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注射干扰素依从性的影响,提高慢乙肝患者注射干扰素的依从性,促进慢乙肝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慢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住院治疗符合慢乙肝诊断标准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慢乙肝患者注射干扰素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视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将30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60例,对照组140例。实验组进行单个指导、口头讲解、宣传栏和印成学习报等形式,复诊时测试、评分。对照组除正规、系统的治疗用药外,口头介绍一些乙肝健康知识。结果:在正规、系统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7.14%)。结论:乙肝患者除了进行正规治疗外,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86例符合条件的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2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值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干预3个月、6个月后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降压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出院指导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发生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对60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出院指导,分别于出院3个月和6个月时对患者依从性和再次住院率进行评定.结果 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无再次住院,对照组3个月有1例再次住院,6个月有2例再次住院.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出院指导是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再次住院的有效方法,并且能够延缓急慢性并发症,保持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临床路径行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行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9例和实验组6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按临床路径,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线图,对患者进行结核病基本知识及用药知识指导,并分别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左右采用问卷方式评价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用药依从性好者为 96.88%,对照组7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加深患者对结核病用药知识的认知度,提高肺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依从性特点及相应的督导模式。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的方法评估,将140例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观察组进行临床治疗及督导式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临床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心理计分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督导式干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督导式干预,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早期个体化家庭访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个体化家庭访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1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家庭访视组(实验组)47例及对照组44例.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共12次家庭访视,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并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血糖,治疗、服药依从性,足部自我护理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实验组血糖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服药依从性、足部自我护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个体化家庭访视,可促进患者血糖达标,提高服药依从性及足部自我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信在乙肝患者口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进行乙肝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微信宣教,观察两组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在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观察组依从性分别为99%、97%、95%,常规组分别为97%、89%、8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干预能提高乙肝口服抗病毒药治疗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方法 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行为方式选择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方法 分为实验组99例和对照组96例.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方法 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 ,观察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第1及第6个月时糖代谢指标水平.结果 实验组出院时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第1及第6个月时3项糖代谢指标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方法 能使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糖代谢指标改善,为预防并发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王国华  崔丽娟 《现代护理》2007,13(23):2178-2179
目的探讨个体化出院指导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发生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出院指导,分别于出院3个月和6个月时对患者依从性和再次住院率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无再次住院,对照组3个月有1例再次住院,6个月有2例再次住院。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出院指导是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再次住院的有效方法,并且能够延缓急慢性并发症,保持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高血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1、3个月治疗依从性、治疗态度与信念得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态度与信念,进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率。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再次住院的二级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2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3例单纯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123例进行健康教育和按健康指导每日自查健康行为操守情况。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健康行为、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行为、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等在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和按健康指导每日自查监测,自我控制操守健康行为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每周2次,每次30min,持续时间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透析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20例在本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人,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专业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实验组采用电话随访每2周1次,对照组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出院9个月后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两组药物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生活行为依从性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药物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生活行为依从性和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延续性护理教育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医疗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2组自我管理行为及视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2组视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97例乙肝后肝硬化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按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进行跟踪护理,并对两组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漏服药、复查知晓度和依从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需长期进行,治疗依从性可以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出院后的院外跟踪和指导,提高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激素应用依从性,减少复发率的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42例SLE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另选取40例只作常规护理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激素应用依从性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激素应用依从性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33,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提高SLE患者激素应用依从性行为,减少复发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在进行血糖控制治疗中,对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在进行血糖控制治疗中,对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健康.  相似文献   

20.
家庭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干预.在患者初次就诊及治疗6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抑郁状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家庭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5);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家庭干预对提高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