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肩背部肌筋膜炎为临床常见病 ,属中医痹证范畴 ,根据疼痛的性质 ,疼痛的部位和部位的大小选择针刀疗法和火针疗法 ,互相弥补不足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颈肩背部肌筋膜炎共 86例 ,其中男性 54例 ,女性32例 ;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18岁 ,平均年龄 42岁 ;病程 1a~ 8a。患者大多数由外感风寒、外伤等引起 ,颈肩背部酸胀疼痛 ,活动受限 ,肩背发沉 ,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局部肌肉紧张可有压痛 ,严重者可触及结节与条索。1 2 治疗方法1 2 1 针刀松解术 首先在颈肩背部酸胀疼痛处寻找压痛点 ,如有明显压痛点 ,痛有定处且…  相似文献   

2.
腕踝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背肌筋膜炎为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自2000年来采用腕踝针治疗该病15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54例,女98例,年龄19~65岁,平均36.8岁,病程5天~9年。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患者多有明显的劳累、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扬刺结合走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男性42例、女性66例,针刺肩背疼痛的肌肉或已形成硬结的肌束,结合走罐治疗。结果 108例患者痊愈73例占67.6%;显效18例占16.7%;好转11例占10.2%;症状无改善6例,占5.5%;总有效率94.5%。结论扬刺结合推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1 病例资料 本组600例,其中男性450例,女性150例;年龄18 ~ 80岁,平均(35±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疾患者、肝肾疾患者、糖尿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治疗时患者骑坐于椅子上,背对医者.医者在肩背部找到痛点或硬性条索处,指切定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5 m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0.5 ml于进针到病灶部注射1 ml,戴无菌手套,持汉章4号小针刀,将针刀刺入病灶,实施纵行切割、横向剥离粘连、条索,铲拨结节硬块等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及电针排剌法配合火罐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28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采用电针及电针排刺:配合火罐治疗.结果 痊愈25例,有效3例,有效率100%.结论 电针及电针排剌法配合火罐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显著,且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背部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有急慢性之分,尤以慢性反复发作为多见。背部肌筋膜炎主要发生在背部深群肌肉的筋膜。中医认为,背部肌肉在扭伤、闪挫或急慢性劳损时,局部气滞血瘀、脉络痹阻、不通则痛;或因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筋肉之间,经气运行不畅,凝滞不通,治之不当。筋膜肌肉痉挛粘连,压迫肌群间血管和神经,致炎症渗出而疼痛,祖国医学称此为“背痛”、“痹症”。  相似文献   

8.
项背肌筋膜炎是引起项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该病10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肩背肌筋膜炎过去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现在中青年患者发生该病越来越多见,它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疾病,中医辨证属“痹证”范畴,多因劳损、肝肾不足或外邪侵犯而致脉络、经筋受损,气血壅滞,经脉不通所致。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浮针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2例,并与传统的电针疗法进行了临床疗效的比较与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始点埋线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在患者上背部夹脊处和肩部寻找明显的压痛区,在疼痛明显区域进行埋线治疗。结果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32例,临床治愈24例(75.00%),显效8例(25.00%),总有效率100.00%。结论原始点埋线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痛点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穿刺针埋线法在疼痛点穴位埋入羊肠线.结果 60例患者,痊愈32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结论 痛点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刺络联合刮痧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背部刮痧以及反应点(出痧点)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针灸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背肌筋膜炎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20例/组。对照1组给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2组给予单纯艾灸治疗,治疗组给予刺络放血配合艾灸疗法。观察3组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VAS评分和ODI指数明显优于其他2组(P 0.05)。3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5.0%和95.0%,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组(P 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艾灸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优于单纯的刺络放血法及单纯的艾灸疗法。  相似文献   

14.
颈肩肌筋膜炎与落枕临床辨析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肩肌筋膜炎与落枕的临床诊断及疗效,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急性颈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诉就诊的患者113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临床中最常见的是把颈肩肌筋膜炎误诊为落枕而施以治疗,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病期迁延与反复发作。[结论]筋膜炎与落枕病理基础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的64排螺旋CT影像表现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间我院诊治的11例肩背部弹力纤维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及普通螺旋CT影像表现,总结特征,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显示,11例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病例中,双侧发病7例(63.6%),单侧发病4例(36.4%),均表现为肩胛下角内侧前锯肌、背阔肌及菱形肌深层与背侧胸廓筋膜间规则实性肿物;肿物依大小差异分别呈盘形、扁丘形,以宽基底弧面状附着于胸廓筋膜,凸面朝向体外,相邻肌肉,周围脂肪间隙清晰;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的10例病例16处病灶均具有肿物密度不均匀,但密度差异有规律,主体呈等肌肉密度,内间杂条纹样的脂肪密度区域的特点;采用普通螺旋CT扫描的一例病例双侧病灶均未见明确清晰的脂性条纹征。结论肩背部弹力纤维瘤的64排螺旋CT扫描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典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明确诊断,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分析透穴为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透穴为主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穴为主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效果显著,且不需要麻醉、痛苦少、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筋结点合谷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36例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成功配对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筋结点合谷刺,对照组采用经穴速刺,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2组患儿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患儿痉挛方面优于对照组;对2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筋结点合谷刺能够很好的改善痉挛状态,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透刺、滞针、艾灸治疗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背阿是部透刺后,行滞针刺后出针,对照组背阿是部透刺,配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在治疗中均每日艾灸至阴、至阳.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95%,对照组愈显率4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优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肩背肌筋膜炎以肩胛背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在针灸临床中.笔者受小针刀治疗粘连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启发,自1999年以来采用滞针提插法配合梅花针叩剌拔罐治疗该病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皮下平刺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1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素兰  李向红 《广西医学》2001,23(2):374-375
项背肌筋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主要通过药物、理疗、痛点封闭等方法治疗 ,但疗效欠佳 ,副作用多 ,现采用皮下平刺治疗该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经 X线及化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为项背肌筋膜炎患者 ,共 1 0 6例 ,男 48例女 58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73岁 ,平均 (43.6±1 6.4)岁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2天 ,随机分痛点封闭组 45例 ,皮下平刺组 61例 ,二者性别、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1 .2 治疗方法 :皮下平刺组 :常规消毒后 ,用长40 mm,直径为 0 .30 mm的毫针穿过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