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目前认为,COPD的发病机制主要受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炎症机制和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的影响,然而,以上发病机制并无法完全解释COPD病程长、患病率高、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肺-肠”轴概念的提出,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密切联系越发受到重视。因此关于深入探究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COPD的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肺-肠”轴理论为切入点,总结了COPD肺部菌群、肠道菌群的组成及生理特性,以及两者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机制,并结合中西医现阶段的防治研究和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探讨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相互作用与COPD的关系,为今后以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为靶标的COPD早期诊断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鲁尔旦  王真 《新中医》2020,52(13):14-17
中医学中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观点,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难治病,现代研究发现COPD患者常并发胃肠道疾病。COPD发生演变过程中,吸烟、抗生素的使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引起的免疫应答损伤、内毒素释放、细菌移位等也会导致COPD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调节制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合理饮食、运动、粪菌移植等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基本手段。COPD属中医学中肺胀的范畴,临床上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肺肠同治法治疗COPD,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探索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防控COPD,或将成为未来防治COPD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玉梅 《光明中医》2022,(22):4197-4201
通过阐释宣白承气汤来源及肺病同治理论,探讨宣白承气汤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具有优势性,进一步从宣白承气汤单味中药药理作用角度及宣白承气汤的现代研究机制角度,探讨宣白承气汤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41-2444
"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肠道菌群在内环境的作用机理,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达到微生态平衡,使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作者通过研究近年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旨为中医药治疗与微生态学的发展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肺-肠轴”角度探讨玉屏风颗粒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罗红霉素组、玉屏风颗粒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LPS)联合烟熏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持续12周。造模第5~12周,罗红霉素组和玉屏风颗粒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31.5 mg/(kg·d)、1.575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24 h取材。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情况。正常组、模型组及玉屏风颗粒组大鼠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差异性代谢物;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的差异菌属,并将差异性代谢物和差异菌属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支气管壁杯状细胞增多,支气管壁平滑肌层消失,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罗红霉素组肺泡间质轻微水肿,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玉屏风颗粒组未见明显肺泡间质水肿,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差异性代谢物筛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1...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长且难以治愈。寻找优化COPD治疗方案,成为临床及科研人员的关注重点。随着国内、外关于肺-肠轴及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医多种治疗方法可对COPD相关肠道菌群产生有利影响。运用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恢复机体免疫平衡,从而防治COPD,成为干预COPD发生、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对肠道菌群与宿主关系、COPD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影响及中医药干预COPD相关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总结中医药治疗COPD的潜在靶点和深入机制,为防治COPD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清肺化痰逐瘀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肠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体现肺肠同治的深层次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组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急支糖浆组(10 g·kg-1·d-1)、清肺化痰逐瘀汤低、中、高剂量组(10、15、20 g·kg-1·d-1)。以脂多糖气管滴注合并烟雾吸入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急支糖浆组与清肺化痰逐瘀汤组分别以相应剂量浓度药液灌胃给药,其余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末次给药后监测大鼠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镜下观察大鼠肺、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结肠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表达;测定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测定大鼠肺组织F4/80阳性肺泡巨噬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结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以及结肠组织Occludin和ZO-1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功能障碍,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态顺应性(Cdyn)降低(P<0.01),肺、肠病理学改变明显,血清IL-6、TNF-α、DAO、D-乳酸、MDA表达增高(P<0.05,P<0.01),肺组织p-NF-κB p65/NF-κB p65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比值升高,肺组织F4/80阳性巨噬细胞表达增强,结肠组织IgA、Occludin、ZO-1表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急支糖浆和清肺化痰逐瘀汤各剂量组大鼠肺功能明显改善,FVC、PaO2、SaO2、Cdyn升高(P<0.05,P<0.01),肺、肠组织病理学改善明显,血清IL-6、TNF-α、DAO、D-乳酸、MDA表达降低(P<0.05,P<0.01),肺组织F4/80阳性巨噬细胞表达减少,肺组织p-NF-κB p65/NF-κB p65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比值降低(P<0.01),结肠组织IgA、Occludin、ZO-1表达增高(P<0.01)。结论 清肺化痰逐瘀汤可以有效减轻COPD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胃同治”之合理性,提出临床中应回归中医经典,汲取其精华,为本病的治疗开拓新思路,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肺系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高居不下。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但是怎样将疾病不同研究层面的机制结合起来,对其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中医学是一种以哲学整体思维统领医学实践的学科,在治疗COPD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因此,中西医的有效结合是治疗COPD的必由之路。现代医学“肠-肺轴”与中医学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肯定了肺、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临床上防治COPD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其特征是持续性、并通常是进行性的气流阻塞,包括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在内的气道异常及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内的慢性呼吸道症状等,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认为肺脏和大肠在生理病理方面相互联系影响,可采用补益肺脾肾,以及祛痰、逐瘀等治法肺肠同治。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免疫、神经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肺肠组织结构功能,调节肺部炎症和免疫等作用于COPD。中医药能够调控肠道菌群使其恢复平衡,从而有利于COPD的恢复,如以补益肺补肾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肺肠组织损伤,调节肺部免疫;以祛痰、逐瘀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降低肺部炎症反应。该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以肠道菌群为关键点,阐述了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COPD的内涵,旨在为临床通过肠道菌群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照健  李志军 《山西中医》2009,25(10):19-21
目的:观察肺肠同治法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只采用抗菌消炎,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在如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等改善肠道缺血及保持肠道通畅。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7.7974,P〈0.05);PO2明显提高(t=2.5744,P〈0.05);PCO2明显降低(t=-3.2887,P〈0.01)。结论:肺肠同治法能更好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症状,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2.
骨骼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肾虚型骨骼疾病关系密切,肠道菌群-肠-脑轴可能是多种肾虚型骨骼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笔者全面总结了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多种肾虚型骨骼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肠道菌群-肠-脑轴从短链脂肪酸、血清素、炎症细胞及相关免疫因子等方面调控肾虚型骨骼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肾虚型骨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肺肠同治理论包括气机调畅,水液代谢及经络相连.肺主宣发肃降,大肠主传导,脾胃居中焦,三者气机不调,则会产生诸多病证.肺气的输布影响肠道的润燥,痰饮亦可形成于肠道,使用开上达下的方法使邪有出路,痰饮从大肠而走.肺与大肠不仅通过经脉相连,还通过络脉与经别分别加强体表与体内的联系,表现为腑气不通则上气为喘.宣白承气汤针对温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中药调控肠道菌群进而恢复肺-肠轴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即空白组、模型组、粪菌移植(FMT)组、地塞米松组及补肺汤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香烟和锯末烟熏联合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COPD肺气虚证大鼠模型。补肺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补肺汤药液(3.645、7.29、14.58 g·kg-1),FMT组给予粪菌液灌肠(10 mL·kg-1),地塞米松组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混悬液灌胃(0.135 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干预28 d后收集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取肺脏及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结构重度异常,肺泡萎缩塌陷,伴随炎症细胞重度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补肺汤高剂量组损伤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肺肾同治结合针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收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患者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取针对性的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肺肾同治结合针刺法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呼吸困难指数、六分钟步行距离、肺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虽然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EV1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都延缓了患者肺功能的进一步加重。结论:肺肾同治结合针刺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舌苔微生态多样性的特点。方法 对30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10例健康人舌苔标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对结果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以寻找COPD稳定期患者舌苔微生态特点。结果 在OTU水平上,PLS-DA分析显示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舌苔菌群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颗粒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apnocytophaga granulosa)可能成为COPD稳定期患者的舌苔标志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与患者CAT评分的分值呈正相关关系。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的丰度与COPD气流受限程度相关。结论 COPD患者舌苔微生态失调与COPD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和弯曲杆菌属可能是COPD的标志菌群。  相似文献   

17.
于文宁  张葆花  谭捷 《河北中医》2012,34(11):1639-16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属中医学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COPD患者临床表现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多伴发腹胀、便秘、厌食等胃肠道症状,且便秘与COPD的急性发作以及其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2].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通过经脉联系,一阴一阳表里相对,脏腑阴阳表里配偶,二者之间在生理和病理等方面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肺病患者,我们通过通利大肠之法,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同时也可以缓解其呼吸困难等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介绍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肺肠同治理论治疗创伤性湿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创伤性湿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肠同治理论经典方剂宣白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6.7%(29/30),对照组90.0%(27/3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包括疼痛评分、肺部挫伤评分、大便次数、呼吸频率、PaO2、PaO2/FiO2、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肺肠同治理论给予宣白承气汤治疗创伤性湿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五脏相关认识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从文献整理、证候调研和临床疗效验证3个方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规律进行总结,进而探讨五脏相关理论的科学内涵,有助其更有效地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辨治。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因为这种疾病既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并伴有明显的肺外效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性病变是气流受限,这是由小气道病变和肺实质破坏共同引起的.据统计,美国约有1400 万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