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所诊断的257例泌尿系结石做一初步探讨。结果本地区为泌尿系结石高发区,男性高于女性,回族高于汉族,干燥炎热的夏季发病高于其它季节。改善本地区水质及饮食结构,可以减少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尿系结石属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本地的地理环境、水质特点以及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泌尿系结石在本地区发病率很高.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封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构成情况,有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为预防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的复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开封地区51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样本,采用红外光谱仪结石成分分析法对结石样本进行成分分析。[结果]519例结石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9∶1,发病年龄高峰为50~59岁,结石好发部位以输尿管为主(占比61.66%),结石成分以含草酸盐为主的混合型结石最多(占比71.1%)。在含钙结石中,男性与女性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性结石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尿酸盐结石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以基于草酸盐的混合结石发生率最高,男性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段集中在中年,通过结石成分分析,给予针对性的饮食预防指导,可降低结石发生和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董红  艾力 《新疆医学》2006,36(3):151-152
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平时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上腹或腰部钝疼,结石发生梗阻时,常导致肾绞痛。为探讨本地区泌尿系结石与年龄、性别、民族的关系,现将4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情况做以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构成。比较上下尿路结石成分的特点,年龄、性别构成比例及城市居住人群与郊区居住人群的尿路结石成分的异同,为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和住院患者手术取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420例,使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420例泌尿系结石中单纯草酸钙结石占26.4%(111/420),草酸钙+磷酸钙结石占31.4%(132/420),草酸钙+羟基磷灰石结石占17.4%(73/420),尿酸结石占12.4%(52/420),碳酸磷灰石结石占8.8%(37/420),磷酸镁铵结石占3.1%(13/420),胱氨酸结石占0.5%(2/420),磷酸氢钙结石为0,其中含钙结石占75.2%(316/420);尿酸结石比例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男女患病比例为2.75∶1,发病高峰在25~65岁之间,老年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上尿路结石占94.5%(397/420),下尿路结石占5.5%(23/420),比例为17.3∶1;郊区下尿路结石所占比例9.0%(12/134)高于市区3.8%(11/286),结石成分无明显差异;5年间结石成分无明显差异。结论:(1)本组含钙结石上尿路比下尿路多,含尿酸结石及磷酸镁铵结石下尿路比上尿路多。(2)尿酸结石所占结石总数百分比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这对于本地区治疗及预防尿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泌尿系结石发病年龄高峰延迟,说明老年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增加。(4)郊区下尿路结石比例高于市区,考虑与生活条件及医疗水平有关。(5)本地区5年内结石成分构成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贵州省遵义县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并为遵义县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提供基本理论和参考意见。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遵义县21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结石部位以及居住地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的构成特点和成分异同。结果: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病率,41~50岁年龄段是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主要人群(占33.49%);农村地区人群的结石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人群结石患病率;结石主要分布在上尿路,且以肾结石为主(占48.11%),下尿路结石以膀胱结石为主(占9.43%);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地患者的结石部位存在显著差异( P<0.05);红外光谱检测出结石成分百分比从高到低分别为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二水草酸钙、无水尿酸、尿酸胺和六水磷酸铵镁共6类,检出率分别为68.40%、61.79%、44.81%、7.08%、3.77%和3.30%。单一结石74例(占34.10%),混合结石138例(占65.09%),主要成分是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结论:遵义县泌尿系结石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为主,结石部位主要为上尿路,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成分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泌尿系结石防治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对结石成分的分析,认为是研究本病的基础,对结石宏量元素的各种分析的报告,已屡见不鲜。近年来,对研究结石中的微量元素与结石的关系,也日渐引起重视,为了解本地区泌尿系结石高发的原因,我们自1975年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发病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结石成分特点。方法 选取184例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结石组,取100例壮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血液代谢指标及24 h尿液代谢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结石组患者的结石成分,并比较不同结石成分的泌尿系结石患者代谢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结石组的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尿草酸、尿尿酸、尿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 h尿量及尿枸橼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尿尿酸、尿钙水平是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24 h尿量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石组患者的结石以草酸钙结石、无水尿酸结石为主;草酸钙结石患者的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结石成分的患者,无水尿酸结石患者的高尿酸尿症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结石成分的患者(均P<0.05)。结论 血清尿酸、尿尿酸、尿钙水平是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24 h尿量是其保护因素。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以草酸钙结石、无水尿酸结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途径饮食健康教育在预防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以提高患者饮食预防泌尿系结石认知水平,降低术后泌尿系结石复发率。方法将2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多途径饮食预防教育方式对患者饮食行为提供全面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宣教方式。结果1年后电话随访,实验组饮食预防泌尿系结石知识掌握率、饮食行为改变率、对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01)。结论多途径饮食预防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泌尿系结石饮食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改变泌尿系结石患者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疾病患者利用泌尿系结石红外光线自动分析仪分析的结石成分构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20年5月3760例泌尿系结石疾病患者资料,采用泌尿系结石红外光线自动分析仪(LIIR-20型)分析结石成分组成。结果泌尿系结石以肾结石为主(2932例,77.98%)。从结石成分看,草酸钙结石最常见2999例(79.76%)、其次分别是无水尿酸结石229例(6.09%)、碳酸磷灰石187例(4.97%)。从性别来看,男性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2659例(70.72%),女1101例(29.28%)],其中男性一水草酸钙结石较女性明显多发(男71.86%,2155/2999;女28.14%,844/2999),女性六水磷酸铵镁类感染性结石明显多于男性(男36.36%,52/143;女63.64%,91/143)。从年龄上看,成年患者多表现为一水草酸钙结石,而小儿患者(10岁及以下)多表现为尿酸胺(30.43%,56/184)及胱氨酸结石(3.80%,7/184)。结论本医疗中心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类结石为主,存在着年龄及性别等的差异;泌尿系结石红外光线自动分析仪作为新技术可以很好地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为针对结石成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诊疗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91-293
目的:对芜湖及周边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进行分析,为本地区结石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于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住院且手术取出或自行排出而确诊的38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标本,用红外光谱进行成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389例泌尿系结石标本中男性患者254例,女性患者135例,男女比例1.88∶1。上尿路结石占总人数的93.83%,下尿路结石占总人数的6.17%。男性患者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女性患者结石成分以碳酸磷灰石为主。在所有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含有草酸钙成分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含有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及六水磷酸铵镁成分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女性患者(P<0.05);而含有尿酸铵、尿酸钠、磷酸氢钙、L-胱氨酸和羟基磷灰石成分的患者在男女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芜湖及周边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中,上尿路结石患者多于下尿路结石患者,混合型结石患者多于单一型结石患者,草酸钙是主要的结石成分,结石和性别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6,(2):129-132
目的调查了解百色地区壮族人群不同性别、年龄泌尿系结石的患病情况及尿石症的成因认知度,为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百色市右江区农村30岁以上壮族人群12 050人进行普查,采用泌尿系B超检查和问卷调查,按年龄、性别、结石部位等分组,将收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 050人中有833例查出泌尿系结石,患病率为6.91%,再次发现泌尿系结石152例,再次发病率为71.36%;患病率以40~49岁年龄组为最高,达9.35%,60岁以上患病率较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76∶1;结石患者以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为主;结石复发的人群对泌尿系结石的认知程度高于初次发现泌尿系结石的人群。结论根据百色地区壮族中老年人群泌尿系结石分布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临床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保健及减少复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使用红外光谱法分析长株潭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的构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结石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三市本地区居民经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及开放手术取得的尿路结石标本各100例共300例,分析结石标本的化学成分与临床特征。结果 300例中,男∶女为2.03∶1.00;单纯性结石15例,其中最多单一结石成分为尿酸结石11例(3.66%);混合性结石285例,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124例(41.33%),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二水草酸钙83例(27.67%)。草酸钙结石最多,占77.3%,感染性结石占16%。含草酸钙、感染性结石在上尿路结石中的比例(64.7%和13.0%)高于下尿路结石(12.7%和3.0%)。结论 长株潭地区泌尿系患者结石以混合型为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高发年龄50~69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王宇龙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03-1104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中青年多见,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近年来,本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虽然治疗手段多样,但保守治疗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我院于2003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配合中药为主治疗泌尿系结石98例,并经临床及超声波检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泌尿系结石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B超对于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将本院近几年来诊断为泌尿系结石患者10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具体护理。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明显,临床对泌尿系结石疾病有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患者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泌尿系结石患者316例,分别进行彩超和X线两种方法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泌尿系结石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彩超检查在输尿管上段结石、肾脏结石诊断的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对肾脏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诊断符合率较X线检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邓方英 《大家健康》2014,(1):316-316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程序对泌尿系结石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进行抽样,对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在采用一般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辅之以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接受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后联合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后,对泌尿系结石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复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有14例(46.67%),观察组复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有4例(13.33%)。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接受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后联合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性的健康知识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对于泌尿系结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了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值得进行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对22例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满意的护理措施。结果:22例小儿泌尿系结石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恢复均良好,住院6~13天,其中3天内排石者5例,5天排石者9例,7天排石者8例。住院时间6—13天,平均9.5天。结论:小儿泌尿系结石可早期形成及发病,以男童多见,无尿、排尿困难和血尿是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主要表现,上尿路结石易并发肾功能减退,腹部B超是泌尿系结石最简便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泌尿系结石临床常见,笔者应用石韦散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45例,治疗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