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社会影响量表、自我隐瞒量表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228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为(13.32±3.27)分;性别、职业、造口术后时间、病耻感、自尊和自我隐瞒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总变异的60.4%。结论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交回避和苦恼问题较严重,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重视保护患者的自尊,降低病耻感和自我隐瞒,改善患者社交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外伤偏瘫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伤残接受度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104例脑外伤偏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为(19.65±5.72)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伤残接受度、心理弹性是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因素,共解释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总变异的38.4%。结论脑外伤偏瘫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多种个体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关评估及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善其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社交回避与苦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病耻感社会影响量表(SIS)调查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情况,并调查病耻感情况,将纳入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患者术后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SADS评分为(13.22±2.14)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放化疗、手术方式、病耻感、年龄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具有中度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到身体外形、放化疗不良反应、病耻感、年龄等因素影响,提升自我形象认知,改善社交信心与适应能力,能降低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孕症病人首次参与人类辅助生殖治疗的病耻感水平和应对方式,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耻感量表(ISS)、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12例不孕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得分为(51.95±20.64)分,处于轻度水平;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面对与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为-0.112,-0.122,-0.176,-0.115,-0.201,P<0.05);屈服和回避与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值为0.376,0.403,0.360,0.291,0.281,P<0.01;r值为0.162,0.184,0.211,0.175,0.131,P<0.05)。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和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不孕症病人首次辅助生殖治疗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了26.4%的总变异。结论:首次参与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处于轻度水平,采取面对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病耻感水平。护理人员可在病人首次治疗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保障在后续长期和不确定性治疗中积极地应对负面心理变化,同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护士进行心理支持和咨询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并分析其与应对方式、自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医学应对问卷、社会影响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病耻感与应对方式、自尊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病耻辱感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病耻感得分为(61.05±11.98)分,为中等水平状态;自尊得分为(25.06±5.29)分低于国内常模(34.12±6.21)分(P<0.05),其中病耻感总分与屈服、回避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面对型应对方式、自尊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屈服型应对方式为患者病耻辱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病耻感常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与患者沟通,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癌症病人病耻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现状,明确3个变量相互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3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294例癌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0.0对病耻感、社会支持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住院癌症病人病耻感、社会支持和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分别为(61.19±9.23)分、(38.63±6.90)分和(14.01±9.01)分,处于中等水平.进一步结构方程显示,病耻感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直接正向效应(β=0.259,P<0.001),对社会支持有负向效应(β=-0.239,P<0.01);社会支持在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间有较弱中介效应(β=-0.024,P<0.01).结论: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身心需求,及时纠正病人错误认知和扭转其非理性思维,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能建立正确的认知,理性对待疾病,减轻病耻感,更好融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与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5月于浙江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4份。结果10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量表得分为(67.14±14.33)分,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量表得分为(63.92±11.76)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总分与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不孕年限、病耻感总分及情绪和行为得分是女性不孕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降低该人群的病耻感水平,从而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社会适应、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S)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对26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得分(54.3511.25)分;心理社会适应总分为(83.7915.27)分;应对方式中,面对型应对方式得分(16.284.15)分、回避型应对方式得分(17.29±2.22)分、屈服型应对方式得分(11.052.86)分。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社会适应及面对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与回避及屈服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面对和屈服型应对方式在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对病耻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不良,常采用回避和屈服型应对方式,病耻感较高;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患者能直接或间接通过面对、回避或屈服型的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病耻感,可通过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采用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病耻感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有病耻感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参加常规的康复治疗,如工娱治疗、体育治疗、手工治疗等,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8周针对病耻感的心理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康复。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清单(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为评定指标,对两组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病耻感会严重影响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针对病耻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心理弹性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1年1—12月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305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心理弹性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病耻感和心理弹性的关系, 采用AMOS 25.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验证。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5份, 回收有效问卷286份, 有效回收率为93.8%(286/305)。结果 28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56.49±14.28)分, 病耻感总分为(29.62±5.70)分, 生存质量总分为(63.15±11.67)分;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弹性与生存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461, P<0.01), 病耻感与生存质量得分呈负相关(r=-0.328, P<0.01), 病耻感与心理弹性得分呈负相关(r=-0.309, 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 心理弹性在病耻感与生存质量之间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并探讨与心理困扰、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150名,展开问卷调查。整理患者家属的基本信息和一般资料,分析其人口社会学特征;采用Link病耻感量表、Kessler10量表及自尊量表分别评估患者家属病耻感、心理困扰和自尊水平。发放问卷共计150份,回收134份,有效回收率89.33%。应用软件SPSS 21.0对各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4名患者家属年龄以31~50岁居多,职业以农民或职员为主,已婚者占81.34%(109/134),经济状况一般占61.94%(83/134),与患者关系大多为父母、配偶。患者家属Link量表平均(2.68±0.45)分,其中<2.5分占58.21%(78/134);Kessler10量表平均(19.57±6.23)分,其中>16分占70.90%(95/134);自尊量表平均(30.12±3.86)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与心理困扰呈正相关(r=0.364,P<0.05);病耻感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220,P<0.05);心理困扰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往往因病耻感产生极大的心理困扰,而自尊是病耻感与心理困扰的保护因素;医护人员应对高病耻感、低自尊水平患者家属加强关注,采取干预措施以解除或减轻其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与自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大庆市第三医院病人200例,进行精神疾病内化病耻感量表(ISMI)、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的调查。[结果]2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无病耻感10.0%,轻度26.5%,中度53.0%,重度10.5%,病耻感评分为74.65分±10.52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自尊和心理弹性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均P0.001),并与病耻感均呈负相关(r=-0.402,r=-0.31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越长病职感越低(β=-0.200),年龄越小(β=-0.227)、复发次数越多(β=0.462),病耻感越强。[结论]青年精神分裂症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病耻感,并且病程越长病耻感感知越低,复发次数越多病耻感感知越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与心理弹性在口腔癌皮瓣移植患者病耻感与社会疏离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为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口腔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社会影响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癌皮瓣移植患者的社会疏离、病耻感、心理弹性和家庭功能总分分别为(39.40±7.15)分、(57.00±12.03)分、(25.77±6.61)分、(6.96±1.66)分;社会疏离得分与病耻感总分呈正相关(r=0.650)、与家庭功能(r=-0.594)、心理弹性总分(r=-0.624)呈负相关(P<0.001)。口腔癌皮瓣移植患者病耻感对社会疏离的直接效应为0.22,家庭功能与心理弹性均在口腔癌皮瓣移植患者病耻感与社会疏离感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5和0.03。二者连续路径起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结论 口腔癌皮瓣移植患者病耻感和社会疏离均为中等水平,病耻感可直接或通过家庭功能和心理弹性间接作用于社会疏离感,医护人员应采取干预措施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伤残接受度与心理弹性对喉癌永久性气管造瘘患者病耻感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2018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喉癌永久性气管造瘘患者2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伤残接受度量表(AO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0)对其进行调查,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发放264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256份。结果256例永久性气管造瘘患者病耻感、伤残接受度、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为(61.50±9.27)、(76.88±9.34)、(26.49±4.05)分。相关性分析显示,伤残接受度、心理弹性得分与病耻感呈负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喉癌气管造瘘患者伤残接受度和心理弹性对病耻感具有直接效应(β值分别为-0.43、-0.28),伤残接受度通过心理弹性间对病耻感的间接效应为-0.06。结论喉癌永久性气管造瘘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伤残接受度与心理弹性对病耻感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幸存者社会关系质量在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9年5—9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门诊及病房复诊的228例乳腺癌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社会关系质量在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乳腺癌幸存者病耻感、社会关系质量、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分别为(56.63±9.68)分、(50.53±6.08)分、(9.39±6.63)分;社会关系质量与病耻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均呈负相关(r=-0.463,-0.552;P<0.01),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正相关(r=0.532,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病耻感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21,P<0.01),社会关系质量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直接(负向)效应(β=-0.404,P<0.01),社会关系质量在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β=0.211,P<0.01)。结论 乳腺癌幸存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关系质量在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建议在改善乳腺癌幸存者社交状况的干预工作中应重视社会关系质量的影响,以增强该人群的社会关系质量为依托,减轻病耻感,促进其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6.
王飞  夏青春   《护理与康复》2020,19(4):33-37
目的调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挑战性行为与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2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挑战性行为量表和病耻感自我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生挑战性行为有104例,发生率为85.2%,挑战行为总分为(26.01±12.04)分。病耻感总分为(28.10±4.61)分,社交、治疗及能力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5.04±6.33)分、(9.52±4.91)分、(10.27±4.09)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挑战性行为与病耻感总分及社交、治疗及能力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伴随疾病、自理能力和病耻感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挑战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耻感对挑战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病耻感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挑战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3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测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总分为(65.15±19.16)分,4个维度评分从高到低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5月,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的106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耻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及心理弹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垂体瘤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垂体瘤患者中, 87例(82.08%)患者有病耻感。垂体瘤患者病耻感得分为(2.58±0.61)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家庭月收入、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是垂体瘤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医护人员应根据垂体瘤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帮助患者减轻病耻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一体化干预对成人癫痫患者病耻感、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1日~2020年7月1日收治的92例成人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病耻感(采用Kilifi癫痫患者病耻感评分量表)、社交心理状态[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及孤独量表(UCLA)]、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用药依从性[采用依从性量表(Morisky)]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观察组病耻感中水平及以上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D、UCLA、Morisky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GSES、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疾病同伴者一体化干预能够减轻成人癫痫患者病耻感,改善其社交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社会疏离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一般疏离感量表、脑卒中症状体验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5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会疏离总分为(45.33±4.13)分,症状负担总分为(43.76±3.95)分,心理弹性总分为(51.28±4.57)分,病耻感总分为(45.27±4.81)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8.95±3.81)分。社会疏离与症状负担呈正相关(r=0.243,P<0.01),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486,P<0.01),与病耻感呈正相关(r=0.658,P<0.01),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73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症状负担、心理弹性、病耻感和社会支持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会疏离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会疏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针对高龄、文化程度低、症状负担重、心理弹性差、病耻感强、社会支持水平低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建议护理人员分别采用支持性表达小组治疗、加强疾病健康教育、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叙事疗法干预、正念训练干预、渐进式聚焦访谈、同伴支持干预等方式,降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会疏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