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以天然微粒为载体,将细胞、细胞外囊泡或分离纯化后的细胞膜涂覆在药物表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递送系统。细胞和细胞外囊泡是内源性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低毒性。鉴于其宿主特性,它们还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此外,以细胞/细胞外囊泡为载体来递送化学、基因等药物能够改善其水溶性差、毒性大等问题从而改善药效。针对中药以及中药活性成分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该递送系统的发展为其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从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着手,主要从其生理学功能和作为药物载体的独特优势两方面综述了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脂质囊泡,具有天然、稳定、生物相容性高等特点。近年来,EVs作为纳米仿生药物载体的报道逐渐增加,通过表面修饰技术获得功能化囊泡,进一步拓展了EVs的应用。中医药传承千年,疗效显著,但存在部分有效成分的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细胞毒性高等问题,利用EVs作为载体递送中药活性成分能够使药物的药效得到更好的发挥。该文介绍了EVs的种类、产生机制以及表面修饰方法,并总结了其作为中药活性成分载体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鉴于“提取物的复杂组成引起纯物质和植物提取物间的活性差异”,这一特殊性质,国际医药界关于“植物药的可比性评价”技术体系提出:植物提取物可分为基本活性物质与伴生物质,基本活性物质与其制剂的治疗特性完全或大体相关联;伴生物质可影响活性物质从药物处方或植物提取物中的溶出和进一步吸收。以若干研究实例为切入口,着重从中药复方提取物物理化学性质改变的角度,探讨中药提取物伴生物质的生物药剂学特性及其制剂学意义:必须强化提取物“伴生物质”意识,避免盲目追求所谓“有效成分”,而影响整体疗效;从生物药剂学体内外相关性角度,为寻找更加科学的中药药效物质精制分离手段指出了新的方向;并提出“引入非线性复杂适应系统科学原理”是中药药剂学研究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为制药领域、特别是药物输送领域提供了新的策略,其中,蛋白质作为药物分子的纳米载体备受关注。蛋白质纳米载药系统是以动物、植物或重组蛋白质为载体,与药物共同组成的纳米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低抗原性、较高的稳定性及载药性等优点,在临床治疗尤其是肿瘤的靶向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动物来源的蛋白质、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以及重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介绍入手,总结了蛋白质类纳米载体在药物递送载体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蛋白质纳米载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其能增溶疏水性抗癌药物,增加抗癌基因药物与蛋白类药物的稳定性和提高基因的转染率,提高药物针对肿瘤的靶向性。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抗癌中药的载体将为中药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中,干预措施必须清晰报告,以使读者全面了解研究中所采用的干预措施的质量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按照中国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中药新药的分类方法,结合中药质量的控制要求,可以按照复方中药类及中药有效成分类进行干预措施的报告。对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类中药,具体报告的方法应包括:①名称、剂型和注册资料;②药物组成及其质量控制;③制剂程序及其质量控制;④终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⑤药效和安全性的描述;⑥疗程和剂量;⑦对照组。对于中药活性成分类中药,具体报告的方法应包括:①活性成分名称;②活性成分的中药来源;③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④活性成分在药品中的分量比例;⑤药品中的附加物料及其质量控制。此外,干预措施的详细报告,可以考虑在网络版以附件形式发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乳腺癌细胞来源的细胞膜纳米囊泡(NVs),探讨其基本特性、肿瘤细胞内吞,在荷瘤小鼠模型中的体内分布,探究其肿瘤靶向特性。  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4T1细胞,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胞膜,利用脂质体挤出仪制备细胞膜纳米囊泡。应用动态光散射方法检测囊泡粒径分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囊泡的形貌特征。通过检测囊泡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粒径变化分析囊泡的稳定性。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5、10、20、50和100 mg·L?1)囊泡处理后树突细胞的存活率。荧光显微镜成像检测囊泡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内吞。建立皮下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将Cy5.5标记的囊泡经尾静脉注射后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分析其体内分布。  结果  制备了乳腺癌细胞4T1来源的囊泡,平均粒径为123.2 nm,在透射电镜下呈现为空心的圆球形结构。囊泡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孵育7 d后粒径无明显变化。CCK8结果显示不同囊泡浓度处理后树突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荧光显微镜成像显示囊泡能被乳腺癌细胞摄取到细胞内,体内成像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囊泡具有较正常细胞囊泡更高的肿瘤组织蓄积。  结论  成功制备出4T1细胞来源的NVs,该NVs能被乳腺癌细胞摄取,并展现良好的肿瘤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RNA药物能够通过识别互补序列靶向对应基因以抑制特定蛋白或RNA的表达,或通过翻译合成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来发挥遗传性疾病治疗作用。RNA药物主要分为寡核苷酸药物(包括反义寡核苷酸、小干扰RNA和RNA适配体)和信使RNA药物等。其中,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干扰RNA已用于临床治疗遗传病,而RNA适配体和信使RNA药物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当前主要通过对RNA药物进行化学修饰(如对信使RNA进行假尿嘧啶修饰)来降低免疫原性和提升药物疗效,以及开发纳米粒载体、细胞外囊泡和类病毒载体等递送载体来解决RNA药物的稳定性、特异靶向性和安全性等问题。本文概述了目前用于治疗遗传病的11种RNA药物的具体作用分子机制,并简单讨论了RNA药物的化学修饰及递送载体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稳定性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使药物靶向肿瘤部位并缓慢释放,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载药系统。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而备受重视。通过查阅文献,笔者综述了天然高分子材料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脑屏障(BBB)是大多数药物从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障碍。两亲性聚合物胶束是双层膜的纳米尺寸囊泡系统,具有粒径小、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等特点,能够显著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在其表面进行脑靶向修饰,可获得主动靶向功能,更利于跨越BBB,递送药物至脑内,提高对脑类、神经类疾病的药效。主要对聚合物胶束的特点和跨越完整BBB的药物转运机制进行介绍,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和脑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两亲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两亲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聚集体中棒状、蠕虫状、囊泡、洋葱和实心洋葱等几种新形态的特点和形成机理;另外对两亲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在光电、药物释放、靶向以及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方面的应用前景及两亲嵌段共聚物聚集体的制备方法作了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眼睛特殊的解剖和生理学结构形成多种生理障碍和清除机制,导致眼内药物递送严重受阻。有机纳米药物载体具有多种优异的理化以及生物特性,赋予药物颗粒以良好的黏附性、渗透性、靶向改性和控释能力以及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克服眼睛的多重障碍,显著提高药物的递送以及利用效率。固体脂质纳米载体能够将活性组分包载在脂质结构中,在提高药物稳定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脂质体可以转运疏水或亲水分子,包括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和核酸等;相较于线性大分子,树枝状大分子具有规整的结构和明确的分子量及分子尺寸,能够精确控制分子形状和官能团等;可降解聚合物材料赋予纳米递送系统多种尺寸、电位、形态等特点,有效实现对药物的控释,且易与各种配体和功能分子修饰;有机仿生纳米载体借助天然颗粒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优化,表现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低的毒性。本文综述了上述有机纳米载体克服不同眼内障碍的作用方式及递送效果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核酸类药物是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作用的RNA或DNA。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核酸适配体、反义寡核苷酸、信使RNA、微RNA、小干扰RNA、小激活RNA等。核酸类药物临床应用面临稳定性差、靶向性弱、难以跨越体内屏障等难题。通过核酸化学结构修饰可以提高部分核酸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靶向性,提高递送效率,同时降低药物的免疫原性;应用核酸类药物载体可以帮助药物到达病灶,有助于核酸类药物实现更高效的内体逃逸,促进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目前应用较多的递送载体有病毒载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载体、无机纳米载体、蛋白载体、外泌体等。目前,单独的修饰或递送载体尚不足以克服众多障碍,将核酸化学结构修饰与药物递送系统相结合有望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技术难度和临床转化成本也随之增加。针对更加简单实用、低毒高效、精准递送核酸药物载体和核酸化学结构修饰的研发将成为核酸药物研发的热点方向。本文综述了核酸类药物的修饰和递送研究进展,讨论了提高核酸类药物递送效率的对策,以期为核酸类药物的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外泌体能够自由地穿过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通信和物质交换的重要载体,在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成为抗精神病药物的靶向载体的潜力。未来外泌体有望成为协助精神障碍患者早期预防、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的一种新型工具。  相似文献   

16.
植物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样囊泡,其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在抗炎、抗肿瘤及抗纤维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动物性外泌体已被广泛用于细胞间及种间通讯、药物载体等方面的研究,而植物外泌体因其无毒副作用及经济的原因,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植物外泌体的提取、鉴定及其抗炎抗癌作用做一综述,望其能为未来植物外泌体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从传统抗炎中药中筛选具有拮抗细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 PGN)活性的中药并对其进行活性物质含量的排序.方法 将可溶性PGN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生物素化样品池以建立靶点,测定114种中药水提液去鞣质后与PGN的亲和力;选择亲和力较高的26种药物与定量PGN (50ng/ml) 37℃混合孵育30min,再测定其与PGN的亲和力,以评价药物水提液中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 114种中药中,侧柏叶、黄连、牡丹皮等26种中药与PGN具有较高亲和力(>100RU);侧柏叶、地骨皮、毛冬青等9种中药中与PGN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结论 生物传感器跟踪技术快速、高效、客观,应用其筛选具有结合PGN作用的中药具有可行性,筛选出的9种中药均含有非鞣质类能与PGN发生特异性结合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黄瓜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甜瓜、黄瓜和小马泡。甜瓜和黄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葫芦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小马泡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香豆素类和醌类化合物。甜瓜和黄瓜中葫芦素A、葫芦素B、葫芦素C、葫芦素I和葫芦素C类似物已被证实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能抗肝癌、宫颈癌、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鼻咽癌、胃癌等癌症。甜瓜中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cucumol B对卵巢癌和乳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和强效作用。葫芦素B还有抗炎、保肝和降血糖活性。小马泡中黄酮类、香豆素类、蒽醌类和萘醌类有保肝活性,小马泡中的香豆素衍生物还有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甜瓜和黄瓜的提取物有抗炎活性。甜瓜提取物有抗氧化活性。黄瓜提取物有抗凝血、抗血栓、止咳祛痰和促进骨折愈合活性。文章综述了近20年国内外对上述3种黄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肿瘤靶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20余年来,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经历了高潮和低潮的多次反复。在肿瘤靶向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HIS)提取2018—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肿瘤药物、抗肿瘤靶向药物的销售金额及其占比、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8—2020年我院抗肿瘤靶向药物的销售金额占抗肿瘤药物销售总金额的占比分别为21.48%、36.25%、47.40%,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9—2020两年间的销售金额及其占比的波动较大;2018—2020年我院的抗肿瘤药物共有七个亚类,共计42个品种,且抗肿瘤药物的品种数逐年呈上升趋势,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及其占比连续3年排名前3的药物均为抗肿瘤靶向药物、抗肿瘤激素类、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等其他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及其占比总体趋于稳定,在2019—2020年销售金额排名第一的抗肿瘤药物均为抗肿瘤靶向药物,且两年的销售金额在总销售金额的占比分别为2019年(36.25%)、2020年(47.40%),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2020年DDDs前五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