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0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EMR),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灶直径比较对照组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纵向切缘阴性率、横向切缘阴性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灶切除更彻底,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淑金 《黑龙江医学》2022,46(17):2163-2165
目的:观察高龄食管早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中应用全程优化路径式服务联合老年综合评估(CGA)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拟行ESD的高龄食管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组40例(接受全程优化路径式服务联合CGA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量表(PG-SG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进食、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51,7.26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PG-SGA、PSQ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6,2.775,5.642,24.110,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77-8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辅助联合化疗方案对早期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早期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治疗方案为紫杉醇和顺铂联合化疗(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方案为ESD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16个月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3%和7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7%和43.33%(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胃肠蠕动、肠鸣音、排便功能及肛门排气的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均P0.05)。两组出现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实验组复发率及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中3例患者有出血症状,使用氩离子进行抗凝均得到缓解,术后2例患者发生吞咽困难情况。结论 ESD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早期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可以明显提高近远期临床疗效,缩短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时间,降低其复发率及转移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碘染色在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ESD术治疗的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采用碘染色法筛查)和研究组(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  相似文献   

5.
周婷婷  张俊丽  杨小莉   《四川医学》2018,39(6):627-630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经动脉介入治疗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为早期胃癌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独给予ESD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动脉介入与ESD联合治疗。观察并统计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分析引发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联合经动脉介入化疗和ESD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略优于单独给予ESD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也较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法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显著增加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发生术后感染、穿孔、迟发性出血、重要脏器(心、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法治疗早期胃癌时总体疗效略优于单独应用ESD法。但联合治疗会引起较高的术后并发症比例。联合治疗不会降低ESD术常导致的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比例,但联合治疗的胃肠道反应显著增多,值得临床治疗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防尿潴留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0例顺利排尿22例,发生尿潴留8例,尿潴留发生率为26.7%;观察组30例顺利排尿28例,发生尿潴留2例,尿潴留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320)。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8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D组(n=45)与对照组(n=41),ESD组行ESD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整块完整切除和治愈性切除情况,术前及术后7 d CD3+、CD4+和CD8+等T淋巴细胞水平,TNF-α、CRP和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整块完整切除率(93.33%)与对照组(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00%.术后7 d,ESD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CD8+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ESD组TNF-α、CRP和IL-6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较对照组(31.7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期间未见病灶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 ESD治疗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疗效显著,手术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 年2月至2011年2月进行EMR与ESD治疗的50例上消化道SMT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50 例上消化道SMTs中,位于食管10例,胃40例。术前内镜下超声小探头诊断间质瘤15例、异位胰腺17例、脂肪瘤18例。其中30 例行EMR,20例行ESD。病灶均完整切除,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学均符合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患者术后均随访两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姬朝霞 《甘肃医药》2022,(9):811-813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组接受E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块切除率及侧切缘阴性率、垂直切缘阴性率、治愈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ESD治疗,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与EMR相当,但前者切除效果更好,且复发率更低,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病灶切除情况、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性切除率为82.0%,高于对照组的48.0%,整块切除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5.9±12.8)min,长于对照组的(35.2±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采用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内镜黏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在胃肠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EMR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圈套器尖端弧形切开息肉基底部边缘的改良EMR技术切除广基息肉,并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和EMR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方面,改良EMR组与EMR组相似,明显低于ESD组;在息肉残余方面,改良EMR组与ESD组相似,明显少于EMR组。结论:改良EMR技术是介于ESD和EMR之间的技术,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费用,易于操作,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s)治疗上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内镜中心2013年4月~2017年4月共41例ESD患者和28例EMR患者进入本研究,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EMR治疗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费用上显著少于ESD治疗组(均P<0.01)。在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ESD治疗组和EMR治疗组完整切除率均为100%。EMR组1例发生术中穿孔(发生率3.4%,病变位于胃体,直径1.8cm),ESD组无术中穿孔事件发生。2组均未发生气胸、大出血、化脓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病例。结论:针对本研究,EMR具有手术花费少、操作时间短等优点;而在肿瘤病变直径较大时ESD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效果。方法:选取35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胃底固有肌层的GIST病例,瘤体直径0.5~1.3 cm,实验组17例以7连环套扎器行内镜下GIST套扎,套扎后用超声内镜证实GIST完整套入圈套中,再行ESD;对照组18例直接行ESD治疗。结果:35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整切除病变,两组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24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套扎器辅助性ESD在胃底GIST切除中,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祁金羽  施凉潘 《中外医疗》2023,(19):82-85+90
目的 探讨外科根治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2020年5月—2022年7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外科根治组(外科根治术治疗)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每组47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胃肠动力激素和胃蛋白酶原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优于外科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为(78.32±3.53)分高于外科根治组的(69.43±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8,P<0.05)。ESD组术后6个月血管活性肠肽、胃蛋白酶原Ⅱ低于外科根治组,胃动素、胃蛋白酶原Ⅰ高于外科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低于外科根治组的17.02%,复发率为2.13%低于外科根治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5.
章可吟 《中外医疗》2023,(5):171-174+179
目的 探讨研究单通道内镜下荷包缝合下的结肠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术护理配合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宁德市中医院行结肠ESD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单通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进行手术创面缝合,根据护理方法进行分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观察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7、9.402、19.607、11.54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P<0.05)。结论 针对行结肠ESD术治疗患者,采取单通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进行创面缝合,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不仅能...  相似文献   

16.
周海华  袁帅  石胜利  沈洁  徐建平 《海南医学》2016,(10):1662-166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消化道巨大息肉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复发率、出血率和穿孔率。结果 ESD组整块切除率为90.0%(27/30),复发率为0(0/30),出血率为76.7%(23/30),穿孔率为3.3%(1/30);EMR组整块切除率为13.3%(4/30),复发率为36.7%(11/30),出血率为33.3%(10/30),穿孔率为6.7%(2/30);经统计学分析显示,ESD组的整块切除率和出血率高于EMR组,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在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方面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2消化道肿瘤(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1例)与观察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1例),比较两组手术切除情况、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与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病灶切除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早期结直肠癌患者91例,其中42例患者接受EMR治疗(EMR组),49例患者接受ESD治疗(ES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同直径病灶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和残留率.结果 EMR组的总体手术时间、病灶直径≥2.0 cm患者和<2.0 cm患者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D组(P<0.05);ESD组直径≥2.0 cm病灶的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均明显高于EMR组(P<0.05);EMR组的术后复发率和残留率均明显高于ESD组(P<0.05).结论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病灶直径≥2.0 cm的患者,ESD治疗效果更好,但其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且存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风险,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49-351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3例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治疗组,另23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平均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病灶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1月间常规普通内镜发现的24例消化道SMT(食管7例,胃13例,直肠4例),先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起源,再进行ESD治疗,获取术后病理及详细记录相关资料,评价ESD治疗SMT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1例病变因起源于固有肌层,辅以尼龙绳套扎,未能获取术后病理。切除病变直径0.5~2.0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30~105 min,平均55 min。1例胃底病变术中出现穿孔,经金属钛夹夹闭创面及保守治疗痊愈。所有病例术中少量出血应用氩离子凝固术及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未发生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例。所有ESD剥离的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及切缘干净,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消化道SMT安全、有效,既可以完整切除病变,又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明确病变性质。但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SMT,因并发穿孔、出血概率大应慎行E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