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先心痛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结果48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术后无一例死亡.监护期间曾出现肺高压危象2例,经对症处理后,2例患者均成功撤离呼吸机.结论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肺高压及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季瑾周意  陈丽鸿 《现代护理》2006,12(10):943-94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先心痛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结果48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术后无一例死亡.监护期间曾出现肺高压危象2例,经对症处理后,2例患者均成功撤离呼吸机.结论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肺高压及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呼吸道护理.对176例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性降肺动脉压措施,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及前列腺素E1,充分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前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监护期间曾出现肺高压危象6例,经对症处理后6例患者均成功撤离呼吸机.术前行降肺动脉压治疗,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加强呼吸道护理,保证有效供氧,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琼霞 《护理与康复》2007,6(8):534-535
总结8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体会.护理重点是术后监护期间要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防治术后心律失常及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以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因素。方法对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9例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26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23.08%。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使用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术后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吸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具有一定的影响(均P<0.05)。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肺动脉高压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手术前吸氧、满足通气频率和NO吸入等为保护因素。结论在对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发生危险因素,以及加强保护因素的措施,对术后预防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策略。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共收治155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通过严密监护加强护理,改变患儿肺顺应性,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提高肺血流量,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提高肺动脉血氧压力,改善患儿缺氧状态,改善心功能,加强呼吸道护理,降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肺高压危象的发生。结果:治愈127例,死亡3例,2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2 d,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4 d。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护理难度大、危险高,全面、规范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大大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和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避免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高压是一类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的疾病,通常导致右心衰竭并最终使病人死亡的疾病.对于心外科术后仍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其术后护理较一般患儿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此类患儿的呼吸道护理管理要求较其他患儿更为严格.术后呼吸道若不能正确地进行管理,可使患儿失去有效的呼吸道通路或使肺动脉压力进一步增高而引发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危及患儿生命.故做好正确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对术后肺动脉高压患儿尤为关键.现将心外科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儿呼吸道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心脏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3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心脏手术病人术后顺利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总结2004年10月-2005年10月56例风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对本组术后患者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功能的维护,保证充分供氧,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并且做好药物应用护理,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认为对术后患者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控制肺动脉高压和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对提高风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总结4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和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术前做好呼吸道管理,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术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做好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预防和护理。所有患儿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接受同期外科治疗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老年患者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1例,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工作,是保证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老年患者同期外科治疗疗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纳入研究,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7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124例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呼吸道管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吸痰护理、肺部体疗、术后康复护理等。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率试验组(4.84%)低于对照组(12.99%),住院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短。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实施科学、完善的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幼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英莉 《护理学报》2005,12(10):31-32
笔者总结幼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主要在肺部,其次是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肺部并发症最严重的是肺动脉高压危象、肺不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与护理措施:术前1周加强营养支持,低流量吸氧、肺部理疗或给药物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动态监测肺动脉压、SpO2,充分供氧,预防缺氧及高碳酸血症,护理操作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以免引起烦躁或抽搐,给予镇痛镇静.合理、准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认为加强幼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可避免或及时发现、纠正肺动脉高压危象、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1~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及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经合理的治疗及加强呼吸道护理,患者的症状能得到控制或缓解。结论:给予合理的治疗及加强呼吸道护理能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心功能,从而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心房粘液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卧床休息,配合医生给予改善心功能,积极预防栓塞、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术后重点做好血液动力学监护,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栓塞的观察及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左心房粘液瘤患者一经确诊尽早手术,并加强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带畸形(PAS)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3例PAS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喂养指导和心理护理。结果 3例患儿均合并支气管狭窄和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呼吸道梗阻症状,经过精心护理,均好转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对PAS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情观察,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喂养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可促进患儿的康复,使患儿顺利过渡到手术期。  相似文献   

18.
全身麻醉开胸病人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王晓萍 《护理研究》2005,19(12):1038-1039
介绍了开胸手术后病人呼吸道护理进展。认为术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气道湿化、肺部听诊、术后监测,进行有效止痛,并注重心理护理,以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平稳渡过术后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57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应用BiPAP治疗并加强护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观察其意识变化。结果:57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中,52例经BiPAP治疗及有效护理后得以改善,有效率91.22%。该52例患者治疗后神志、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及血气指标(血pH、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5%。结论:有效护理在应用BiPAP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16例心脏穿透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例心脏穿透伤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术前急救准备的要点为: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给氧,做好心脏异物的固定保护,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配合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术后监护的要点为: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加强呼吸道护理,做好尿量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