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al disease,NCD)简称慢性病,包括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1]。其起病隐匿,病情复杂、病程时间长且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2]。基于其慢性进行性的疾病特点,需要照顾者全职承担繁重的日常照护及提供经济、情感支持,长期以往易出现身心疲倦、情绪消极等,身心资源严重消耗,从而影响自身健康及照护质量[3]。Hudson等[4]研究发现,43%的慢性病患者照顾者表示需要适时脱离照护工作以获得身心恢复。  相似文献   

2.
<正>癌症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疲乏、失眠等症状困扰,生活质量低下、癌症负担高[1]。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指患者意识清醒时自主决策确定其在未来失去决策能力时的治疗及护理偏好[2]。ACP不仅使患者得到符合其期望和价值观的治疗及护理,提高其临终期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家庭成员决策负担[3]。  相似文献   

3.
<正>连带病耻感是指患者的家庭成员、亲友甚至整个社会群体因与患者的关联而感到羞耻或不安[1]。这一概念源自社会对某些疾病的负面看法,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2],还会增加照护者的压力及抑郁症风险[3],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4.
<正>跨专业合作(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IPC)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健康照护专业共同参与、相互学习,以实现有效合作和改善患者健康而采取的一种合作模式[1]。护士在IPC中扮演实践促进者、策略执行者和中间协调者的角色[2],积极开展IPC实践对促进护理流程化、系统化、综合性以及改善患者结局均具深远意义[3]。在美国,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癌症学会“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癌症新发患者例数占据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的20%以上[1],其中晚期患者占比60%~70%,患者五年内生存率<30%[2]。恶性肿瘤晚期会呈现出恶病质、失眠、癌痛等症状,严重摧残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其生活质量普遍不高[3]。  相似文献   

6.
<正>据统计,每年全球有近40万儿童确诊癌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且据报道[2],我国儿童癌症发病率每年以2.8%的速度增长。尽管诊疗技术的进步使患儿5年生存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但长期癌症治疗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倾听患儿声音、从患儿角度评估其健康结局的理念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认可[4]。癌症患儿自我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是指未经医务人员或照顾者等他人解释、直接来自患儿对其自身健康状况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报告,是国际公认的评估患儿疾病感受的“金标准”[5]。为准确、可靠地评估癌症患儿以指导临床决策和症状管理,国外已开发出多种特异性自我报告结局评估工具(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PROMs),而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研究就癌症患儿PROMs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学者研制及规范应用相关工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1]是一种常见的大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是全球相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美国,2020年报告了近15万例结直肠癌病例和超过5万死亡病例,预计到2030年,结直肠癌将有超过220万新发病例和110万死亡病例[4]。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新确诊的育龄期癌症患者约200万例[1],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该类患者更易经受癌症长时间侵扰,其癌症治疗的后遗症状,如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及癌症复发风险等对患者的消极影响持久[2-4]。生育忧虑常用以描述育龄患者因癌症及其治疗引起的生育障碍而产生的痛苦情绪[5],中高水平的生育忧虑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干扰患者理性治疗决策,危害身心健康结局[6-7]。临床护士作为接触患者最为频繁的医务工作者,有义务加强对育龄期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关注,借助科学的工具对其进行准确评估,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基于此,本文拟对育龄期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评估工具进行梳理,旨在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这一问题,协助其了解、选用或编制合适的评估工具,以期能够更好地应对育龄期患者治疗全周期的生育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多形性脂肪肉瘤(PLPS)是一种罕见的肉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约占所有脂肪肉瘤的5%-10%[1],最常见于四肢以及腹腔内和腹膜后区域[2]。以往的研究表明,其5年和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和40%,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是60%和53%[3]。根据NCCN软组织肉瘤指南,脂肪肉瘤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手术切除[4],因此手术治疗是PLPS的最佳选择,与未接受手术的患者相比,接受手术的PLPS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5]。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癌症患者生存率的逐渐提升,癌症自身及其治疗相关后遗症与不良反应逐渐显现。部分癌症患者出现记忆力、注意力及推理执行能力下降,信息加工和反应速度减慢等认知功能损害症状[1]。这种由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相关治疗引起的一系列与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相关的认知障碍症状,称为“癌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ancer-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2]。  相似文献   

11.
<正>胫骨平台系人体膝关节之重要负荷结构,该部位骨折后会引发骨关节炎性病变,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受损、承受活动障碍困扰[1]。手术治疗是该类骨折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患者因疼痛侵袭、并发症困扰、关节功能障碍性活动受限等影响而处于情绪恶劣、生活品质下滑状态,需向其提供积极适用的精心照护[2]。心理护理能让患者重建并维系于良好心境状态[3],康复护理是骨折患者不可或缺的疾控核心内容[4]。本次研究尝试采用心理康复双轨模块干预法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施加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的特点[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2]显示,2019年脑血管病的住院总费用为1360.28亿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出院准备服务作为兼顾成本和结果效益的服务模式,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缩短住院时长、实现连续性照护等具有重要意义[3-4]。高质量的出院准备服务基于精准细致的评估。根据Wiess出院准备概念模型[5]和专家共识[6],完整的出院评估包括患者入院24h内风险筛查以确定高危人群,及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全面评估。科学实用的评估工具有助于使这一过程结构化、简单化。然而,多项研究[7-8]表明,我国内地的出院准备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科学的评估工具,导致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时无据可寻,无从下手。因此,本研究基于系统的文献检索,从风险筛选和需求评估两个方面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选用、开发评估工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肠内营养是危重患者的最佳营养支持方式[1],但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腹泻、腹胀等肠内喂养不耐受现象[2],其发生率为41.27%~73.6%[3]。肠内喂养不耐受会导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暂时中断,营养支持不足,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率增加[4]。  相似文献   

14.
<正>癌症的诊疗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应激源,在诊断、分期及病理确诊进程中,患者及家属会经历一段高度焦虑的时期;而后面临的不确定性预后、医疗决策的复杂性更让患者在心理上不堪重负[1]。卵巢癌是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卵巢癌发病率位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第八,同时也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八大原因[2]。  相似文献   

15.
<正>截止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已经造成全世界数亿人的感染和数百万人的死亡,提高疫苗接种率是广泛认为可以降低重症死亡的主要方法。早期,包括BNT162b2 mRNA疫苗[1]、Ad26.COV2.S疫苗[2]、mRNA-1273疫苗[3]、Gam-COVID-Vac[4]、AZD1222疫苗[5]的大型随机Ⅲ期临床试验均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肿瘤患者排除在外,但肿瘤患者免疫力差、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分析发现,结直肠癌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常见肿瘤,发病率占所有癌症中的10%[1]。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致多基因改变最终癌变。从分子水平来看,微卫星是DNA基因组的一个简单重复序列,DNA复制过程中重复序列的错配对微卫星重复性的破坏称为微卫星不稳定(MSI),可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2-3],被视为癌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早期事件[4]。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恶性肿瘤早筛查、早诊断和治疗手段的长足进步,我国癌症患者的数量正迅速增长,康复医疗的需求也随之剧增。无论是癌症治疗期间还是长期生存期,大量临床证据支持运动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如淋巴水肿外周神经疾病、疲乏、抑郁、焦虑等[1—3]。此外,运动还可能协同癌症放化疗和免疫治疗,以减缓/抑制肿瘤进展[4]。因此,将运动康复纳入癌症整体诊治方案中,将有利于减缓癌症患者常见并发症和功能障碍,协调促进癌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1],约70%—80%的卒中患者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循证医学指出,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途径[3],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精准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脑卒中康复发展的必然趋势[4]。  相似文献   

19.
<正>解剖学模型和模拟器在医学领域的使用可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当时粘土和石头模型被用来复制疾病条件[1-2]。多年来,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手术并发症以及缩短手术时间的重视推动了不同手术计划和培训技术的发展[3-4]。然而,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医疗差错”每年平均导致超过25万例患者死亡,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的第三大死因[5]。  相似文献   

20.
<正>髓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和骨髓造血组织组成的罕见良性肿瘤,易累及肾上腺[1],亦可见于骶前区及腹膜后[2],累及纵隔或肺部者极为少见。胸部髓脂肪瘤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而表现为胸闷、胸痛及轻微咳嗽,少数可合并血液系统疾病[3]。本研究报告8例胸部髓脂肪瘤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