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人文素质培养是我国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因其人文学科性质和必修公共课程的独特优势,成为进行人文教育的良好平台.在分析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时代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新内容,结合图书馆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工作的实践经验,介绍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改革发展建设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现代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针对目前医学高职教学中出现的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提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人文教育模式,强化教师人文意识,加强学生人文教育,渗透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个人美德,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高职护生仅凭护理知识与技能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高职护生在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掌握心理学、美学、礼仪与沟通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对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可吟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3):340-342
目的 了解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就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进行随机调查,对现在医学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进行评估,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论 现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各方面需求,进而对提高河南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医学实习生开展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分析实习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实习初期和末期的两次问卷调查,分析各种措施对实习生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次调查结果.结果:实习生医患沟通困难降低,对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程度提高,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了解更清楚,前后两次调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习是对医学实习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他们以后的医生生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高职护生仅凭医学知识与技能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高职护生在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掌握心理学、美学、礼仪与沟通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要不断加强对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0.
11.
从医学人类学文化的视角,对社区医生培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医学人文教育在社区医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可以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医疗是其重要内容。深入调查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其目的是寻求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能力建构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学生人文素质潜力,提升高职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医学伦理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行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和教学偏重于医德规范的教育,而疏于人文精神的塑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和教学,应当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和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5.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帮助医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伦理等多个角度发现、思考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目前高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知识、能力、修养三个层面。高职院校应从医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树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人文素质、系统设置人文课程体系等多方面,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把医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人文素质作为一个人的身心、精神和社会的特质,决定着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倾向,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根本精神.对于广大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来说,人文素质是医学精神的诉求,是一切卫生领域从业人员素质特征主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西方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称赞"医学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工作,医生必须具有"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追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功能的扩大,使医学融人了更多更深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论医学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和特点决定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培养一批既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