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TMJI)动物模型,探讨CT、MRI影像的病理基础。方法 对18只间接性THJI模型于伤后6小时、1周、1个月经CT和MRI后取其标本,制成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关节盘、关节腔、关节凹及髁突、滑膜及关节囊等出现相应损伤性病理改变。部分对照组(侧)TMJ也有不同程度病变。结论 间接性TMJI可引起实验组(侧)关节结构损伤,同时也可引起对照组(侧)关节结构异常,是导致TMJ真性强直、颞下颌关节病和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响。方法 6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对照组未做处理,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4周末、实验2、3组磨除牙冠后10、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TMJ进行光镜、电镜切片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 实验1、2、3组双侧TMJ均出现受损的病理变化。结论 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关节上、下腔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治疗的TMJOA患者19例(20侧)为研究对象。先行关节上腔内窥镜检查并清理上腔部分病变,根据关节盘完整性,处理关节下腔病变;并对关节上、下腔内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20侧上腔内至少存在骨赘、松散小骨体和关节结节踝突骨质硬化3种不同程度病变;20侧髁突骨质病变均符合影像学检查,髁突和关节结节表面软骨出现退变;但影像学检查无法观察到髁突病变与关节盘粘连情况。结论 TMJOA患者关节上腔内普遍存在急、慢性滑膜炎,上腔内其他病理改变符合骨关节炎表现。TMJOA患者反复疼痛不适可能与髁突骨质病变(侵蚀破坏、骨刺、骨赘等)逐渐与关节盘粘连引起刺激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受试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MJ)音的分形特征。方法: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混沌与分形理论对正常受试者和患者的TMJ音进行分形分析。结果:正常受试者TMJ音的分维值为4.4325;患者的分维值为3.2173。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TMJ音波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分析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似性,有望成为诊断MD的一种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关系的定量研究田慧颖周继林(口腔科)颞下颌关节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其骨性结构成分———颞骨的下颌关节窝和下颌骨的髁状突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正常生理状况下,髁状突与关节窝之间是协调和平衡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破坏则可能与颞...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9-22
目的研究关节腔内摩擦系数对颞下颌关节(TMJ)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摩擦系数改变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主建立的颞下颌关节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软件对颞下颌关节系统进行力学分析,观察摩擦系数改变时的关节系统应力分布及大小变化。结果当移位侧关节盘摩擦系数增大时,相应该侧的关节盘、髁突所受应力也随即增大。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关节腔内摩擦系数关系密切,关节紊乱会导致关节摩擦系数增大,摩擦系数增大会促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一个位居颅底的微小滑膜关节,其结构精细,功能特殊,与咬合关系密切且左右联动。在正常情况下大张口末期,髁状突和关节盘从关节窝向前滑动,止于关节结节之下方或稍前方。若髁状突滑出关节窝以外,超越了关节运动的正常限度以至不能自行回复原位者,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症(TMJID)的价值.方法:20例(40侧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使用GE Signa ExciteⅡ 1.5T超导型MR扫描仪,采用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在斜矢状闭口位、开口位和斜冠状闭口位上应用自旋回波(SE)T1WI、T2WI、PDWI及快速梯度回波(FSPGR)序列进行扫描,确定有无TMJID.结果:40侧关节均获得清晰的MR图像,其中13侧(32.5%)关节盘的位置和形态表现正常,21侧(52.5%)关节盘有前移位,6侧(15.0%)关节盘有旋转移位.15侧关节盘在移位的同时存在变形改变,4侧关节髁状突存在退行性骨关节病改变;SE T1WI、T2WI能清晰地显示关节盘的位置、形态和关节的骨性结构及翼外肌结构,可作为TMJ检查的常规扫描序列.PDWI和FSPGR序列可作为辅助扫描序列,斜矢状闭口位能清晰地显示盘前移位和后移位,斜矢状开口位能清晰地显示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盘前、后移位,斜冠状闭口位能清晰地显示关节盘侧方移位.结论:MRI是诊断关节内紊乱症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亮  杨楠  秦力铮 《河北医学》2009,15(12):1393-1396
目的:探讨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与髁突骨折的关系。方法:92例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和342例髁突骨折病例。分析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髁突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26例伤后明确诊断为髁突骨折,根据强直就诊时X线,还有43例存在髁突骨折痕迹,髁突骨折共计69例(69/92,75.0%)。颞下颌关节强直大多是0-10岁(56例,占60.9%)时的外伤所致,就诊大多在11-20岁(51例,占55.4%),而髁突骨折的病例以成年人(≥21岁)多见(230例,占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9,X^2=45.25,P〈0.01)。髁突骨折以男性多见(232/342,67.8%),而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中女性多见(48/92,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4,P〈0.01)。髁突骨折病人受伤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外伤的有103例(103/342,30.1%),与颞下颌关节强直(35/92,38.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P〈0.05)。结论:虽然髁突骨折是导致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最主要原因,但髁突骨折早期不及时、不正确的诊疗对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是否处在生长发育期、创伤严重程度与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正畸治疗对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响及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关系。方法选择60名20~29岁成人正畸患者,用Helkimo指数将患者分为TMJ无症状组、TMJ有症状组两组,分别在治疗前(t1)、治疗中期(t2)及治疗结束后(t3),用MRI检查治疗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并用电子测量尺测量TMJ的前、后间隙,观察颞颌关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与TMD之间的关系。结果TMJ无症状组、TMJ有症状组在治疗中TMD的发生率分别为18.20%、5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现关节盘移位,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增加,关节后间隙减少。结论成人正畸治疗不会导致TMD,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TMD症状,并有出现TMD重度症状的风险。成人在正畸治疗前对TMJ进行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关节区疼痛、弹响或杂音和下颌运动异常三大症候群为特征。该病好发于青壮年,患病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和语言功能,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的学习、工作及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我科门诊共收治TMD患者95例(105侧),给予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颞下颌关节(tempommandibular joint,TMJ)损伤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式、部位可分为直接性损伤和间接性损伤。间接性TMJ损伤是指由于口腔颌面部外伤,特别是下颌骨颏部在遭受暴力时,外力通过下颌升支的传导使髁状突和颞下凹之间产生压力,导致TMJ软组织和硬组织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髁状突骨折治疗后引起的临床症状的观察,探讨可能引起这类临床症状的相关解剖因素,并追踪引起此类临床症状的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法,以期得到该类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髁状突骨折治疗改建后颞下颌关节(TMJ)用MS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MPR和TMJ形态的测量,比较其相关性,分析治疗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结果病例开口受限组骨折侧髁状突在关节窝的位置,髁状突内外径、关节窝前后斜面宽度及倾角等参数上有显著差异,且变异系数较大。结论对髁状突骨折的患者,应手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同时应将移位的关节盘复位,否则会发生关节强直或张口受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髁状突及关节间隙改变情况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颞下颌关节侧位开闭口体层摄影的方式,对112例18-30周岁的青年患者的关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高度、宽度形态改变情况及关节间隙变化情况,女性比例高于男性,髁状突形态及关节间隙改变相交叉的情况男女无明显区别。结论颞下颌关节侧位开闭口体层摄影是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情及指导治疗的有效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CT测量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意义。方法对3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了关节前后间隙、下颌Spee氏曲线曲度以及张口位时髁状突的移动范围和旋转角度。另外以3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矢状位的颞下颌关节前后间隙有显著性差异(P〈0.01),髁状突移动距离和转动角度均比正常人小(P〈0.01),Spee曲线的曲率半径大于正常人(P〈0.01)。结论三维CT测量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颞下颌关节(TMJ)软骨损伤主要是指髁状突和关节结节功能面的软骨损伤,病因复杂,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的发生以及关节功能的丧失[1].本文就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有的治疗手段和疗效评价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TMD)之间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各类错患者100例,采用方丝弓技术矫正,治疗前后拍颞下颌关节正侧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髁突的位置变化。观察矫治中咬合创伤,颌间牵引等可能引起TMD的因素,记录关节有无弹响、疼痛、张口受限、肌肉紧张等症状。结果颌间牵引TMD发生率为13.33%,整平曲线TMD发生率为23.33%,咬合创伤TMD发生为40.00%。颞下颌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弹响、肌肉酸胀,严重者出现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结论在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关系的改变的确对关节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只是有些影响未带来临床不适而被忽略。因此正畸医师在努力恢复形态学美观的同时,也应考虑治疗方式对患者功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鼠后牙缺失的髁状突软骨和关节盘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旨在从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探讨牙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发现:实验组双侧髁状突软骨各细胞层均有不同的改变,增殖区变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异常。过渡层变薄。关节盘内胶原纤维呈多向性走行,表明多数后牙缺失对颞下颌关节髁状突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永青  孔亚阁 《河北医学》2014,(12):1962-1964
目的:阐述髁状突骨折与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可能的机理及临床工作中怎样预防由髁状突骨折造成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方法:收集近两年来就诊于我院口腔科的颞颌关节强直患者80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研究其主要的疾病类型以及病因分类。结果:对8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研究发现颞下颌关节强直以髁突颈部残端与关节窝骨性融合的可能性最大占73.75%,病因研究比较发现外伤是造成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病因占71.25%。组间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髁状突骨折是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选择8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大白兔的右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以及下腔注射注射2%木瓜蛋白酶各0.2?mL,注射两次,3天一次,左侧为对照,注射后第1、3、5周取材,对TMJ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注射木瓜蛋白酶早期,颞骨关节面、关节盘、髁状突软骨即出现明显的骨关节病的改变;后期出现关节软骨纤维层剥脱,关节软骨以及关节盘中的裂隙明显,局部颞骨关节面和髁状突出现关节软骨剥脱等损害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颞下颌关节上、下腔注入木瓜蛋白酶是造成全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快速、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