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分析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6名实习生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控制了血液传播,降低了传染率,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实习生的身心健康.结论 针对此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实习生的防护意识,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4.
针刺伤对护士的危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及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易感染血源性传染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护意识可切实减少针刺伤及锐器伤的发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因针刺伤而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例护士针刺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0%的针刺伤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回套针帽、处理废弃物等环节;发生部门以ICU(40.0%)、神经外科(30.0%)为主;95.0%针刺伤人员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亟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健全针刺伤报告与监测体系,并通过制订相关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8.
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调查针刺伤人员的原因、类别、环节、暴露源、伤后处置等并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中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最多,紧急抢救、夜班、午班发生率高。结论急诊科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加强急诊科护士的配置和培训、改变不良习惯、加强防护等,可有效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护士职业的危害及其防护探讨如下。
1常见的危害因素
1.1物理性因素
1.1.1放射线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广泛用于临床,开展各种介入治疗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护士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射线随着少量多次的积累,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致癌及血液系统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11.
12.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室护士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与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消毒剂等密切接触,长期使用医疗锐器,如剪刀、注射针头、穿刺针、玻璃安瓿等,极易造成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使护士受到身心创伤。因此,分析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肿瘤科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职业损伤保证护理人员安全.方法 分析化疗药物的危害及影响防护因素,提出重视职业安全教育.结果 护理人员能认识化疗药物的危害掌握防范措施.结论 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有了充分认识,保障了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针刺伤(含锐器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事故,如不慎被污染的针刺伤可引起20余种血缘性疾病的传播。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针刺伤的危害,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预防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2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伤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12人(441次)发生过针刺伤,人均刺伤3.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应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8.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 ,可导致患者损伤局部出血[1] ,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 ] 。 2 0 0 3年英格兰国家稽查办公室等机构报道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 17% ,其中 4 1.2 %的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经历[3] ,这与绝大多数穿刺术是由护士执行有关。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 ,乙肝总感染率高达 6 0 %左右 ,乙肝病毒 (HBV)携带者已有 1 3亿[4 ] ,艾滋病毒 (HIV)的感染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故护士特定的工作性质 ,使护理人员面临着… 相似文献
19.
20.
手术室护士常进行有创操作,经常暴露于血源性物质中,加上工作繁忙、紧张、劳累,有较多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1].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危害并掌握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