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糖蛋白Ⅱb/Ⅲa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替罗非班半衰期短、起效快,给药5 min后血小板抑制率可达96%,且此过程可逆,停药2~4 h后,血小板功能可恢复至基础值的89%,出血时间恢复正常,安全性好,但存在各种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应用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发作性胸闷痛10 d"于2012年6月14日16∶24入院.患者10 d前开始静息时反复发作胸闷痛,向肩背部及左上肢放散,伴出汗、乏力,持续10 min至1h不等,每天发作2~3次.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查体:血压140/80 mmHg.意识清,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5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F、V7-9导联可见Q波.胸部X线片示左下肺纹理增多模糊,心影外形大.血常规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肌钙蛋白Ⅰ 12.59μg/L,脑钠肽前体651.88 ng/L,血糖5.8 mmol/L,三酰甘油1.7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 nmol/L.  相似文献   

3.
4.
<正>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静脉注射的非肽酪氨酸衍生物,可以竞争性抑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相比于抑制环氧合酶和血栓素A2合成的阿司匹林和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直接作用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最终通路Ⅱb/Ⅲa受体,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常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再次使用替罗非班导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心脏内科住院期间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再次使用替罗非班导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6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替罗非班用法及用量、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治疗经过,分析其共性及个性特征.结果:6例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发生在再次使用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入院的74例PCI围术期发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连续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入院的213例PC...  相似文献   

7.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一环。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实践中,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尽管大多数不危及生命,但也会导致肺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文章就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为引,就替罗非班导致的PCI围手术期血小板减少诊断、鉴别、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替罗非班诱导产生的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心脏内科住院期间出现的19例替罗非班诱导产生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用法用量、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减少期间出血事件,依据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和(...  相似文献   

9.
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现有文献报道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较少.下文报道一例经皮冠脉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为H-20041165)导致的极重度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0.
1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发生率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能阻断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都有较多的应用。然而,来自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有可能发生替罗非班相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0岁,以"反复胸痛、胸闷30年,加重1d"入院,无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病史,入院全身皮肤散在瘀斑,检查心肺无阳性体征。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V3~V5导联ST段压低0.2~0.3mV。心肌标记物:肌酸激酶789U/L,肌酸激酶同工酶47.57,肌钙蛋白Ⅰ44.728μg/L。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Ⅰ级。  相似文献   

12.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78岁,因胸闷痛1h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血糖和血压控制理想,2009年与2010年分别行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PCI术。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3R-V5RST段抬高0.1~0.2mV,肝肾功能、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I(cTnI)28.42ng/ml,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右室),PCI术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2014年12月17日因“胸痛伴有后背痛、出汗2.5 h”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既往吸烟20余年,平均每日吸烟约30支。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未见ST段抬高(图1)。内科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第一钝缘支散在斑块形成,近端完全闭塞病变,可见大量血栓影(图2),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0级.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均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现有文献报道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较少。本文报道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导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间断性心前区疼痛4年余,加重14 h入院。该患者4年前活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每次可持续3~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6 岁,因"持续胸骨后疼痛4 h"入院.患者入院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呈钝痛样,范围约手掌大小,放射至后背部,胸痛持续不缓解.既往有吸烟史30余年,约20支/d;饮酒史30 余年,约 2 两/d.查体:体温 36.5℃,脉搏7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1/90 mmH...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女,70岁,主因"阵发性喘憋7年,加重4h"入住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史,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Ⅰ、aVL、V4-6导联ST段抬高0.05~0.1 mV,Ⅲ、aVF导联T波倒置.心肌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最高升至11.91 ng/mL,肌钙蛋白T 0.196 ng/mL.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既往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曾应用过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肝素或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后的临床变化、干预效果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11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围术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纳入78例患者,分为替罗非班诱...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9岁,发作心前区痛半小时入院.入院查血小板201×109/L.肌红蛋白阳性,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律,V1~V5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5 mV.诊断: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宋吉法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2954-295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度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6例,根据患者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受试组(119例)和对照组(127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受试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替罗非班治疗。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组和对照组患者CD61、CD62p、活化的GPⅡb/Ⅲa复合物(PAC-1)系统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D61、CD62p、活化的GPⅡb/Ⅲa复合物(PAC-1)系统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受试组患者降低更显著,且治疗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组在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对照组,但不增加出血风险。结论替罗非班能显著抑制患者血小板活化,改善预后,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