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漏诊及确诊的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2例中1例行3次CT平扫,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例均为DeBakeyIU型主动脉夹层,1例3次CT平扫示降主动脉管腔进行性增宽,伴双侧胸腔积液;此例因漏诊,患者于2周后死亡。另1例CT平扫示降主动脉增粗,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主要表现为降主动脉扩张,可见真腔、假腔及内膜线;此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胸部外伤患者,CT平扫时应注意观察主动脉的直径,如果降主动脉增粗、尤其是进行性增粗时,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绝治疗效果,探讨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的策略。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9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周、3个月、半年、1年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随访无一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支架近端主动脉弓部出现局限性溃疡,2例出现升主动脉夹层,1例支架远端出现夹层,其余1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腔内隔绝手术的治疗策略近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的疗效方法  5例 (男性 3例 ,年龄 33± 9岁 )胸主动脉缩窄患者行经皮主动脉球囊成型术支架植入术。结果 各例支架植入后即刻压力阶差显著减低 (8± 2mmHg ,比较术前 73± 6mmHg ,P <0 .0 0 1)。平均随访 2 7± 12月各例无需多种药物治疗但血压控制良好 (15 2± 7/ 91± 5mmHg ,比较术前 2 0 1± 8/ 12 0± 8mmHg ,P <0 .0 0 1) ,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安全可行 ,且对患者血压控制具有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主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主动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术前CTA检查明确主动脉血栓分型并进行抗凝治疗。对Ⅱ型病变行全身麻醉下支架植入术,Ⅳ型和Ⅲ+Ⅳ型病变行局部麻醉下取栓或支架植入术。采用双股动脉切开或穿刺入路,术中应用Fogarty球囊或Wallstent支架半释放技术预防动脉远端栓塞。周围血管栓塞治疗中仅对下肢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行腔内治疗,其余部位抗凝治疗。取出的血栓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继续抗凝治疗。术后1、3、6、12个月随访主动脉CTA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12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 血栓分型Ⅳ型5例,Ⅲ+Ⅳ型2例,Ⅱb型1例,Ⅱa+Ⅱb型2例。取栓4例,直接裸支架治疗2例,直接覆膜支架治疗4例。4例取栓手术应用Fogarty球囊保护,术中未发生血栓异位栓塞;支架植入患者中2例行Wallstent支架保护,其中1例成功抓捕脱落的血栓。周围血管栓塞病变保守治疗4例,腔内手术6例,其中2例髂动脉支架植入,Fogarty球囊取栓3例(2例复发,共5次手术),大腔导管取栓1例。术后随访1~43个...  相似文献   

5.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更换支架管致输尿管结肠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68岁。6年前因“膀胱癌”行“双侧输尿管外置术”。入院前3d自行更换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后,右侧尿液引流如常,左侧无尿液引出,伴左腰部轻度酸胀,大便次数增多(约7~8次/昼,2—3次/夜),便稀,时呈水样,量较少,约50—100ml不等,无其他不适。于2005—03—20收住本院。查体:双侧侧腹部各见一输尿管皮肤造口,支架管保留其中并连接尿袋,右侧尿袋尿量约240ml(排空尿袋约4.5h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塑料支架和金属内支架在输尿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寻求支架的合理选用。方法对28例输尿管良恶性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或经尿道逆行法插管,行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10例置入金属内支架,18例置入塑料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100%,随访2~48个月,患者尿路梗阻解除,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感染得到控制,肾功能好转。12例恶性狭窄患者,能耐受常规剂量动脉插管化疗。结论输尿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金属内支架通畅性好,在良性输尿管狭窄中,疗效确切,两种支架可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7.
双J支架管用于盆腔复杂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预防与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探讨双J支架管用于盆腔复杂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和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6l例均为妇产科、普通外科盆腔复杂手术患者,麻醉后放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其中双侧29例,单侧32例。结果 术中直视下辨认输尿管23例(37.7%),根据双J管触诊辨认输尿管54例(88、5%)。输尿管部分缝扎及完全结扎各1例;输尿管部分破损伴漏尿1例,分别给予松解缝扎、结扎线和输尿管修补,恢复良好。本组术后未出现血肌酐升高病例。术后发现输尿管下端坏死1例,输尿管下端狭窄伴肾积水1例,此2例均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治疗。其它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双J支架管用于盆腔复杂手术中可明显提高输尿管的辨别率,减少输尿管的误伤,有助于输尿管缝扎、结扎及破损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迟发性输尿管损伤病例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顺行输尿管支架置放术结合区域性动脉化疗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盆腔恶性肿瘤伴双侧输尿管梗阻致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一侧经皮穿刺顺行放置输尿管支架,肾功能恢复后3~5d行区域性动脉插管化疗。结果17例输尿管支架置放术一次手术获成功,1例患者左侧肾造瘘失败且发生肾周血肿,后经导管节段性动脉栓塞止血,5d后经右肾造瘘成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前血肌酐175.40~1040.70μmol/L,6例存在出血倾向,所有患者肾造瘘2~7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后进行3~8次动脉常规剂量化疗。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经皮穿刺顺行输尿管支架置放术结合区域性动脉化疗,治疗盆腔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合并急性肾衰竭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盏置入输尿管支架在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因恶性肿瘤导致输尿管狭窄伴肾积水40例患者、45条输尿管狭窄.应用C臂CT成像技术,经皮肾穿刺肾盏,在导管导丝的辅助下植入输尿管支架,解除输尿管梗阻.其中30例在输尿管镜或膀胱镜下植入输尿管支架操作失败并采取DSA引导下植入支架;10例直接行DSA引导下植入支架.35例为单侧输尿管狭窄,5例为双侧狭窄,共45条输尿管受累.分析DSA引导下顺行植入输尿管支架的优势.结果 45条受累输尿管中42条输尿管例植入输尿管支架取得成功,3条因导管导丝未能通过狭窄段未能置入,于患侧留置外引流管缓解肾盂积水.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狭窄患者,DSA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植入输尿管支架的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De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疗养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De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在其术后康复护理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5%、对照组为79.4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血压升高、便秘、疼痛等发生率分别为:17.65%、14.71%、23.53%,对照组分别为88.24%、50%、58.82%;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SAS评分为(41.74±4.87)分,对照组为(64.06±5.69)分。观察组各项指标分别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De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疗养康复中采用舒适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身心舒适。  相似文献   

11.
经皮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经皮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内脏及下肢缺血。方法 6例主动夹层并发内脏及下肢缺血患者行经皮开窗术,所有患者皆是Stanford B型夹层,累及的血管有肾动脉(3条)、肠系膜动脉(1条)和下肢动脉(6条)。4例行单纯经皮开窗术,1例行开窗及左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1例行开窗及腹主动脉和双侧髂总动脉支架置入治疗。1例患者于开窗后1个月行支架移植物复合体(stent—graft)腔内隔绝术。结果 所有6例患者血管重建均成功,其中4例缺血症状消失,2例明显减轻。随访4~12个月,平均7.6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死于主动脉破裂出血,余5例仍存活。无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皮开窗术或经皮开窗结合支架置入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内脏及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多型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多种类型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 回颐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12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性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CTA和DSA结果,个体化选择合适覆膜支架,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导入封闭夹层破口.术后CTA随访观察内漏、支架移位、假腔变化等.结果 18例中2例放置分体式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放置分支型覆膜支架、2例放置预留孔型主动脉覆膜支架,13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不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均未出现左上肢和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1例因解剖变异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而行旁路手术.术后发生8例(44.4%)即刻I型内漏,其中1例腔内修复术后持续I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余CTA随访内漏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以及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 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的距离、应用分体式主动脉支架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dfl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且近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6例食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9-87岁。)患者行金属内支架植入术。结果: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及异物感,主要并发症有:支架移位或脱落(4例),再狭窄(12例),支架植入术后大出血(4例),返流性食管炎(16例)。结论:食管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主动脉-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介入治疗的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5~75岁,平均(55±10)岁.采用导丝开通、导管溶栓、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等介入方法 治疗,出院后通过电话、信函、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结果26例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重建成功;3例分别因1条髂动脉开通失败仅腹主动脉.单侧髂动脉重建成功;1例主动脉-髂动脉重建失败.髂动脉破裂1例行WallGraft支架修补.术中发生远端动脉栓塞2例.1例一侧患肢缺血加重接受截肢.27例随访1~112个月,平均(41±9)个月.术后6个月髂动脉闭塞1例未能开通;25个月后双侧髂动脉闭塞1例,经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后3个月再闭塞,行双侧髂动脉支架置入.23例患肢均无症状再发或加重.结论主动脉-髂动脉介入重建术可有效恢复下肢血供,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Dyna-CT在气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Dyna-CT在气管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Dyna-CT术中实时和术后即时监测下对10例明显呼吸困难的气管严重狭窄患者行气管支架植入术,及时评估气管支架植入的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共进行了13次气管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1枚金属支架.植入后8例患者呼吸困难缓解,2例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术前Dyna-CT均显示气管狭窄段,即时Dyna-CT复查显示支架完全准确置入8例,2例支架稍偏近端或远端,因症状改善良好未做特殊处理.结论 Dyna-CT可在术中实时以及支架植入术后即时显示狭窄气管,可作为术中实时和术后即时评估支架植入情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的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5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B型夹层6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4例,穿透性溃疡4例),其中13例病变距左锁骨下动脉锚定区小于15 mm,2例大于15 mm。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治疗,观察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评价内漏、左锁骨下动脉显影等结果。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地在主动脉内植入覆膜支架1枚,并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烟囱"支架1枚,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术后5 d~3个月复查,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未发现I型内漏,"烟囱"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中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以延长锚定区并保持左锁骨下动脉通畅,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胸、腹主动脉病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病变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其中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5例(4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院外科人造血管置换术后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肾动脉开口以下腹主动脉瘤1例(行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5例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2例出现Ⅰ型内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30 min后内漏减少,未处理;1例内膜瓣开窗术后患者双下肢缺血症状消失;1例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后造影提示动脉瘤消失,无内漏发生。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或内膜瓣开窗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其中分体式支架的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外周动脉狭窄 梗阻性病变的综合介入治疗疗效及在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 1987年 10月至 2 0 0 5年 2月 ,共有 173例患者 (2 0 3支病变血管 )接受了外周动脉综合介入治疗。男 ,116例 ,女 ,5 7例 ,年龄 2 .5岁~ 79岁 ,平均 4 4 .1岁。其中 37例合并冠心病 ,4例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5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行单纯溶栓术 2 0例 ,溶栓术 PTA术 5例 ,溶栓术 PTA 支架植入 3例 ,单纯PTA术 6 3例 ,PTA 支架植入术 6 8例 ,直接支架植入术 8例 ,单纯导管切削术 2例 ,切削 PTA术 1例 ,切削 溶栓 1例。结果 :总的技术成功率为 93.0 % (15 9 171例 ) ,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 7.1% (12 170例 ) ,病死率为 0。其中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9例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锁骨下动脉PTA或 和支架植入术 2 3例 ,技术成功率为 95 .7% ;主动脉溶栓、成形术 (PTA)或 (和 )支架植入术 2 8例 ,技术成功率为 96 .4 % ;肾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后半年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变化,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对二尖瓣功能的影响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50例支架组患者和58例造影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反流程度,根据反流束面积和左房面积比值评价反流程度,<20%为轻度,20%~40%为中度,>40%为重度。结果:支架组术后LVIDd、LAD较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和造影组术前及术后半年随访二尖瓣反流病例的发生及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组术后新增1例重度二尖瓣反流,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为中度反流。结论: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运动,提高左心功能有明显作用,而支架植入术导致二尖瓣反流可能性小。彩色多普勒对评价支架植入术后二尖瓣反流以及左心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主-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探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主-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方法本组34例主-髂-股动脉闭塞的患者中,腹主动脉下段、双侧髂动脉完全闭塞8例,同时肾动脉受累3例;单侧髂动脉闭塞23例,其中病变累及股总动脉4例;单纯单侧股浅动脉长段闭塞3例。分别行闭塞段开通、经导管局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置人等多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结果除3例髂动脉闭塞未能开通外,8条腹主动脉,36条髂动脉,4条股总动脉和3条股浅动脉均得以开通,开通率为94%。共置入裸支架46枚,覆膜支架3枚。其中包括腹主动脉支架6枚,髂动脉支架34枚,股总动脉支架2枚、股浅动脉支架4枚和肾动脉支架3枚。在治疗成功的31例中,9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21例明显改善,1例因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于术后第2天死亡;其中4例合并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1.5个月(2~53个月),除2例分别在术后2个月和14个月发生支架内再闭塞行二次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综合应用多种介入方法治疗主-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