS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应用于DF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循环稳定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 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Ⅲ组),均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Ⅲ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各时点HR和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6h、12 h和24 h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 结果 T2、T3、T4时Ⅰ组HR和MAP较Ⅱ、Ⅲ组升高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少(P<0.05).术后6h及12hI组VAS(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VAS评分(活动痛)低于Ⅱ组(P<0.05).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 结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与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早期镇痛满意度更高;但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仅减轻术后活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行单侧下肢股骨远端以远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60):硬腰联合麻醉组(I组)和坐骨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组(Ⅱ组),两组患者术中均上止血带。观察麻醉前及注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时的HR、SP、DP及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4h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机、双盲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局麻药行腘窝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局麻药组(DL组)和0.9%氯化钠溶液联合局麻药组(SL组)2组,每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行患侧胭窝坐骨神经分叉处阻滞和股神经、闭孔神经阻滞.DL、SL 2组坐骨神经阻滞用药分别为0.5mL(50μg)右旋美托咪啶或0.5 mL 0.9%氯化钠溶液+2%利多卡因9.5 mL+0.75%罗哌卡因10 mL,共20 mL.记录2组患侧的腓肠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的感觉起效时间和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起效时间;感觉、运动持续时间.结果:DL组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感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S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组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与SL组感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组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起效时间显著短于SL组(P< 0.05);DL组感觉、运动持续时间显著长于SL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增强局麻药行坐骨神经阻滞时的麻醉效能.  相似文献   

16.
刘志莲 《河北医学》2014,(11):1808-1811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每组25例。结果:A组患者的阻滞效果明显比B组好( P<0.05);A组患者T2-T5时的SBP、DBP 均明显比B组高(P<0.05);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比B组早(P<0.05),麻醉时间均明显比B组长(P<0.05);A组患者的术后2h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8%(2/25)明显比B组60%(15/25)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产程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13例无锡市妇幼保健医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分成2组,观察组56例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57例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会阴切开方式、伤口出血量、伤口疼痛、伤口愈合、产妇的依从性和产妇平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及切口出血量>20 mL者低于对照组(P<0.05,P<0.01),会阴正中切开率及切口出血量<20 mL者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镇痛效果及产妇依从率优于对照组(P<0.05),产妇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减少了会阴切口的出血量,减轻了产妇会阴切口的疼痛,提高了会阴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同时产妇的依从性好,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联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肢前内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行下肢前内侧手术小儿随机分成3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n=25),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B组,n=25),单纯静脉麻醉组(C组,n=25).结果 术中A、B组循环功能较C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开颅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实验组在诱导后开颅前使用0.75%罗哌卡因实施头皮神经阻滞,对照组不实施头皮神经阻滞。观察术前(T1)、上头钉(T2)、切皮(T3)、钻颅骨(T4)时MAP和HR的变化,记录术中出现高血压及使用降压药物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T2~T4各时间点MAP显著低于T1(P〈O.05);实验组患者T2~T4各时间点MAP和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必(P〈0.05)。实验组术中出现高血压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刺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膝关节手术的2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观察组患者与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患者各123例,观察患者麻醉后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①麻醉穿刺给药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麻醉完成后10,30,60min二组患者的HR、SBP、DB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R、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麻醉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有效优化膝关节手术患者的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降低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同时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