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高龄AIS患者326例。根据其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51例)和无HT组(275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的心房颤动、尿蛋白阳性、溶栓后24 h收缩压、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明显高于无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后24 h收缩压(OR=1.935,95%CI 1.226~4.162)、血糖(OR=2.240,95%CI 1.638~5.237)、溶栓前NIHSS评分(OR=2.435,95%CI 1.805~5.726)、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OR=3.381,95%CI 2.216~7.250)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 h(OR=2.703,95%CI 1.914~6.116)是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溶栓后24 h收缩压、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是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高龄AIS患者326例。根据其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51例)和无HT组(275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的心房颤动、尿蛋白阳性、溶栓后24h收缩压、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h NIHS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h明显高于无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后24h收缩压(OR=1.935,95%CI 1.226~4.162)、血糖(OR=2.240,95%CI 1.638~5.237)、溶栓前NIHSS评分(OR=2.435,95%CI 1.805~5.726)、溶栓后24h NIHSS评分(OR=3.381,95%CI 2.216~7.250)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h(OR=2.703,95%CI 1.914~6.116)是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溶栓后24h收缩压、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h NIHS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h是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行静脉溶栓患者3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24 h内复查头颅CT的情况判断是否合并出血转化,比较非出血转化与出血转化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因素。结果 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49例(12.8%)。溶栓后预后良好292例(76.4%),预后不良90例(23.6%)。与非出血转化组相比,在出血转化组中,H型高血压(69.3%比31.2%,χ2=26.012,P<0.05)、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更高,年龄、脉压更大,美国国立卫生部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缩压、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更低(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H型高血压、NIHSS评分、CRP与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独立相关[OR(95%CI)分别为5.145(2.299~11.514)、2.356(1.858~2.987)、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年龄≥80岁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1年3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IVT治疗的老年ACI患者397例,分为≥80岁组92例和60~79岁组30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症状性出血转化(SHT)以及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60~79岁组比较,≥80岁组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SHT、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明显升高,良好预后比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5~14分、基线NIHSS评分≥15分、SHT、心力衰竭及SAP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基线NIHSS评分≥15分(OR=1.414,95%CI:1.150~1.740,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OR=0.836,95%CI:0.745~0.93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151例,预后终点为发病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其中0~2分(预后良好组)77例,≥3分(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溶栓时间窗、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脑卒中分型、早期症状改善、溶栓后脑出血等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溶栓前血糖、C反应蛋白、溶栓前NIHSS评分≥9分、心房颤动、溶栓后脑出血等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62,95%CI:1.075~1.482,P=0.005)、OCSP(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OR=0.203,95%CI:0.066~0.628,P=0.006)、溶栓前血糖(OR=1.264,95%CI:1.042~1.532,P=0.017)、溶栓后24h症状改善(OR=25.764,95%CI:5.131~129.361,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溶栓前NIHSS评分、OCSP分型、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h症状改善等因素是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2014年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00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分为未出血组69例和出血组31例。采用统一的资料收集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吸烟)、既往服用阿司匹林情况、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溶栓前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血小板计数、血钠、血糖、CT低密度病灶情况、心源性脑栓塞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3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吸烟)阳性率、既往阿司匹林服用率、舒张压、收缩压、血小板计数、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糖尿病病史阳性率、溶栓前NIHSS评分、血钠、血糖及CT低密度病灶检出率高于未出血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长于未出血组,溶栓前SSS评分低于未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OR=2.425,95%CI(1.313,4.479)〕、溶栓前SSS评分〔OR=2.670,95%CI(1.358,5.250)〕及溶栓前NIHSS评分〔OR=2.257,95%CI(1.317,3.869)〕是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溶栓前SSS评分低、NIHSS评分高及延迟静脉溶栓治疗是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东莞台心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未合并心房颤动)和观察组(合并心房颤动),每组7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转化情况,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无症状性颅内出血(a SICH)。根据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21例和非出血转化组54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10例(13.3%),其中SICH 3例(4.0%)、a SICH 7例(9.3%);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21例(28.0%),其中SICH 9例(12.0%)、a SICH 12例(16.0%)。观察组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SICH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糖尿病病史阳性率、高血压病史阳性率、高脂血症史阳性率、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阳性率、抗血小板治疗率、溶栓治疗前1d舒张压、溶栓治疗前1 d血小板计数、溶栓治疗前1 d纤维蛋白、溶栓治疗后1 d收缩压、溶栓治疗后1 d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1 d收缩压、溶栓治疗前1 d血糖、溶栓治疗前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早期颅内缺血改变发生率、溶栓期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溶栓期间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前1 d收缩压〔OR=11.324,95%CI(1.567,68.235)〕、溶栓治疗前1 d NIHSS评分〔OR=2.613,95%CI(1.082,4.423)〕、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OR=92.075,95%CI(7.411,177.896)〕、早期颅内缺血改变〔OR=1.574,95%CI(1.159,3.324)〕、溶栓期间收缩压变异系数〔OR=18.710,95%CI(1.426,65.758)〕、溶栓期间舒张压变异系数〔OR=22.021,95%CI(1.519,56.36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率较高,溶栓治疗前1 d收缩压、溶栓治疗前1 d血糖、溶栓治疗前1 d 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早期颅内缺血改变、溶栓期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溶栓期间舒张压变异系数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临床预后及H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32例AC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T,将患者分为HT组71例和非HT组261例。采集受试者临床特征,比较2组受试者血清FSTL1和CTRP-3水平,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T的独立影响因素,探究HT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HT组与非HT组性别、年龄、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心源性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血糖、梗死体积、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DL-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体积(OR=1.815,95%CI:1.030~3.198,P=0.039)、心房颤动(OR=2.184,95%CI:1.208~3.947,P=0.010)、NIHSS评分(O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颅内动脉狭窄及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75岁者所占比例、有糖尿病病史者所占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34,95%CI(2.831,37.719)]、糖尿病病史[OR=6.050,95%CI(1.615,22.177)]、心房颤动[OR=8.392,95%CI(1.661,42.385)]、入院时NIHSS评分[OR=6.781,95%CI(1.898,24.233)]、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OR=9.137,95%CI(2.462,33.908)]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高、心房颤动、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延长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应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卒中病房连续登记的发病≤4.5 h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63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实际有10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84例,女24例。根据溶栓后3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79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29例)。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个人史,于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RDW及其他血液学指标。并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RS评分,于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mRS量表对患者进行预后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危险因素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DW对患者溶栓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基线血糖及RDW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既往疾病及基线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209,95%CI:1.094~1.337)、基线血糖(OR=1.327,95%CI:1.073~1.641)及RDW(OR=1.701,95%CI:1.030~2.810)增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用于预测3个月预后不良的RDW截值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30~0.771;P=0.017),RDW最佳预测值为12.2%(敏感度51.7%,特异度77.2%)。结论 RDW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高水平RDW提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尿素水平与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在溶栓治疗后(90±3)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预后评定,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临床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血尿素水平与临床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血尿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和原因不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相对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OR=1.309,95%CI:1.080~1.587,P=0.006)、NIHSS评分(OR=1.321,95%CI:1.205~1.447,P=0.000)、心房颤动(OR=3.782,95%CI:1.384~10.335,P=0.010)是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血尿素水平是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d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依据临床症状及头颅CT结果分为非出血性转化组81例和出血性转化组21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临床预后,预后良好组46例(0~2分),预后不良组56例(3~6分)。溶栓前及溶栓后24h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及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转化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出血性转化组(P0.05,P0.01)。预后不良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53,95%CI:1.162~1.335,P=0.013)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OR=1.427,95%CI:1.374~1.526,P=0.006)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0.956,95%CI:0.863~1.125,P=0.042)、溶栓前NIHSS评分(OR=1.072,95%CI:0.984~1.186,P=0.038)、溶栓后24hNIHSS评分(OR=1.516,95%CI:1.383~1.762,P=0.01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高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5分的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症状性出血转化(SICH)的危险因素及长期预后。方法选择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80例,根据溶栓后36h内头颅CT或MRI复查SICH患者13例(SICH组),无SICH患者67例(非SICH组)。分析溶栓后S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2组患者90d随防预后及终点死亡事件。结果与非SICH组比较,SICH组入院血糖、溶栓后最高收缩压、发病至溶栓3h、心房颤动及前循环梗死比例明显升高,后循环梗死比例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糖(OR=2.423,95%CI:1.342~7.450,P=0.023)、溶栓后最高收缩压(OR=1.159,95%CI:1.028~2.240,P=0.029)、心房颤动(OR=3.715,95%CI:1.649~8.370,P=0.002)、发病至溶栓3h(OR=4.604,95%CI:1.952~10.860,P=0.001)、前循环梗死(OR=4.779,95%CI:1.903~12.004,P=0.001)是溶栓后SICH的危险因素。SICH组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分别为3例(23.1%)、10例(76.9%),其中死亡3例(23.1%)。非SICH组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分别为23例(34.3%)、44例(65.7%),其中死亡9例(13.4%)。结论溶栓后发生SICH,提示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多中心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及院前延迟的情况,并分析影响老年AIS院前延迟的就医行为,为老年AIS的科普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来自3家卒中中心住院的老年AIS患者1867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医疗费用类型、来院方式、独居、转诊、发病地点、危险因素、发病前改良的Rankin量表、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意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等。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在4.5 h内分为及时组447例和延迟组1420例。统计老年AIS静脉溶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431例(23.1%)使用了静脉溶栓治疗;而在未使用静脉溶栓的原因中,院前延迟1272例(88.6%),占比最大。2组使用急救服务系统、独居、转诊、心房颤动、NIHSS评分、缺乏脑卒中意识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NIHSS评分高(OR=0.876,95%CI:-0.192~-0.07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18例,根据复查头颅CT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17例和无HT组101例,收集AIS患者溶栓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计算模型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s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 HT组冠心病、心房颤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HT组(P0.05,P0.01),2组TOAST分型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和不明原因型患者HT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动脉闭塞型患者(27.3%和40.0%vs 4.5%,P0.05)。ASPECTS 0~8分患者HT发生率明显高于ASPECTS 9~10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vs 11.1%,P0.05)。年龄≥80岁和基线NIHSS评分是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值Y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70~0.947)。结论 AIS患者溶栓前的评估中,冠心病、心房颤动、HMCAS、ASPECTS、基线NIHSS评分等指标均是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可较好预测AIS患者溶栓后H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并验证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与精神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情况分为脑出血组48例和对照组132例。将数据集又随机分为训练集126例,验证集54例。观察2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年龄≥80岁、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房颤动、脑梗死面积≥3 cm2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收缩压≥180 mm Hg、心房颤动、脑梗死面积≥3 cm2是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OR=2.632,95%CI:1.153~6.005,P=0.022;OR=3.150,95%CI:1.445~6.866,P=0.004;OR=4.553,95%CI: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衢州市中医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07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分析影响溶栓疗效的因素,比较不同血压水平患者溶栓预后。结果 溶栓后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定溶栓有效63例,溶栓无效44例。溶栓有效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血压比例、基线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溶栓24 h收缩压变化值、溶栓24 h舒张压变化值均明显低于溶栓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878)、发病至溶栓时间(OR=19.893)、平均收缩压(OR=1.157)、溶栓24 h收缩压变化值(OR=2.039)是影响溶栓疗效的主要因素(均P<0.05)。根据患者溶栓24 h内平均舒张压和平均舒张压情况,判定血压过高33例,血压正常74例。血压过高组患者颅内出血、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短期预后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6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断预后结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基线和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以均衡混杂因素, 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尿酸对卒中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86例患者, 其中230例(59.6%)在3个月后随访时预后结局良好。血清尿酸水平与出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171,P=0.003), 与住院期间NIHSS差值呈正相关(r=0.118,P=0.032)。根据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 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较高的血清尿酸水平是卒中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0.421, 95%CI 0.327~0.541,P<0.001)。结论在接受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治疗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情况作为早期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有效组,治疗前后NIHSS减少≥4分)34例,对照组(无效组,治疗前后NIHSS减少4分)4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早期溶栓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研究不同预后结局患者血清总胆红素、Beclin-1蛋白、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既往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发生率、发病至溶栓时间、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出现心房颤动、LDL-C异常升高、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的显著危险因素(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Beclin-1蛋白、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hs-CPR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出现心房颤动、LDL-C异常升高、发病至溶栓时间延长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的危险因素,治疗后患者Beclin-1蛋白、尿酸,hs-CPR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可为患者预后情况的监测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病人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ACI病人共106例,根据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0~2分)及预后不良组48例(3~6分),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间年龄、心房颤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CBS)、侧支循环Tan评分、NIHSS评分以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OR=1.426,95%CI:1.023~1.989,P=0.036)、基线NIHSS评分(OR=1.144,95%CI:1.020~1.284,P=0.022)以及END(OR=25.818,95%CI:2.523~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