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索正/负性情绪对中国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8、2011、2014和2018年4期的数据,以2008年65周岁及以上的10 993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老年人的各维度正/负性情绪状况及差异,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正/负性情绪对其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与女性老年人相比,男性老年人负性情绪较低,正性情绪较高。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增加,而正性情绪减少。调整了基线调查时受访者的基本人口特征、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变量后,分析结果显示正性情绪维度下,“整洁偏好”(HR=0.922,95%CI:0.889~0.956)、“自主性”(HR=0.933,95%CI:0.914~0.952)和“年轻感”(HR=0.948,95%CI:0.927~0.969)对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起到保护作用,而在“豁达观”这一维度,不同回答老年人其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情绪维度下,“紧张与恐惧”(HR=1.039,95%CI:1.014~1.065)、“孤独感”(HR=1.053,95%CI:1.029~1.079)和“无用感”(HR=1.069,95%CI:1.047~1.091)对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起到危害作用。正性情绪越多,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越低(HR=0.967,95%CI:0.956~0.978),而负性情绪越多,老年人死亡风险则越高(HR=1.024,95%CI:1.013~1.035)。结论: 老年人各维度的负性情绪可能增加其死亡风险,应及时疏导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在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中也应注重对其各维度正性情绪的鼓励,这需要家庭、社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疲劳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陈淑惠中文网络量表、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scale,FAI)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对8371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与正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r=-0.337^-0.269;均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与负性情绪得分均呈正相关(r=0.338~0.417;均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与疲劳严重程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029~0.040;均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与疲劳的环境特异性得分、疲劳的结果得分部分呈正相关(r=0.021~0.028;均P<0.05)。大学生情绪和疲劳对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网络成瘾总分36.9%的变异量(F=979.336,P<0.01),在网络成瘾和负性情绪之间,疲劳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负性情绪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还可以通过疲劳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对22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中护理组高于医生组,以中级职称和30~50岁组明显。结论:关注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压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医学生正负性情绪的一般影响因素以及与学业倦怠、心理弹性、手机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正负性情绪量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徐州某医科大学36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医学生正性情绪在性别和生源地方面具有显著性(均P<0.05)。(2)正性情绪与学业倦怠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P<0.01)、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总分(P<0.05)及失控性维度得分(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负性情绪与学业倦怠量表总分及情绪低落维度得分、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坚韧性维度(均P<0.01)、力量维度(P<0.05)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3)正性情绪对于学业倦怠、心理弹性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总分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16、0.255、-0.072。负性情绪对于学业倦怠、心理弹性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总分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12、-0.330、0.445(均P<0.05)。结论 (1)性别和生源地能够影响医学生的正负性情绪,男生比女生正性情绪更强烈,生源地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正性情绪更强烈。(2)正性情绪与心理弹性、学业倦怠、手机成瘾分别呈显著正、负、负相关。相反,负性情绪与学业倦怠、手机成瘾、心理弹性呈显著正、正、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与心理弹性、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宿迁市人民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宿迁市钟吾医院等多家医院NICU医护人员125名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正负情绪量表(PANAS)调查,采用单、多因素方式分析NICU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利用乘法及加法模型评价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交互作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 NICU医护人员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均高于国内常模,个人成就感降低评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工作年限、CD-RISC评分是NICU医护人员情感耗竭的保护因素(P<0.05);职称、CDRISC评分是NICU医护人员去个性化的保护因素,日工作时间是NICU医护人员去个性化的危险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龄、职称、CD-RISC评分是NICU医护人员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宿迁多家医院院内NICU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涉及工作年限、职称、心理弹性等,建议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并探讨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上海嘉定区342名精神科、内科及外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未婚医护人员成就感低落得分显著高于已婚医护人员(P<0.01)。18~30岁、31~40岁的医护人员玩世不恭得分显著高于41~50岁的医护人员(P<0.05),18~30岁的医护人员成就感低落得分显著高于41~50岁的医护人员(P<0.05)。工作年限在11~20 a的医护人员情绪衰竭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P<0.05),而≤5 a和11~20 a的医护人员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得分显著高于≥21 a的医护人员(P<0.05)。上海户籍医护人员情绪衰竭及玩世不恭得分显著高于外地户籍的医护人员(P<0.05)。内、外科医护人员情感衰竭得分显著高于精神科(P<0.01);外科医护人员玩世不恭得分显著高于内科和精神科(P<0.01);精神科医护人员成就感低落得分显著高于内、外科(P<0.05)。医护人员情绪衰竭与健康状况、收入状况及人际关系状况呈显著负相关(P<0.01);玩世不恭与健康状况、收入状况、家庭状况及人际关系状况呈显著负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家庭状况、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入状况、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客观支持4个因素能有效预测医护人员情绪衰竭程度(P<0.05)。收入状况、人际关系及健康状况3个因素能有效预测医护人员玩世不恭程度(P<0.05)。主观支持、工作年限、人际关系及年龄4个因素能有效预测医护人员成就感低落程度(P<0.05)。结论各科室医护人员均有不同程度职业倦怠,应关注未婚及上海户籍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年龄、工作年限、收入状况、身体健康状况、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与人格的相关性。方法对411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职业倦怠调查、埃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其中,独生子女209名,非独生子女202名。分析独生子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以及其与人格的相关性。结果职业倦怠评分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在人格解体[(6.7±1.8)分]、低成就感维度得分[(13.9±3.4)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5.9±1.3)、(11.7±3.0)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耗竭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护工作者在低成就感维度的分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在该维度的低倦怠分布较低(34.4%),而中倦怠(56.0%)和高倦怠(9.6%)分布相对较高;两者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独生子女医护人员与非独生子女医护人员在神经质人格特征方面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医护人员得分[(12.9±1.4)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医护人员[(10.3±1.5)分];两组在内外向和精神质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内外向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神经质和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精神质与人格解体、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结论独生子女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并且其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情绪图片诱发正性和负性情绪,比较个体的情绪、神经内分泌反应变化.方法 采用国际情感图片系统作为诱发材料,比较正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前后个体情绪、血压、心率、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负性情绪图片可引发明显负性情绪反应,正性情绪图片可缓解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图片刺激后收缩压[(101.05±8.43/104.37±9.16)mm Hg]、舒张压[(62.88±8.78/66.11±9.16)mm Hg]、唾液皮质醇[(3.052±1.701/3.867±1.919)μg/L]水平明显上升(P<0.05);正性情绪图片可引发收缩压[(97.62±9.41/93.78±8.45)mm Hg]、心率[(76.35±9.11/73.02±9.45)次/min]明显下降(P<0.05).结论国际情感图片系统可诱发个体产生正性和负性情绪,并产生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国际情感图片系统在中国诱发正性和负性情绪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采用情绪图片诱发正性和负性情绪,比较个体的情绪、神经内分泌反应变化。方法采用国际情感图片系统作为诱发材料,比较正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前后个体情绪、血压、心率、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负性情绪图片可引发明显负性情绪反应,正性情绪图片可缓解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图片刺激后收缩压[(101.05±8.43/104.37±9.16)mmHg]、舒张压[(62.88±8.78/66.11±9.16)mmHg]、唾液皮质醇[(3.052±1.701/3.867±1.919)μg/L]水平明显上升(P<0.05);正性情绪图片可引发收缩压[(97.62±9.41/93.78±8.45)mmHg]、心率[(76.35±9.11/73.02±9.45)次/min]明显下降(P<0.05)。结论国际情感图片系统可诱发个体产生正性和负性情绪,并产生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国内医护人员的职业枯竭现状,并分析其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的医护人员职业枯竭量表对4575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使用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在总体上,医护人员的职业枯竭指数为(1.83±1.15)分,轻度、中度及重度的枯竭水平在医护群体中的分布分别为9.81%、3.56%和1.55%;(2)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 在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工作年限条件下的医护人员呈现不同形态、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或P<0.01);(3)在工作科室、医院属地、医院规模、医院等级条件下的医护人员也呈现不同形态、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或P<0.01).结论 医护人员的职业枯竭现象在整体上呈现出不严重状态,构成医护人群职业枯竭的为极少数人,成因受多种变量制约,应高度重视预防与改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职业枯竭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医护人员职业枯竭量表为工具,随机抽取457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社会环境因素是职业枯竭保护因素,回归系数为-0.015,组织环境、工作环境、医院规模、工作科室是职业枯竭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040~0.258.结论 职业枯竭现象是一个受众多变量作用的复合现象.而对于职业枯竭的干预,应是以改善需求与资源因素的平衡观为指导思想而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东莞某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影响医护人员压力及满意水平的原因。方法:对临床医护人员所在科室的医生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等指标采用Likert 5级分类法,对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医护人员压力及满意水平的原因。结果:通过选择9个科室201名医护人员调查,表示工作压力大的占82.58%,对工作很满意的占4.48%,反应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风险和压力大,满意度低。结论:临床医护人员每天接触各种患者,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加之病区每天有大量感染因素、不良环境因素的存在,这不可避免地对医护人员造成危害,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编制评价医护群体职业枯竭的多维测评量表.方法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量表等基础上,结合国外Maslach枯竭量表等同类量表,在访谈、专家咨询及广泛采纳医护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研究经验,筛选原始项目构成量表,从广西柳州、南宁、百色、贵港、桂林5城市的三级、二级、一级医院中随机抽取4575名医护人员作为施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结构,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结果 医护群体职业枯竭量表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3个维度18个项目,项目得分与其所属因素的相关性系数为0.694~0.860(P<0.01),该量表及各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2~0.830,Cuttman Split-Half Coefficient分半系数为0.864~0.906(P<0.01).间隔1个月,2次测量量表相关系数为0.706(P<0.01),各因子2次测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4,0.650,0.624(P<0.01),采用朱伟等修订的Maslach枯竭量表通用版的中文版(MBI-GS)作为效标,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达0.709,各相应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为0.867,0.673,-0.652(P<0.01).结论 医护群体职业枯竭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医护人员职业枯竭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中国四城市社区医务人员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情况.方法 在北京、上海、长沙及成都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各选择两个社区,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其他卒中相关的预防或治疗知识.结果 共完成480份调查问卷.①社区医务人员对调查的8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依次为年龄74.4% (357/480),性别64.0% (307/480),种族64.6%(310/480),家族遗传史77.5% (372/480),高血压93.1%(447/480),吸烟81.9%(393/480),糖尿病87.5%(420/480),血脂异常91.0%(437/480).②脑卒中常见症状中对肢体无力或麻木知晓率最高为96.9%(465/480),对头晕、目眩、步态不稳的知晓率最低为79.0%(379/480).③社区医务人员脑卒中知识积分受其文化程度(=5.808,P<0.01)和年龄(=2.217,P=0.027)影响.结论 四城市社区医务人员总体脑卒中知识水平需要提高,应定期对其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文化程度和年龄偏低的人员应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医护人员职业枯竭进行系统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1:1配对法将研究样本分成干预组(n=262)和对照组(n=262),其中,只对干预组实施以建立需求与资源机制、不断增加应对资源、提高个体与工作的匹配状态为目的 ,从组织、家庭、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干预,发挥一级预防(发展性干预)、二级预防(征兆性干预)、三级预防(枯竭性干预)功能的系统干预,通过对职业枯竭、心理健康状况和满意度的组内与组间比较来评价干预的有效性.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职业枯竭、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个人满意度评分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年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在职业枯竭总分及各因子分[情绪衰竭(17.54±9.97)分,(14.30±11.87)分,P<0.01;去人性化(5.29±5.01)分,(4.63±5.65)分,P<0.05;低成就感(6.47±4.89)分,(5.61±5.10)分,P<0.01]、SCL-90总分及各维度分、个人满意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从整体上说,对医护人员职业枯竭进行系统干预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更能有效地减轻情绪衰竭、强迫症状、恐怖情绪和提高个人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的现况,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6年1月-2008年5月登记上报的117例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伤的117例患者中,护师(士)64例(包括实习护士15例),占54.7%;医师46例(包括实习医师25例),占39.3%。引起职业暴露损伤的均为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伤的原因中,以针刺伤为主(98例),占83.8%。医师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为主,占65.2%;护师(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注射治疗为主,占54.7%。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后,伤口处理不正确39例,占33.3%;未按期随访检查或注射疫苗62例,占53.0%。结论增强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强化职业防护培训,改善诊疗环境,降低诊疗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安全管理体系,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94-97
目的评估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水平,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6年10月1~30日对杭州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一般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指数问卷、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焦虑和抑郁的相关风险。结果总计收集有效问卷863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OR=0.45)、临床工作(OR=0.18)和无睡眠障碍(OR=0.27)为焦虑的保护性因素,非自主选择职业(OR=1.53)和高职业倦怠(OR=2.79)为危险因素。对于抑郁而言,其中身体健康状况良好(OR=0.57)、社会支持总分高(OR=0.60)、未婚(OR=0.46)和无睡眠障碍(OR=0.26)为保护性因素,高职业倦怠(OR=3.42)为危险因素。结论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问题日益突出。自身健康状况差、职业倦怠和存在睡眠障碍是焦虑和抑郁共同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和是否自主选择职业对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CMB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43名社区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医生中有36.6%轻度倦怠,26.8%中度倦怠,3.3%重度倦怠;各维度,11.5%情感衰竭,44.9%人格解体,43.6%成就感降低.男性医生成就感高于女性;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医生人格解体更严重;苏北地区社区医生职业倦怠较苏中、苏南地区严重;工作5~9年的社区医生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社区医生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结论 社区医生职业倦怠现状严重,防治工作应关注女性、高级职称以及工作5~9年的医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职业倦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burnout. Methods 243 GPs were assessed by 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 and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36.6% of GPs experienced mild burnout, 26.8% moderate burnout, and 3.3% severe burnout; 11.5% of GPs got high scores on emotional exhaustion(EE), 44.9% subjects got high scores on depersonalization(Dp) and 43.6% subjects got high scores on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RPA). Male GPs experienced greater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than female. Among technical post, subjects with senior technical post scored higher on Dp. The condition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subjects in north Jiangsu was more serious. GPs with seniority of 5 to 9 years seemed to be more prone to occupational burnout. The coping style of GPs had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occupational burnout. Conclusion The statu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GPs is serious. To prevent and cure occupational burnou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female, senior technical post GPs and'persons with seniority of 5 to 9 years. And taking positive coping style can reduce GPs' occupational burnout.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外科医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现状。方法依据随机抽样原则,采用工作倦怠问卷中国版量表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不同省市的9家医院602名临床外科医师进行职业倦怠调查及分析。结果外科医师中有33.89%(204/602)轻度倦怠,32.06%(193/602)中度倦怠,5.48%(33/602)重度倦怠;各维度,27.41%(165/602)情感耗竭,45.18%(272/602)人格解体,41.86%(252/602)成就感降低。外科医师的职业倦怠在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地区、婚姻、学历、医院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科医师的总体职业倦怠情况严重,防治工作应关注高学历、三级医院及离婚、丧偶的单身外科医师,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外科医师特点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