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观察再次剖宫产时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胎儿娩出困难率、新生儿窒息率、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率。结果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及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胎儿娩出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腹壁盆腔重度粘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手术,盆腔粘连更为严重,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故需慎重选择首次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再次剖宫产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60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比较2组孕产妇腹壁切口情况、腹腔粘连情况、有无切口疝、开腹时间、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原剖产子宫切口愈合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腹壁粘连为有层次无粘连低于对照组,而无层次难分离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腔粘连为1类明显高于对照组,2、3~4类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开腹时间、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较新式剖宫产术对孕产妇的再次剖宫产影响较小,手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开腹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南乐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开腹手术患者80例,按手术史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史患者,对照组为新式剖宫产术史患者,两组患者均再次进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其开腹出血量、开腹时间及盆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开腹出血量及开腹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盆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5.00%比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后再次行开腹手术可缩短手术开腹时间,减少开腹出血量及盆腔粘连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郑秀金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06-1307
目的:通过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观察.了解及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术并发症.方法:将我院产科2003年1月~2008年10月内再次部宫产的560例孕妇分为两组,其中前胎新式部宫产术史180例为观察组、改良新式荆宫产术史380例为对照组,再次术中观察比较两组腹腔粘连程度、粘连部位、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出血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改良新式部宫产史者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最低,再次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优于新式剖宫产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新式剖宫式,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低,粘连程度轻,保留了新式剖宫产的优点,不给再次部宫产带来困难,是很好的新式部宫产改良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有新式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病人进行比较,因再次妊娠在本科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共152例。结果: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再次妇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增加了困难,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140例前次剖宫产的妊娠妇女,分为观察组80例(前次术式为改良新式剖宫产)和对照组60例(前次术式为新式剖宫产),进行多项指标对照。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与新式剖宫产组再次剖宫产的娩胎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相比,可减少再次剖宫产时的盆腹腔粘连、手术难度,改良新式剖宫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140例前次剖宫产的妊娠妇女,分为观察组80例(前次术式为改良新式剖宫产)和对照组60例(前次术式为新式剖宫产),进行多项指标对照。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与新式剖宫产组再次剖宫产的娩胎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相比,可减少再次剖宫产时的盆腹腔粘连、手术难度,改良新式剖宫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妊娠妇女行再次剖宫产术患者进行分析,首次手术以新式剖宫产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各75例,所有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对比观察两组开腹时间、出血量、手术总时间及盆腔粘连情况,及术后产妇恢复情况。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在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方面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总时间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明显少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3、4类粘连的发生率高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P<0.05),而1、2类粘连发生率优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0.05);两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术后病率(包括急性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宫体炎等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子宫愈合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术后腹腔粘连方面,且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再次行剖宫产术后粘连情况仍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式剖官产与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引致的盆腔粘连情况。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3月夏津县人民医院因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手术、既往有新式剖宫产史或改良式新式剖宫产史的2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改良式新式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相比,盆腔粘连少,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比新式剖宫产术盆腔粘连轻、出血少、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民权县人民医院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38例,将首次剖宫产采用新式剖宫术的19例设为观察组,首次剖宫产采用传统剖宫术的19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盆、腹腔粘连程度。结果:①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粘连发生率均为100%,但观察组粘连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具有明显的影响,新式剖宫术易造成产妇盆、腹腔严重粘连,增加再次剖宫产难度,引起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1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子宫下段剖宫产112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手术时间、胎儿取出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感染、术后病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等作对比性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胎儿取出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腹膜外剖宫产的术后疾病发生率低、疼痛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明显下降(P<0.05)。结论: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无恙 《西部医学》2012,24(5):952-953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术后的腹壁与腹腔粘连情况及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即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比较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手术时间,重度粘连比率,术后24h肛门排气率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重度粘连比率及术后病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24h肛门排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ark式剖宫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再次剖宫产易引起出血多、恢复时间长等不利因素,首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190例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琴  游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59-1461
目的:探讨初次剖宫产对二次剖宫产形成的各种影响。方法:对190例二次剖宫产(研究组)和200例首次剖宫产病例(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两组均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研究组切除原手术疤痕进腹,对照组取下腹部横切口,比较两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T1)、手术总时间(T2)、术中粘连情况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二次剖宫产组因不同程度的粘连引起的T1、T2均明显长于首次剖宫产组(P<0.05),术中出血发生率及术中粘连率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P<0.05)。结论: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妇45例为观察组,在施行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选择同期单纯剖宫产术42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增高(P〈0.05),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恢复通气时间与恶露干净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王骧 《海南医学》2013,24(22):3317-3319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预防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192例有明确剖宫产手术指征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 U,观察组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U,在胎盘娩出后再次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如剥离面持续出血可观察15 min后重复使用一次,观察两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术中、术后2h、术后24h观察组出血量分别为(236.93± 104.28) ml、(311.48±78.21)ml、(364.82±63.18) ml,对照组分别为(327.18±134.85) ml、(408.69±102.41)ml、(462.93±84.37) ml,对照组出血量均大于观察组(P<0.05);宫腔纱布填塞率、术中及术后输血率、子宫复旧不良率观察组分别为12.50%、8.33%、13.54%,对照组分别为29.17%、22.92%、32.2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7.71%,对照组为1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促进术后子宫复旧,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张辉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53-154
目的 分析78例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78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产妇作为观察组,78例单纯行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24 h内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术后感染和平均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53.73±7.10)min长于对照组(43.19±6.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妇,剖宫产术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可行,对患者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剖宫产术不适宜常规椎管内麻醉的孕妇151例,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5),观察组给予异丙酚1.5 mg.kg-1、瑞芬太尼1.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泵入维持;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1、芬太尼1.0~2.0μg.kg-1、阿曲库胺0.8 mg.kg-1,缓慢静脉推注,术中以丙泊酚靶控泵入和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维持;2组均面罩给氧3 min后气管插管,比较2组产妇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时、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MAP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诱导后3 min、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时、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心率较术前加快(P<0.05)。对照组在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MAP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在诱导时、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5 min,产妇的心率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产妇,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实施全身麻醉,对产妇的循环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并对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21例(观察组)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21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99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99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产妇中27例阴道试产,2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7.78%(21/27)。RCS99例的手术产率为82.50%(99/120)。观察组(VBAC)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多,平均住院天数比观察组长,医疗费用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如无产科指征,应予以试产,阴道试产可以减少再次开腹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可减少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临床医生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丁晓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27-128,13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前后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后恢复情况(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及术后48 h疼痛评分)、并发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8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中采用整体护理,能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妊娠37周以上(排除具有剖宫产指征)临产孕妇个性化产前健康宣教联合胎心监护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及并发症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在孕妇学校接受全程健康教育课程的200例孕妇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入院待产、未接受孕妇学校培训的孕妇2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的分娩方式选择差异和产科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率、剖宫产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并发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个性化产前健康宣教有利于孕妇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能降低剖宫产率、产科及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