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影像学特点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99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结果,根据基底节和丘脑区腔隙性脑梗死(LI)数目及脑白质病变(WML)患者的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的评分进行分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作为认知评估工具,分析WML和LI病变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根据MoCA和ADAS-Cog评分,LI和WML的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认知功能均没有受到影响(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均显著受到影响(P<0.05)。基底节和丘脑区多发性LI数目<7时,轻、中度WML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没有受到影响(P>0.05);基底节和丘脑区多发性LI数目≥7时,轻中度WML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显著受到影响(P<0.05)。结论 严重WML或基底节和丘脑区多发性LI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轻、中度WML同时伴有基底节和丘脑区多发性LI的老年人认知功能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执行功能损害、MRI脑白质病变和DTI脑白质的微结构变化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Stroop色词测验(CWT)、连线测验(TMT) 和积木测试(BDT)评价24例SIVD患者和14例认知正常老年人的执行功能,其中SIVD患者分为痴呆(VD)组12例,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组12例;依据年龄相关白质改变的评分方法(ARWMCrs) 测量常规MRI上白质病变程度,同时应用DTI分别测定额、颞、顶、枕叶及胼胝体压部白质正常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率(MD)值,分析各影像学测量指标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D组执行功能三项测验均显著减退,VCIND组BDJ评分降低,TMT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VD、VCIND组白质病变评分增高,分别为12.820±3.573、10.500±2.953(P<0.05);胼胝体压部MD值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D患者双额叶、右颞叶、右枕叶、双顶叶及胼胝体压部FA值下降(P<0.05);VCIND组左额叶、双顶叶白质FA值下降(P<0.05);(3)与SIVD患者执行功能相关的影像学指标有:左额叶、双颞叶、右顶叶白质正常区FA值、胼胝体压部MD值(P<0.05).结论 (1)SIVD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与其脑白质病变程度可能有关;(2)DTI可以显示SIVD患者常规MRI无法显示的脑白质选择性微结构损害;(3)SIVD患者的多个脑白质区FA及MD与CWT、TMT和BDT存在相关性,提示白质微结构的损害可能反映执行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脑萎缩的差异性及AD患者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北京老年医院年龄60岁以上临床诊断老年性痴呆患者30例,选取门诊及其他科室认知功能正常的60岁以上非AD老年人4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近1个月脑CT成像,得出哈氏值、侧脑室体部指数、沟间距、左右外侧裂、第三脑室宽度,对两组病例上述脑萎缩指标做病例对照研究;对AD组患者行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定,并将以上数值和CDR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D组和对照组脑萎缩指标方差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CDR和哈氏值、沟间距、左右外侧裂、第三脑室宽度正相关,而和侧脑室体部指数负相关。结论 AD脑萎缩是老年性痴呆特异性标志,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AD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体检的认知功能正常的非AD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脑CT参数作线性测量以确定脑萎缩的程度,并对AD组患者行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定,并将以上数值和CDR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D组患者侧脑室颢角间径、侧裂池宽平均宽度、三脑室宽度、尾状核头间径、侧脑室前角宽度、侧脑室体部平均宽度、侧脑室枕部平均宽度、脑沟平均宽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脑颞叶、脑皮质及白质萎缩;AD组四叠体池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干萎缩不明显。CDR和侧脑室颢角间径、侧裂池宽平均宽度、三脑室宽度、尾状核头间径、侧脑室前角宽度、侧脑室体部平均宽度、侧脑室枕部平均宽度、脑沟平均宽度等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性AD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内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脑内微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发病时间≤24h的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部MRI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分为脑微出血组(30例)和非微出血组(130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人151统计学资料、常规危险因素、微出血的部位、脑梗死的分型、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腔隙性脑梗死灶的计数。于入院后第2天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测定。结果①微出血组患者年龄较非微出血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对(66±6)岁,P=0.000];脑白质改变的评分较高(6.7±2.4对3.5±1.8,P:0.003);腔隙性脑梗死灶的数目较多[(5.0±2。3)对(2.1±1.3)个,P=0.000)]。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脑白质疏松的程度、腔隙性脑梗死灶的数目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0,95%CI:0.086~0.994;OR=11.735,95%CI:1.340~2.930;OR=10.160,95%CI:1.241~2.475);③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执行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①微出血与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②伴有微出血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压变异性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合并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IS患者178例,根据有无合并LA分为CIS+LA组118例及CIS组60例。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LA程度等进行评估;记录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IS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IS+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33%:66.10%,P <0.05),而在CIS+LA组患者中随着LA分级的增加,MoCA分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IS+LA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C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CV)是CIS+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27(1.95-5.47),P <0.05]。结论 CIS+LA患者较CIS患者存在更大的血压变异性和更多的认知功能障碍,收缩压CV是CIS+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脑白质疏松(LA)患者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病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LA与VCI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的LA患者78例,其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65~89(平均74.35)岁;平均体质指数(BMI)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认知功能和磁共振成像特征,探讨SIVD患者腔隙性腩梗死(LI)和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方法 依据Erkinjuntti提出的磁共振影像学(MRI)诊断标准确定SIVD患者53例,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并行头部扫描.应用半自动MRI定量方法 测定其缺血性脑白质高信号(WMH)体积,记录LI数量,分析LI数量和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结果 53例SIVD患者以假球麻痹症状和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最为常见,分别为18.9%(10/53)和37.7%(20/53).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WMH体积呈正相关(r=0.518,P<0.05),简易智能量表(MMSE)得分与wMH体积呈负相关(r=-0.514,P<0.05),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影响后,仅年龄与WMH体积呈正相关(r=0.400,P=0.004).控制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时间影响因素前后,LI数量和WMH体积均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56,-0.514,-0.385,-0.382;均P<0.05).受教育时间与MMSE得分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518,P<0.001). 结论 年龄可能不是SIVD患者认知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LI数量和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均为SIVD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LI数量增加、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预示认知功能损害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文章就其发病机制、神经心理学表现、影像学改变及生物学标记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命名功能与非语言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回顾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53例,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量表评估言语功能,非语言性神经心理测验(NLCA)量表分析失语症患者的非语言认知功能.失语商<93.8定义为失语.采用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WML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临床收集97名患者,根据MRIT2加权像分为4级,以WMLs 0级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MMSE、积木测验和画钟测验。结果(1)WMs患者的MMSE、积木测验和画钟测验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WMLs3级组MMSE总评分、时间定向、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力、计算力、图形描画、积木测验和画钟测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MLs1级和2级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WMLs患者主要存在记忆、注意力、计算力和视空间功能的下降;(2)只有当WMLs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引起认知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轻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蒙特利尔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命名、记忆、时间定向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记忆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视空间、命名、计算、语言、时间定向各方面中危组较高危组有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TCD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轻危组(P<0.05),主要表现在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增快,频谱异常。中危组TCD结果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轻危组,主要表现在各动脉流速增快;高危组较中危组在流速增快与频谱异常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着危险因素增多,其认知功能障碍越显著,TCD各指标异常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1 5例,根据Ylikoski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WML组59例(Ylikoski评分>17分),无或轻度WML组56例(Ylikoski评分≤17分)。测定患者血浆Hcy水平,进行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度WML组患者的年龄、血浆Hcy水平和高血压的比例均高于无或轻度W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年龄等因素影响后,血浆Hcy水平仍是重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59,95%CI:1.164~7.518,P=0.023)。结论高Hcy血症是脑卒中患者出现重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新入院的老年患者26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缺血性脑白质病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三个方面的严重程度进行影像学评分;同时根据患者入院后所做的心电图检查及既往病史,对患者进行冠心病严重程度评分,然后将患者的影像学评分与冠心病评分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脑梗死、缺血性脑白质病及脑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冠心病评分均无相关性(r=0.056,P=0.382;r=0.009,P=0.882;r=0.045,P=0.591)。在249例头颅MRI检查的患者中,确诊脑梗死153例(61.4%),无脑梗死96例(38.6%)。在260例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依据心电图检查及冠心病史,确诊冠心病164例(63.1%),无冠心病96例(36.9%)。脑梗死与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人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冠心病患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无相关性,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冠心病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具体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在治疗和预防方面也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广泛性脑萎缩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老年广泛性脑萎缩患者85例,根据有无痴呆分为正常组和痴呆组。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脑梗阻、脑出血等多项慢性疾病以及血脂、血糖等15项目生化指标,分析老年广泛性脑萎缩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正常组患者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同时伴有5种以上慢性疾病的比例明显低于痴呆组(P<0.05);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呼吸衰竭、胃炎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便秘、慢性肾功能不全、骨质疏松、胆囊炎与胆结石以及糖尿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尿素、肌酐、尿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叶酸、维生素B12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广泛性脑萎缩并发认知障碍患者多数伴有5种慢性病以上,年龄在80岁以上者以上临床特点可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脑白质病变程度、部位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ML)程度及部位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57例WML患者(WML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析脑白质病变程度和部位与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ML组中、重度患者MMSE总分均有明显降低;重度患者显著低于轻、中度患者,中度患者亦显著低于轻度者(P〈0.05)。WML组皮层下脑白质疏松者MMSE积分显著低于脑室旁疏松者(P〈0.01)。结论WML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对认知功能有较大影响,皮层下脑白质损害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睡眠质量,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IVD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分为白质病变(WML)组20例和腔隙性梗死(LI)组42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比较WML组与LI组患者PSQI评分和ESS评分,睡眠质量指标与SIVD患者认知功能、抑郁程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及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受教育年限短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及使用睡眠药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日间功能紊乱评分及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定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评分低于对照组,B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4)WML组与LI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ML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紊乱、ESS评分高于LI组(P0.05)。(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睡眠质量评分与SIVD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呈负相关,与BDI评分呈正相关(P0.05);日间功能紊乱评分与SIVD患者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延迟回忆评分呈负相关,与BDI评分呈正相关(P0.05);ESS评分与SIVD患者延迟回忆评分呈负相关,与BD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SIVD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主观睡眠质量下降、日间功能紊乱及嗜睡,其中WML患者较LI患者更为严重,且主观睡眠质量下降、日间功能紊乱及嗜睡与认知功能下降和抑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19例SIVD患者按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认知功能程度的不同分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其中痴呆组54例,非痴呆组65例。对所有受试者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痴呆组血浆Hcy水平为(43±9)μmol/L,显著高于非痴呆组的(20±6)μmol/L(P<0.01);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8±4)nmol/L、(290±154)pmol/L,显著低于非痴呆组的(13±3)nmol/L、(504±141)pmol/L(均P<0.01)。采用Spearm an相关方法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的Hcy水平与MMSE分数均呈负相关(男:r=-0.685,女:r=-0.689,二者均P<0.01),与年龄均呈正相关(男:r=-0.592,女:r=0.576,二者均P<0.01);Hcy水平与糖尿病、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等其他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伴随血浆Hcy水平增高SIV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Hhcy可能是SIVD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是间接引起Hhcy,而导致SIVD重要的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例,经头颅MRI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分为CMB组78例,非CMB组79例。记录2组IMT及CMB数量、分布,所有患者根据CMB数目分为0~3级。根据CMB分布分为深部-幕下、脑叶及混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CMB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脑白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MB组共检出401个病灶,混合285个(71.1%),脑叶65个(16.2%),深部-幕下51个(12.7%);CMB分布:深部-幕下31例(39.7%),脑叶26例(33.3%),混合21例(26.9%)。CMB组颈动脉IMT正常、增厚、斑块分别为5例(6.4%)、16例(20.5%)、57例(73.1%),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CMB发生率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90,P=0.000)。CMB组1、2、3级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46,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去除年龄因素,颈动脉IMT分级与CMB数目、CMB分级呈正相关(r=0.176,P=0.028;r=0.323,P=0.000)。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IMT可预测CMB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