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晶体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晶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效应,是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纳米晶体药物的特点、组成、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及纳米效应的定量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核苷类药物在肿瘤和病毒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类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缺乏靶向性,入胞效率较低,极大地制约了临床应用。设计并利用纳米载体,通过提升载药效率与药物利用度、维持药效与系统稳定性、调整载体与药物分子的结合能力、修饰特异性分子实现主动靶向等方式,能够改善核苷类药物的生理学性质。本文从核苷类药物纳米递送系统设计策略出发,综述了针对核苷类药物的纳米递送系统载体设计及包载效果。  相似文献   

3.
ICG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被用于肿瘤的荧光成像和光学治疗,然而单独ICG的体内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种聚合物递送体系用于ICG的有效递送和肿瘤荧光成像。首先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双嵌段聚合物(PPEGMA-b-P(DMAEMA-co-TIBMA)),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ICG复合形成纳米颗粒。利用动态光散射表征了ICG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5 nm,同时MTT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ICG纳米颗粒可以快速进入U87细胞并分布在细胞质中。体内分布实验表明ICG纳米颗粒可以有效的将ICG递送到肿瘤部位,实现肿瘤的荧光成像。综上所述,利用阳离子两嵌段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负载ICG用于递送ICG到肿瘤部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眼睛特殊的解剖和生理学结构形成多种生理障碍和清除机制,导致眼内药物递送严重受阻。有机纳米药物载体具有多种优异的理化以及生物特性,赋予药物颗粒以良好的黏附性、渗透性、靶向改性和控释能力以及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克服眼睛的多重障碍,显著提高药物的递送以及利用效率。固体脂质纳米载体能够将活性组分包载在脂质结构中,在提高药物稳定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脂质体可以转运疏水或亲水分子,包括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和核酸等;相较于线性大分子,树枝状大分子具有规整的结构和明确的分子量及分子尺寸,能够精确控制分子形状和官能团等;可降解聚合物材料赋予纳米递送系统多种尺寸、电位、形态等特点,有效实现对药物的控释,且易与各种配体和功能分子修饰;有机仿生纳米载体借助天然颗粒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优化,表现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低的毒性。本文综述了上述有机纳米载体克服不同眼内障碍的作用方式及递送效果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的动态平衡发生改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皮下注射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但存在疼痛不适和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低。口服给药途径方便、安全,但现有的口服胰岛素制剂存在胃肠道不稳定、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仍需优化。纳米制剂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实现胰岛素的有效口服递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高口服生物利用度胰岛素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毅文  张玲 《医学综述》2014,(2):237-238,241
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但由于姜黄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纳米给药系统具有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靶向性给药等特点。目前多种姜黄素纳米制剂,如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纳米粒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能改变姜黄素药动学和药效学,有效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及靶向性,进而提高姜黄素的有效性。该文就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纳米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药物治疗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核心治疗策略,但目前的治疗药物普遍存在生物利用度低、不良反应大、静脉给药不便等缺陷。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通过针对性优化药物的递送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抗AML活性。有机纳米载体包括聚合物载体、脂质体、纳米乳、纳米胶束和蛋白质载体等,具有负载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和易于功能化等特性;无机纳米载体包括金纳米粒、硅纳米粒、铁纳米粒及其他无机盐纳米粒等,表现出多样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作为药物载体的同时还有多种生物医学应用。有机纳米载体和无机纳米载体均具有改变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当前有机纳米载体、无机纳米载体作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AML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纳米晶体是以少量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聚合物为稳定剂,将难溶性药物粒子分散于水或油中形成的纳米级(1~1 000 nm)分散体系。纳米晶体含药量高,制备工艺简单成熟。目前,已上市的24个纳米晶体制剂主要集中在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性以及提高生物利用度上。近几年来,关于纳米晶体通过控制粒径或表面修饰实现靶向给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用于延长纳米晶体体内循环时间、增加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实现对内外刺激的响应的3种靶向策略,并探讨了纳米晶体技术应用于靶向抗肿瘤药物存在的瓶颈,为纳米晶体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TDDS)被设计用于将治疗剂靶向递送至结肠疾病部位,以改善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全身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十分有利。然而,疾病状态下,胃肠道的生理环境改变会影响药物的治疗功效。临床常用的治疗IBD的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反应,中药作为其补充和替代药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微米和纳米颗粒因其相对适宜的粒径、较长的药物滞留时间、可控的药物吸收率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IBD的有效工具,文章主要综述影响药物口服递送的胃肠道生理因素,微/纳米制剂的剂型设计和药效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的结肠靶向递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可让不同水平的基因沉默,主要是通过双链RNA(dsRNA)在体内诱导靶基因mRNA产生特异性降解而实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是RNAi的效应分子,需要借助递送载体进入细胞内发挥治疗作用。纳米载体具有很多优势:增加生物膜通透性、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改变体内分布、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本文综述了siRNA非病毒递送载体的相关研究,重点阐述了其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肿瘤组织由于肿瘤微环境、生物屏障等特点,化疗、免疫、中药等药物难以靶向渗透破坏肿瘤遗传物质。多肽聚合纳米药物具有易组装、可降解、靶向性等特点,由多肽聚合纳米药物介导的递送系统已成为肿瘤靶向性释药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概述了近年来多肽纳米药物利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多靶点结合、响应,对肿瘤靶向性释放,提高化疗、免疫、中药等抗肿瘤药物精准渗透疗效,降低口服吸收难溶性及毒副反应的研究进展,该领域也将成为未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亚之  欧喜笑  郑颖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0):1659-1663
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预防及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口服给药后,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吸收代谢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肠上皮细胞的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如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细胞内的Ⅱ相代谢酶(UGT等)是影响黄酮肠吸收的主要因素。综述近年来外排转运体和代谢酶对黄酮类化合物肠吸收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与代谢酶的协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二者功能的调节作用等,以期为提高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福红  田晶 《华夏医学》2023,(3):163-168
黄酮类化合物又称为黄酮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酚性化合物。至目前为止,黄酮类化合物一方面已被证明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抑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骨质疏松、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并且由于来自于天然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其正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另一方面,溶解度低、生物利用率差的缺点极大限制了黄酮类化合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研究者们尝试通过结构改造合成了一系列溶解性好、稳定性高的黄酮类衍生物,并证明了他们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就几种重要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疏水性多酚,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改善癌症、糖尿病和脑外伤等多种疾病症状。随着研究的深入进展,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已有机制证明姜黄素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良好的潜力。但是溶解性差、稳定性低、体内清除率快和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渗透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递送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在本篇综述中,姜黄素及其纳米制剂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已在各种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相关的疾病中阐明,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胶质母细胞瘤等。  相似文献   

15.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且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活性。但是由于其脂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通过对槲皮素的结构进行修饰以期开发出活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衍生物。对槲皮素不同位置甲基化衍生物的半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简要介绍了其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肥胖及肥胖源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肥胖症的治疗基本集中在节食、饮食调整、运动、药物以及手术等方面。纳米生物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吸附性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更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可调节的释放率, 在治疗肥胖症方面具有精确的药物传递、能量调控和组织工程等优点。本文总结了纳米生物材料治疗肥胖症的减重作用、递送肥胖相关药物的优势, 以及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和小分子核酸的治疗应用。纳米材料的发展将促进肥胖及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藤黄酸作为中药藤黄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但因其水溶性差、代谢快、生物利用度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新型的纳米制剂的兴起有效的改进了藤黄酸的给药策略,提高了藤黄酸的稳定性、溶解度和药物吸收,一些独特的纳米载体可以达到药物缓释、特定靶向等多种效果,多项研究表明纳米制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合成脂蛋白是生物药物、化学药物和造影剂等的有效靶向递送载体,它们具有极小的粒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合适的半衰期和脂蛋白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与传统的天然脂蛋白相比,既保留了其原有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又在药物递送方面展现出优良特性。本文介绍了合成脂蛋白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合成脂蛋白的制备方法、体内外应用以及脂蛋白作为纳米药物载体应用受限的解决方法,对合成脂蛋白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新生血管匮乏且基质丰富,限制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递送效率,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递送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胰腺癌有望克服其生物屏障,提高递药效率。而设计具有高效靶向胰腺癌细胞的纳米递药系统是克服上述生物屏障的关键。本文综述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设计、主动靶向设计及响应释放的靶向递药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一线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强等缺点,将药物与递送系统相结合,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到达感染部位,是提高传统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良好策略。合成及仿生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抗真菌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发展。合成载体递药系统如脂质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微球等,能改善抗真菌药物的理化性质、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提高靶向性和降低毒副作用;细胞膜仿生载体递药系统如巨噬细胞膜、红细胞膜包裹递药系统等,保留了体细胞的膜结构,用来包载抗真菌药物能赋予其各种生物功能和特异靶向性,表现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低的毒性。本文就不同类型的抗真菌药物递送系统在治疗IFI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展望了新型仿生载体在抗真菌药物递送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